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
前言:
視覺文化是當代文化發展的一種趨勢現象。當代文化發展不僅反映了先進可視化的特征,而且反映了與后現代和消費社會密切相關的普遍可視化的綜合性和跨學科性。隨著視覺因素成為現代文化的核心要素,視覺文化已成為創造,表達和傳達意義的重要手段。
從歷史上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如此重視日常生活的各種表狀。視線所觸及的一切都需要以種種方式來獲取視覺享受。人類視覺不斷發展并不斷擴展,對視覺品質和視覺愉悅的渴望不斷提高,從而產生各種各樣新奇的視覺模式。高度可視化的當代從根本上摧毀了許多傳統法則。在“眼球經濟”時代,被圖像所覆蓋的東西才是象征權利和影響的東西,因此奇觀電影已成為當代視覺領域的主力軍。
影視產品擠壓紙質媒體閱讀是現在的一個明顯趨勢,前者傳播得快,受眾面廣,聲音和畫面都逼真直觀,這些優點都是紙質讀物做不到的,這讓許多人都疑惑:文學是否已成為夕陽?
如果文字像流水賬一樣只用于記錄現實所發生的時間場景人物地點,那這樣的文學確實遇到了強大的對手,被高科技替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如果再考慮一下,你會發現文學并不僅限于記錄實事,也不是一種分鏡頭劇本。優秀文學實際上并不只有實事,而是虛實相生,往往有鏡頭夠不到的地方。錢鍾書先生早就說過:任何比喻都是畫不出來的。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這樣的場景如何畫出來?在池塘上畫一面鏡子?再有一縷陽光泄在水面上,這樣意向的畫面怎么畫?怎么畫也畫不出“泄”的味道。畫不出來,就是拍攝不出來,就是意識的非圖景化。事實上,不僅是隱喻,任何文學中的精彩修辭,任何超現實的個人感受,都能使一篇文章千變萬化,再加上不同讀者的不同感受,以便是一顆樹都可能有千萬個表達方式。這使得攝影師總是很難用鏡頭來準確跟蹤。另一方面,除了語言的感覺化之外,還有思辨化。錢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的動物。對事物總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認知,有歸納、演繹、辯證、玄思等各種精神高蹈。所謂的“白馬非馬”,具體的白馬或黑馬是很容易在圖像中表現出來的,但是抽象的“馬”是怎樣也無法表現的,精神遠行的諸多妙門,還是很難圖示和圖解,只能交付文字來管理。文字的感覺性和思辨性增加了文學的厚度,同時這也是現在的影視技術所無法承載的厚度,即使與屏幕上的聲色爆炸相比,中文寫作的堅持,發展和實驗也絕不是多余的。相反,文字和圖像互為基因,互為隱形推手。一種強旺的文學成長,在這個意義上倒是優質影視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文學和影視相比,長處在于虛實相濟,一是視覺化、非圖景化,二是思辨化,能更好地管理高級概念,這些是影視無法做到的。沒有文字只有畫面,有些東西無法表達出來,而且人腦會陷入混亂。但文學和影視相比也有弱勢,影視傳播快、受眾廣、聲色并茂,在記錄實情、實景、實物、實事上大大優于文字。因此,文學和影視互有短長,一方的局限正是對另一方優勢的確認,這不僅不會削弱對方,反而會促進對方的發展,優質的影視生產離不開強旺的文字生長,聲色爆炸也會促進寫作的堅守、發展、實驗,所以文字和圖像相互互補、相輔相成,“互為隱形的推手”。從我的專業角度看來,我認為影視和文學的關系猶如陶與瓷的關系相同,陶器與瓷器在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器物。最開始先發明了陶器,瓷器是在陶器自我改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原料的選擇,淘洗和精煉,加工制泥,盤制或拉坯成型,入窯焙燒等工藝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關系似乎很密切。但是,成型的條件和內部成分是完全不同的(燒成溫度,硬度,原料的使用,透明度,釉料),最重要的條件是原料和燒成溫度。沒有制造陶器的經驗和制造技術的改進,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出來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了解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的經驗,從而產生了質變的結果。所以,廣義地講:瓷器是從陶器發展而來的。即使在瓷器出現后,陶器也沒有停止生產。陶器和瓷器仍是各自獨立發展,并且從生活用品逐漸轉變為收藏藝術品。我想這正是因為它們各有所長相輔相成,才鑄就了我國淵源的陶瓷文化。
總結:
就國內奇觀電影的發展來看,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許多影視導演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僅僅展示奇觀畫面并不能將一部感官獵奇性電影變成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畢竟,電影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其中聲音和圖像,感性和理性互補短長,相輔相成。奇觀電影帶來的視覺享受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隨著奇觀電影時代的到來,傳統電影中理性講故事的能力絕不會變得不重要;相反,奇觀電影中的視覺敘事效果和電影劇本的理性敘事效果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協調配合才可以產生最佳效果。換句話說,傳統電影中的理性敘事原則應該作為奇觀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奇觀電影中形成的成熟的描繪故事的技巧,對人物心理和形態的塑造等,都應在理性敘述的背景下保留和促進。就像美學家蘇珊 朗格所指出的那樣:“每一個新發明,無論是蒙太奇、音軌還是染印法問世時,電影迷都驚呼,電影‘藝術完蛋了。當然,新奇的發明還來不及完善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探索時,它就以粗糙的狀態招搖過市,并引起轟動……一般地說,每一次這樣的進步總是伴隨著一股特別壞的垃圾狂潮。然而,藝術還是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