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俞
【摘 ?要】目的:探討采用中藥通竅鼻炎顆粒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方法:將80例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兩組均予以手術治療,術后對照組實施常規處理,觀察組在常規處理基礎上加用通竅鼻炎顆粒,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及疾病復發情況。結果:治療2個月后,兩組患者流膿涕、鼻塞及頭悶痛等中醫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但實驗組降低幅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隨訪12個月實驗組疾病復發率為7.50%,明顯低于對照組30.00%的復發率(P<0.05)。結論:臨床中采用通竅鼻炎合理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可取得顯著療效,且可有效預防疾病遠期復發,值得推廣。
【關鍵詞】通竅鼻炎顆粒;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遠期復發
【中圖分類號】R27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247-01
慢性鼻竇炎伴息肉在臨床中常見,針對這一疾病,臨床中常采取抗炎、抗感染及手術治療的方法,然而無論是采取何種治療方式,治療效果常不理想,且治療后患者疾病復發率也較高[1]。對于慢性鼻竇炎、鼻息肉,中醫將疾病納入“鼻淵”、“鼻痔”的范疇,病因為肺臟熱邪上犯及濕熱內蘊,為此中醫提倡疏風化邪、清熱化濕的治療手段,在治療藥物的選擇上,推廣使用通竅鼻炎顆粒這一純中藥制劑。本研究中,探討了采用通竅鼻炎顆粒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遠期復發的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一般資料4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竇炎伴息肉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的患者均符合《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關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診斷標準。(2)本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同意,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鼻腔疾病及鼻部腫瘤疾病的患者。(2)過敏性嗅覺喪失及對本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3)耐受力差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以下兩組:實驗組40例,其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中年齡最小者23歲,年齡最大者57歲,平均年齡(41.8±2.3)歲。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40.9±2.5)歲。對比兩組患者在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方式,具體操作如下:給予患者局部麻醉,應用Messerk-linger手術方式,將患者鼻腔內鉤突、息肉切除,并清除掉不可逆的組織,開放病變鼻竇。手術操作完成后,止血方法采取藻酸鈣敷料進行填塞,在48h后若觀察無出血情況可將敷料取出。
在術后,對照組給予患者實施常規的處理,具體操作如下:用生理鹽水對術腔進行沖洗,靜脈推注蝮蛇血凝酶以充分的止血,并為患者使用喹諾酮、青霉素等廣譜抗菌藥物與預防感染的發生,維持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及給予個性化的飲食指導;在術后3d為患者口服潑尼松,藥用劑量為25mg/次,1次/d。連續用藥一周;為患者采用布地奈德噴霧劑噴鼻,劑量為2噴/次,2次/d,持續使用2個月。
實驗組術后處理操作同對照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術后口服1d潑尼松后,不給予患者使用布地奈德噴霧劑,而是替換為使用中藥制劑通竅鼻炎顆粒(成都迪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Z10980073,規格2g*9袋),口服用藥,藥用劑量為2g/袋,3次/d,持續用藥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兩組均在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評估患者中醫癥候積分變化情況,具體包括流膿涕、鼻塞、頭悶痛、嗅覺不靈、耳脹痛五項,各項癥候依據癥狀輕重記為0、2、4、6分。(2)對兩組患者均12個月,統計兩組患者疾病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醫癥候積分
治療前兩組癥候積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積分均降低,但實驗組降低幅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見表1。
2.2 疾病復發
隨訪12個月,實驗組復發3例,復發率為7.50%。對照組復發12例,復發率為30.0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646,P=0.010)。
3 討論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是常見疾病,臨床中治療該病的方法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并在術后予以抗炎、抗感染等治療,但隨訪患者術后疾病復發率較高,因此探討有效的治療手段及預防術后疾病復發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3]。
針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隨著中醫治療理念的發展,臨床中提倡術后予以患者使用中醫治療的方法以提高療效及預防疾病復發。藥物選擇上,選取通竅鼻炎顆粒這一藥物,該藥物由蒼耳子、黃芪、防風等14味中藥組成,藥物可共同起到清熱散寒、化濁通竅的功效,同時現代藥理研究也顯示,藥物中主要藥材黃芪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發揮抑菌及消炎的作用;辛夷則可促進鼻腔、鼻竇局部血管擴張,緩解鼻塞癥狀,如此顯著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在各項中醫癥候積分降低幅度上,實驗組較對照組顯著,且隨訪疾病復發率上,實驗組也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表明中藥輔助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臨床中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竅鼻炎顆粒輔助治療,可取得更顯著的療效,并可降低患者疾病遠期復發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車昌文, 車德安, 石寶玉. 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療效分析及遠期復發率觀察[J]. 四川醫學, 2017,4(38):1288.
[2]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2002.
[3]劉勇. 鼻內鏡手術結合玉屏風顆粒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17,2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