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藝林
摘? 要:電力調度是為了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對外可靠供電、各類電力生產工作有序進行而采用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間,經常會遇到電力調度操作票正令不能及時執行,進而影響后續檢修工作等問題。基于此,本文對電力調度操作票的執行程序進行闡述,并進一步以某電力公司為例對操作票執行延遲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電力調度;操作票;延遲率
一、電力調度操作票的執行程序
1、接受操作預告。值班長在接受操作預告時,應明確操作任務、范圍、時間安全措施及被操作設備的狀態,并向發令人復誦一遍,在得到其同意后生效,并通知運行值班負責人。
2、查對模擬系統圖版,生成操作票。運行值班負責人根據操作預告或電氣工作票的要求制定操作人和監護人,并向操作人和監護人交代清楚,由操作人從標準操作票庫調出該份操作票,檢查核對無誤后簽名.如果該操作任務在標準操作票庫中無對應的標準操作票,由操作人根據操作任務、運行日志、工作票內容,查對模擬系統圖版,逐項清晰地填寫操作票,核對無誤后簽名。
3、組織開展危險點分析,制定控制措施。操作票填寫完畢,由值班負責人組織該項操作的操作人和監護人根據操作任務、設備系統運行方式、操作環境、操作程序、工具、操作方法、操作人員身體狀況、不安全行為、技術水平等具體情況進行危險點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
4、核對操作票。操作人填好操作票復審無誤并簽名后交給監護人、運行值班負責人和值長,監護人、運行值班負責人及值長對照模擬系統圖版進行審核,確認正確無誤后,分別在操作票上簽名。值長在審核操作票的同時要對危險點分析及控制措施進行審查,不得簽發沒有危險點分析和控制措施的操作票。
5、發布和接受操作任務。在接受調度員發布的正式操作命令時,應錄音并做好記錄,接受完操作命令后必須全文復誦操作命令。在接到調度員開始執行的命令后,再根據記錄向運行值班負責人發布正式的操作命令,發布命令應正確清晰地使用正規操作術語和設備雙重名稱,運行值班負責人必須全文復誦操作命令,在接到開始執行的命令后組織執行。
6、操作人、監護人共同學習掌握危險點及控制措施。完成《電氣倒閘操作前標準檢查項目表》,由監護人記錄操作開始時間。
7、操作模擬。在進行實際操作前必須進行模擬操作,監護人根據操作票中所列項目,逐項發布操作命令(檢查項目和模擬圖板沒有的保護裝置等除外)操作人聽到命令并復誦后更改模擬圖版。
8、實際操作。①監護人攜帶操作票和開鎖鑰匙,操作人攜帶操作工具和絕緣手套,操作人在前,監護人在后,走向操作地點。在核對設備名稱、編號和位置及實驗運行狀態后,做好實際操作前準備工作;②操作人和監護人面向操作設備的名稱標示牌,由監護人按照操作票順序高聲唱票,操作人應注視設備名稱標示牌,必須手指設備標示牌,高聲復誦。監護人確認標示牌和復誦內容相符后,下達“正確,執行”令并將鑰匙交給操作人實施操作,操作完畢后,操作人回答“操作完畢”;③監護人在操作人回令后,在“執行情況欄”打“﹨”,監護人檢查確認后在“﹨”上加“/”完成一個“√”;④對于檢查項目監護人唱票后,操作人應認真檢查,確認無誤后再復誦,監護人在“執行情況欄”打“﹨”,同時也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并聽到復誦后,在“﹨”上加“/”,嚴禁操作項目和檢查項目一并打“√”⑤監護人在“時間”欄記錄重要開關的操作時間。
9、復核。全部操作項目完成后,應全面復查被操作設備的狀態、表記及信號指示是否正常、有無漏項等,并核對操作命令或電氣工作票的要求、模擬圖板、設備實際狀態三者應一致。
二、電力調度操作票執行延遲的原因分析
在實際工作中,電網設備操作環節中如果調度操作票正令不能及時執行,將會導致后續檢修工作時間推遲,一定程度上給檢修人員帶來心理情緒。同時,倒閘操作人員為了盡快停復電,可能存在“趕操作”,加大了倒閘操作安全風險。
以某供電局為例,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調度操作票延遲執行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根據相關調查結果表明,造成調度操作票執行的延遲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調度操作票的執行時間把控不嚴格。針對這一問題,聯合變電、檢修等專業人員,反復進行討論、研究,找出為什么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把控不嚴格的末端主要原因如下:
①對調度操作票的執行時間缺乏有效地管理手段。目前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的管理手段有限,起不到管理效果。幾乎所有的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都處于簡單的管理下,因此,缺乏有效地管理手段對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的把控,造成重要影響。
②不能合理評估停電檢修全過程的時間。在去年申報的檢修工作時長誤差率普遍較高,有60%以上申報的檢修工作用時誤差在1h以上;方式安排操作時間也比較粗糙,沒有比較可靠地依據。因此,在檢修時長、操作時長都不準確情況下,執行時間的合理性得不到保障,對執行時間的把控造成重要影響。
三、電力調度操作票執行延遲的解決措施
1、構建一套有效的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管理體系。建立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的主動監管模式。靈活安排調度操作票的執行時間s建立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的考核指標,形成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檢查和反饋機制。相關措施如下:
①改變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的管理模式,并記錄不能按時執行調度操作票的原因。調度員改變“坐等下令”的管理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在預計執行時間前30min電話詢問操作是否能按時執行,如不能按時執行則要求記錄原因。
②靈活安排調度操作票的執行時間。一項大型的檢修任務往往涉及復雜的負荷轉移操作,操作時間相對較長。因此要求能靈活安排倒閘操作時間段:對于須要較早時間點停電檢修并伴有大量負荷轉移的檢修任務,則安排前一天晚上之前將負荷轉移,以減輕第二天早上的操作負擔,調度員在擬寫調度操作票時,對只涉及到監控能遠程遙控,操作人員不必到現場的操作,則調度令直接下到監控,以減少操作隊幾個變電站往返操作。
③建立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的考核指標,對延遲15min以上執行的視為延遲執行,并記錄延遲原因。
④每周、每月統計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情況,并在公司周報、月報上反饋。調度班班長每周、每月統計調度操作票執行時間情況,并將情況表上報至中心領導,由中心領導在公司周報、月報或安全分析會議上反饋。對于因調度員工作失誤造成未按時執行調度操作票的則由調度班長直接反饋給調度員進行教育。
2、建立停電檢修全過程的時間節點評估手段。建立停電檢修全過程的時間節點評估手段,達到能準確評估正常情況下倒閘操作用時,能較準確地評估設備檢修用時的目的。具體措施如下:在DICP平臺上開發時間統計模塊,統計出每項設備停電檢修全過程的時間節點,對海量時間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從設備類型、檢修內容等方面評估出合理的設備操作用時和檢修用時。并進一步通過DICP內的海量時間數據評估出合理的設備操作用時和檢修用時,并制訂出倒閘操作用時標準、檢修標用時標準等規章制度。
四、小結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電力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力調度是整個電力生產運行的重要環節。本文以電力調度操作票的執行程為切入口,并進一步以某電力公司為例對操作票執行延遲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給出相關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楊建敏.芻議電力調度運行中的調度安全風險及防護措施[J].消費電子,2016(06).
[2]許云玲.電力調度運行安全風險與防范策略探討[J].華中電力,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