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毛才讓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和飲食起居的要求越來越高,追求健康和長壽就成為生活的一種必然。藏醫學對養生保健有著深刻的認識,也具有獨特的優勢。合理的飲食會使身體健康,生命得到保證。所謂的健康,就是說當疾病在體內尚未形成,或疾病已經潛伏,但還沒有發展到可以被人察覺時,便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采取或抑制,從而達到預防疾病,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目的。飲食習慣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健康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藏醫;飲食;健康;認識
【中圖分類號】R2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232-01
1 飲食在養生中的飲用
體健康與飲食及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系。不符季節、不符合體質的飲食與不適當的飲食習慣會令人生病,而通過改變不良習慣及攝取適當的飲食,能夠令身體自行復元,重回本來的健康平衡狀態。
學把食物分為谷物、肉類、蔬菜、油脂及飲料等五大類,每一大類中的各種物品對身體都有不同的影響力。
谷物,如青稞和小麥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屬涼性及甘性,易于消化,能祛風,增強體力。白芝麻和黑芝麻性溫、可壯陽。豌豆、扁豆可消除寒性肥胖癥,止瀉、消除食用油膩過量產生的疾病。
肉類,肉類食物分為蓄養、水居、野居及穴居等八種。一般味甘,但由于棲息地的不同,性味也有差異。綿羊肉性膩、熱,有營養,可增強體力,生體內精華,開胃增強食欲。牦牛肉性熱,能治寒證。藏醫認為,新鮮肉性涼,陳舊肉性熱,更具有滋補功能。
蔬菜,蔬菜類的食療作用側主要取決于其品種及生長環境。長于潮濕地區的蔬菜利于去熱,長于干燥地帶的蔬菜則性溫,利于風濕病患者復原。如大蒜殺蟲,鮮蘿卜可以溫補體溫。
油脂,藏醫認為油脂類食物可以清潔內臟,補充體質。
飲料類,飲料類分為奶類,酒類和水類。藏醫認為奶類食物可以治隆病,被推為上品。
酒類有時也被藏醫用作食療之物,醫生不鼓勵正常人過度飲酒,但認為在某些病癥中,適度飲用一點酒是一定療效的。水類是藏醫學食療文化中極為重視的一種飲品,分為雪水、雨水、井水等八種。如雪水能治暈厥、疲勞、酒醉、頭暈、嘔吐等。井水能增強胃火,治療感冒等;過夜的涼開水則會引發很多疾病。一切飲食無論單獨食用,還是各種飲食搭配使用,都要有益于身體健康,如果胡亂享用事物將會導致疾病。因為藏醫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才把食療作為治療方法之一。
2 四季調節飲食
《四部醫典》“季節性起居行為”中講到,在初冬氣候嚴寒,毛孔閉塞,隆促使身體內火功能旺盛,這時若飲食減少,體質就會下降,元氣耗損而導體質減弱,冬季由于氣候寒冷,培根容易積于體內;飲食應該做到:“要足量地吃那些具有甘、酸、咸三味的飲食為主。同時要用芝麻油在身上涂擦按摩,食用肉湯油性食物,亦適當日曬取暖,注意身體足部的保暖避風寒”,可以達到補助陽氣的功效。冬季人體處于陽氣收斂以及陰精潛藏于體。《四部醫典》“季節性起居行為”中指出:“春季因太陽暖和之故,胃火減弱,培根隨之升起,因此要適量服用苦、辛、澀三味的飲食為主。秋季養生法在《四部醫典》中講到:“灼熱的夏季里風雨的作用蓄積起來的赤巴在秋季里上升起來”,除了室內保持濕潤外,在飲食“秋季可進甜、苦、澀三味”。治療方面,春、秋季節里應進行下瀉與催吐,夏季里須用溫和的導劑施治“的理念。將藏醫季節養生理念融入到現代養生中,可以引導人們掌握正確的飲食習慣,從而調節人體的健康狀況。總之,冬夏季節里應當適時進食熱性餐,春季宜進粗食,署季和秋季要吃涼性食物。
3 日常行為的起居養生
(1)養生是為了健身延年,要避免能誘發一切疾病的內因外緣,在身、語、意這三方面不要搞得過度勞累困苦,不能舌、嘴、眼睛等器官不能使其疲憊不堪。不去偷盜、不渡大河,不入火場,防止山崩,雪崩、野獸襲擊等危險。夏冬季節不攀登崖巔,樹頂。在任何地方行走都要考察道路情況。勞累過甚者、言語過多者和情緒抑郁者、老年人等因為要生活質量粗糙,往往夜晚睡眠時間短,第二天沒精神就會惡性循環,體力一耗損,容易得隆病。治療的方法是,此等人應該多吃一些油脂食物,另外白天要適當休息,補充睡眠。若無失眠的情況,卻在白天貪睡,就會培根類病,導致虛胖、神志昏沉、頭痛、體酸懶動。失眠的病人,應該服用牛奶、乳酪、酒、肉湯等有營養的飲食;用油料涂敷頭部,向耳朵里滴油等進行油料。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洗浴,能滋補、增加熱能,容光煥發,能消除皮膚瘙癢,多汗、氣味、制止消瘦。若用熱水洗頭,則對頭發和眼睛有危害,會造成熱瀉、腹脹、感冒、消化不良等。 ? ? 經常用油類藥物擦身按摩,可以緩解疲勞、延緩衰老。對于隆病,可以在頭部、手足、耳朵和隆穴等部位涂油按摩,能使身體輕快、緩解肥胖、暖和身體,漸而身強力壯。但是也要注意一個度,油療過分就會產生相反的結果,并且對于老人,小孩中患有隆、赤巴病的人不宜這樣使用。
4 人與自然的起居養生
藏醫養生學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的養生觀,以“內外無源”保持動態平衡為思想基礎,其認為自然養育著人體,并且人體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塵埃組成,同時藏醫認為任何環境屬于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人類存在與自然界,依賴于自然界,自然界的運動規則失調,就會直接影響到人的生命活動,引起生理的病理變化,導致身心狀態異常或疾病,甚至死亡。
5 結語
藏醫藥學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內容和臨床實踐經驗顯示,藏醫認為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是生命懶于生存的基本物質,在正常情況下,三大因素之間互相制約,處于相對平衡狀態,故人體功能得以正常運轉。如果三者之間任何一方出現偏盛偏衰,導致平衡失調,將引起反常變化,使疾病的發生。因此,三大因素平衡的關鍵在于飲食與起居的健康與規律,《四部醫典》中敘述的注重是“禁忌飲食起居的素禮人體就不會有大病的出現”,我們應該在平時生活中注重飲食行為,質量,注重身體健康與精神的從善、節欲等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踐行藏醫養生保健的宗旨。
參考文獻
[1]宇妥云丹布.《四部醫典》【M】.西藏;西藏民族出版社.1988
[2]王斌.《四部醫典注釋》(藏醫藥學百科全書).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3
[3]奇正藏藥.張曉蕓【藏醫養生觀之·飲食養生法】.中華養生保健2005
[4]金巴次旺.【四部醫典注釋】.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