肖志凌


【中圖分類號】R-4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210-02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繼續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1],而非麻醉專業住院醫師在麻醉科進行輪轉學習又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2]。氣管插管術是在麻醉科輪轉的非麻醉專業住院醫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使用Macintosh傳統喉鏡進行氣管插管操作難度較高,非麻醉科醫師在2月的輪轉時間內難以完全掌握。可視頻喉鏡通過改良鏡片角度、于鏡片前端鑲嵌高清廣角攝像頭,可在顯示屏上顯示Macintosh喉鏡暴露下肉眼直視難以獲取的廣角度、大范圍清晰聲門結構,從而降低了氣管插管難度。本研究旨在比較可視喉鏡與Macintosh傳統喉鏡在非麻醉專業住院醫師氣管插管的教學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 年6月間在麻醉科參加非麻醉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40名,在麻醉科培訓時間均為2 月,將學員隨機分為2 組,A 組學員采用可視喉鏡教學,B 組學員采用直接喉鏡法教學。2組學員在年齡、性別方面無明顯差異。
1.2 教學方法
住院醫師入科后,由具備帶教資質主治以上醫師統一講述氣管插管理論知識。
A 組:教師在氣道模型上示范可視喉鏡氣管插管,然后學員在氣道模型上進行氣管插管練習,經帶教醫師評估合格后方進入臨床實踐,對患者用可視喉鏡行氣管插管5例。
B 組:教師在氣道模型上示范氣管插管,然后學員在在氣道模型進行氣管插管練習,經帶教醫師評估合格后方進入臨床實踐,對患者用Macintosh直接喉鏡行氣管插管5例。
1.3 觀察指標
學員獨立插管5例后進行考核,每名學員對一名術前Mallampati氣道評分I~II 級患者進行獨立氣管插管,考核內容包括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使用可視喉鏡或Macintosh 喉鏡暴露后Cormack-Lehane(C-L)評分,總體并發癥發生率。考核后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氣管插管知識的理解;操作能力的提升;學習興趣的提高;對帶教的整體評價(均為10 分制)。
1.4 統計分析
觀察數據采用SPSS13.0 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操作對象一般情況的比較
兩組操作對象,年齡、身高、張口度等一般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2.2 兩組學員實際操作考核的比較A 組學員在聲門暴露程度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明顯高于B組學員,插管時間明顯短于B 組學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05) ,見表2
2.3 兩組人員插管總體成功率及相關并發癥比較,見表3
2.4兩組學員問卷調查比較A 組操作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帶教整體評價分數高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4。
3 討論
氣管插管術是心肺復蘇時保證有效通氣的最可靠方法。大多數醫院都是由麻醉科醫師負責全院的氣管插管,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在等待麻醉醫師的過程中可能會錯過最佳搶救時機。因此,住院醫師掌握氣管插管術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非麻醉專業的規培醫師麻醉學的相關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對麻醉學缺乏興趣,表現為主觀能動性不夠、工作不努力,存在應付、走馬觀花的心態[3]。氣管插管術操作性強,理論較為枯燥,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引發規培醫師的學習興趣,樹立其自信心。
采用普通喉鏡對規培學員進行氣管插管教學,由于操作視野較窄只有操作者能看到視野,教師無法指導,而可視喉鏡視野寬廣,操作者及指導教師均可清晰看到咽喉部解剖結構,可明確看到氣管導管進入氣管,從而激發學員的興趣[4],提高了學員的自信心。
本研究結果顯示可視喉鏡組的學員在氣管插管考核時聲門暴露程度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傳統喉鏡組學員,插管時間短于傳統喉鏡組; 在問卷調查方面,可視喉鏡組學員的學習興趣、自信心以及對教師帶教的評分也高于傳統喉鏡組。
綜上所述,可視喉鏡在非麻醉專業住院醫師的氣管插管術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普通喉鏡。
參考文獻
[1]王辰,齊學進,陳昕煜,等.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正式建立與政策體系[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14):1041-1043
[2]蔣鑫,徐海濤,石學根,等.麻醉科輪轉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7):739.
[3]高燕鳳,霍雄偉,王強,等.非麻醉專業規培住院醫師麻醉科輪轉的教學改革[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2):217-220.
[4]詹莎莎,劉炳信.可視喉鏡在臨床麻醉氣管插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