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筱倩
摘要: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媒介的社會生活高度滲透和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受眾的媒介依賴模式,而且也塑造了新的受眾形態,這些深刻的變化將帶來會議新聞傳播新的趨勢——即圈子部落的定向推送將成為競爭新選擇;延伸鏈接將成為受眾深廣閱讀的信息池;大數據挖掘將成為可視化傳播的新形態;脫媒將成為受眾信息“拉取”的主渠道。
關鍵詞:會議新聞傳播;圈子部落;定向推送;延伸鏈接
引言
隨著公眾在獲取新聞信息對于數字媒體的深度依賴,不僅改變了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和依賴模式,而且也塑造了新的受眾形態,這些變化將給會議新聞的傳播帶來新的發展趨勢。
1圈子部落的定向推送將成為競爭新選擇
數字媒體的出現,正在將傳統媒體的大眾變為一個個圈子部落——即由職業、興趣、愛好和利益所形成的虛擬電子部落。傳統媒體時代信息的大眾傳播,將被圈子部落的目標受眾的定向推送所取代,因為,數字時代的受眾正在走向圈子化,數字公民的圈子以及圈子間的信息接觸與互動正在成為一種潮流。圈子部落信息接觸與討論話題偏好,在大數據面前將暴露無遺,這也為信息的定向推送創造了條件。弗朗索瓦·薩巴早在1985就發現和描述了新媒體受眾形態的特征。新媒體決定了片段化的、分化的觀眾,雖然就數目而論還算是大眾,但是從信息接收的同時性與一致性來說,他們已經不再是所謂受眾。新媒體已不再是傳統定義上的大眾媒體:傳送有限的信息給同質化的視聽大眾。由于信息與來源的多樣性,觀眾本身變得更會選擇。目標觀眾群傾向于選擇信息,因而強化了多區隔化,促進了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個人關系。薩巴雖然沒有用“圈子”來描述數字化受眾群體的特征,但是,他運用營銷學所主張的“區隔”概念,描述了新媒體“多區隔”的“片段化的、分化的觀眾”的受眾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傳與受之間的“個人關系”的圈群化的現實。我們看到,數字時代借助社交媒體,每個人都會形成若干個社交圈子,圈子與圈子之間互動頻度一般由圈子成員所擁有的社會資本的廣度和圈子成員的活躍程度決定。雖然,圈子作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其成員數量并不一定可觀,但是,由興趣廣泛且又十分活躍的成員跨部落的互動鏈接便可形成一個個部落圈群,尤其是在彼此共同關注的利益問題上,“部落聯盟”就會形成利益共同體。也就是說,圈子既是碎片化的,又是彼此鏈接的。一方面數字技術使大眾社會分解為以圈子部落為特征的“微粒社會;另一方面它又通過鏈接將“微粒社會”重構并整合為一個個利益共同體,這種情況在傳統媒體時代是不存在的,而在數字時代將成為主流。
2延伸鏈接將成為受眾深廣閱讀的信息池
推送只是解決了受傳者應該看到的內容問題,還滿足不了需要看到的內容。因此,對于需要深廣閱讀的受眾來說,一個簡單的信息推送并不能滿足其多層次的信息需求,滿足這樣的需求需要借助于超級鏈接技術將相關信息鏈接起來,形成一個資源豐富的信息池供需求者撈取。超級延伸鏈接作為一種信息拉取工具,可以將相關主題內容進行跨頁面、跨媒介地鏈接在一起,讓相關信息打破時空界限匯聚起來,形成一個個資源豐富的信息池,供受眾按照需求進行信息撈取。在這個信息池中,深廣閱讀者可以了解相關事件或有關問題的歷史脈絡,也可以多角度橫向了解相關信息,對于需要全面了解有關問題的目標受眾而言,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參考消息網的“延伸閱讀”就屬于這種鏈接。網絡打破媒介時空邊界,國際國內各大通訊社的新聞報道,通過相關主題鏈接在一起,受眾閱讀完一篇新聞后,想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世界各國政府的反應、評價和看法,點擊一下延伸閱讀就會獲得所需要的一切。比如,2018達沃斯論壇的會議新聞傳播,參考消息不僅及時匯聚了世界主要通訊社的新聞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報道了論壇情況,而且運用鏈接工具將歷次達沃斯論壇的會議情況也同時提供給受眾,為關注世界經濟形勢的公眾提供了全景圖和豐富的信息源。這一鏈接不僅有新聞信息,而且有世界各國國家通訊社的權威評論,還有相關專題的理論闡述,可謂全面而豐富。會議新聞,尤其是兩會新聞報道采用延伸鏈接可以將歷次兩會情況鏈接起來,供公眾調取閱讀;也可以將政治行動者的政治主張、政治理念進行延伸鏈接,讓公眾獲悉這些政治主張、政治理念的來龍去脈,內涵價值等信息;還可以將相關政策信息通過延伸鏈接,供公眾進行前后比較,獲取政策走向信息;同時,將歷屆政府常務會議鏈接起來,公眾可以了解歷屆政府就有關問題的決議決策的調整重點和政策偏好,雖然這些信息比較綜合概括,但是仍然可以了解相關問題的歷史走向與現實價值。媒介的延伸鏈接能力是獲得高層次受眾注意力,產生媒介依賴的穩定器。
3大數據挖掘將成為可視化傳播的新形態
大數據新聞是數據驅動新聞的更高級的新聞形態,代表了新聞發展的未來趨勢。“大數據新聞傳播不同于傳統新聞報道那樣的簡單數字交代,而是展示了一種從宏觀與中觀的層面對社會某一方面的趨勢、動態和結構性的把握。”傳統新聞的數字交代只是將數字作為一個佐證性的新聞事實,而數據新聞則是大數據挖掘所呈現出來的“趨勢、動態和結構性”可視化的新聞形態。數據不僅能以各種電子表格賦予其無限的價值,還可以讓電腦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找出故事。“大數據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它的全——空間維度上的多角度、多層次信息的交叉復現;時間維度上的與人或社會有機體的活動相關聯的持續呈現。”大數據的這種特征,為數字時代的新聞傳播提供了過去傳統新聞難以企及的新優勢。數據挖掘是一種數據分析工具,運用數據分析工具來清洗數據、捕捉關聯、構成數據邏輯,從而呈現數據意義。
結語
數字時代會議新聞的傳播形態將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日益成為受眾需求主導的傳播形態,同時,可以預見的是大數據挖掘和分析將成為普通公眾判斷形勢,獲取決策依據的重要工具,這也將為會議新聞傳播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數字時代的受眾,媒介和記者的數字素養將決定媒介的新聞傳播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 克里斯多夫·庫克里克.微粒社會:數字時代的社會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3] 詹姆斯·韋伯特斯.注意力市場——如何吸引數字時代的受眾[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云南開放大學(云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