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欣賞能力的顯著提高,電影藝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電影音樂作為電影藝術諸多組成部分之一,逐漸變為了電影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電影中出現了許多民族樂器,例如琵琶。琵琶在電影中運用的非常廣泛,它緊貼電影中的情節,為電影添彩不少。
關鍵詞:琵琶;電影音樂;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影藝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電影音樂作為電影藝術諸多組成部分之一,逐漸成為了電影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影音樂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相互烘托,結合密切,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營造氛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是國外的文化開始在我國大量傳播,中國本民族的文化也在逐步走向世界。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開始積極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因此,我國的國畫、書法、民樂等傳統文化在國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一個民族在世界中最根本的立足點是民族的文化,這也是一個民族最有特點的地方,所以,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一個民族之魂。
中國的傳統樂器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樂除了可以獨奏、合奏等,還被很多著名的導演放到了自己的電影中,成為電影音樂,例如陳凱歌、張藝謀等。在民樂之中,琵琶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許多電影中都運用到了琵琶,說起琵琶與電影,那就不得不說到張藝謀導演了。提起張藝謀導演,中國乃至世界的觀眾都非常熟悉,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就在國際電影節上屢次獲獎,這也成就了他是當代電影界優秀的導演之一。他非常喜愛中國的傳統樂器,在他的作品中民族樂器運用較多,民族樂器代表之一的琵琶更是在他的電影中經常出現,例如《金陵十三釵》等,他的電影《十面埋伏》更是將琵琶樂曲的名字直接作為其電影的名字,可見琵琶在他心中有一定的地位。當然,除了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外,還有很多的電影里都運用到了琵琶,例如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琵琶的演奏優美而又悲傷,講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恨情仇;徐靜蕾導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琵琶成為主線,訴說這女主思念與悲傷的故事;還有周星馳導演的《功夫》,琵琶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在其中的應用,為影片增添了戲劇的色彩 ,包括其他樂器在其中成功的運用,給觀眾們帶來了深厚的民族情節。這些電影題材都不一,有武俠的、有抗戰的還有講述愛情故事的,雖然都不盡相同,但他們都運用了琵琶元素,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歸因于琵琶可以表現出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的舒適,還可以表現出凄苦的底層人物的生活,更能表現出人生的悲歡離合……所以研究琵琶配樂在電影中的應用,對于研究電影音樂與中國傳統樂器的關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雖然中國電影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每部電影都有了其獨有的風格特征,但是在電影配樂方面,除了很著名的幾位導演大師以外,其他的電影進步卻很微小。西方的電影從很早就開始研究電影音樂,所以西方的電影音樂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中國的電影配樂與西方的電影配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我國音樂教育的方向問題。近代以來,西方的音樂相對完善,當時中國還沒有完善的音樂教育體系,所以基本上是學習和運用了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而且從音樂學院畢業的創作人在學校期間基本上都是學習的西方古典音樂,這就會導致我國電影大多數還是運用西方的管弦樂進行創作與配樂,對于民樂方面的研究和運用還是比較少的。第二,每位導演之間的音樂欣賞水平有一定的差異。現在大多數導演都是從電影學院畢業的,他們對電影中的畫面、燈光、色彩上研究很深入,往往忽略了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所以造成他們對電音配樂的應用較為生疏 。第三,觀眾的一般認知。改革開放以后,西方的文化大量傳入我國,人們對西方音樂的推崇深入人心,在高峰期時,甚至連中國的戲曲也是用西洋樂來伴奏的,這一個認知在人們心中一時很難改變,造成了人們度中國民族樂器的不重視。
雖然我們現在的電影配樂的水平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空間,但是只有提出問題我們才會進步,琵琶在電影配樂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將它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氣息融合在一起,相信會讓電影藝術更加出彩。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越來越多的導演與音樂人可以看到現在電影中存在的問題,讓琵琶這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樂器在電影中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趙文平.中國電影電視音樂的民族化[J].當代電視,2018(04):94.
[2]楊洪濤.論電影音樂的表現力[J].當代電影,2017(12):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