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秋霞
摘要:明代末年,中國書法史上出現了著名的四大書法家,他們分別是邢侗、張瑞圖、米萬鐘、董其昌。四大家中邢侗與董其昌的書法格外受世人推崇,人們稱其為“北邢南董”。本文通過對比的形式,對二人的書學思想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展開分析,因而探索二人在書學上產生差異的原因。
關鍵詞:北邢南董;書學思想;影響
邢侗與董其昌在書學思想方面存在著異同。擁有書學思想,再寫得一手優秀的好字,才能稱得上書法家,然而不懂思想理論,只是單純地臨摹與創作只能稱為一名書匠。不同的是他們二人的書法思想內容存在著差異,邢侗與董其昌壽命的長短影響了他們書法思想與理論留存世上的多少,比較來說是邢侗遜于董其昌,下面具體分析二人的書學思想。
在書學思想上,邢侗與董其昌比較是沒有優勢的,邢侗基本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他的一些理論僅散見在他寫給親人或朋友的一些書信中。通過整理可簡單概括其書學主張為“規模肖像”、“書追鐘王,一波不茍作”,臨寫“二王”得其“形”、“神”,辟除陋習,回歸魏晉古法,大量的臨二王帖以及將二王臨作放大為條屏的大膽開創之舉,恰恰在那個時代成就了邢侗不同于其他書家的獨特藝術風格,同時也成為后人學習并研究他的主要原因。所以,邢侗的書風正好吻合了人們長期培養起來的審美習慣,迎合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審美需要。他的書學主張準確地反映到書法實踐中,其書法主要是臨摹二王為主,他對二王書法的臨摹達到一絲不茍、十分精確的地步,這在當時或是如今也是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1]特別是邢侗傾盡所有,在宣揚和復制《來禽館帖》過程中,對二王一脈的延續和繼承功不可沒。邢侗在書學思想上還鮮明的反對“奇”的觀點。“奇生怪,怪生無常,是產禍也。”邢侗把“二王”做為最高楷模,在他認為除了“二王”以外的其它書風都是無稽之談。在對王寵、祝允明等人進行評價時,可以看出邢侗對“奇”的觀點是十分厭惡的,所以邢侗主張出規入距,并且重視“古法”,這應是臨摹古代書帖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但歷史證明,我們的視野不能被一位書家,一種風格所拘束,而邢侗專攻二王,可以說即是他的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
董其昌與邢侗完全不同,董其昌一生中的書學思想較多,對后世書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這一著名的書學理論就是出自于董其昌,董其昌書學思想的核心便是“以禪喻書論”,這一理論中又包含三種不同的書學思想,它們分別是“淡說”、“頓悟說”、“熟后求生說”。其中董其昌對“淡”是十分推崇的。他以“淡古”反對“取態”,以“簡淡”反對“姿媚”,用“平淡”反對“狂怪怒張”,他認為“淡”是萬物生靈的本性,是自然的,天真爛漫的,想要達到“淡”的境界,就不能被名譽或利益所環繞,它展現的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表現。同時,他還反對趙孟頫的“書法以用筆為上”的“結字”論,并在晚年提出“書含宮商”“書生于情,情出于書”論。[2]從他眾多的書學理論中不難看出,其理論的針對性與包容性是較強的,可以說是眾多書法理論者中的佼佼者。
“北邢南董”對后世的影響呈現出“董書漸揚,邢書漸寂”的一個趨勢,明代之后,邢侗的書法及其地位都呈現出逐漸落寞的態勢,而董其昌的傳世作品和書法地位卻在不同程度的逐漸上升,導致這一想象的出現包括以下幾種原因。[3]
第一,傳世作品。縱觀各歷朝歷代書家的流傳作品,凡是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書家,其傳世作品必然較多且廣為臨摹、效仿,例如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均是如此。邢侗與董其昌二人在傳世作品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這也是邢侗書法逐漸落寞的原因之一,邢侗的傳世墨跡僅30余幅,刻帖十多種,邢侗傳世作品少是一個很大的局限,后人對他書法的臨摹與學習是十分有限的,而董其昌則不同,作為集古之大成者,其書寫作品眾多,并廣為流傳,對后世書家影響深遠,二人在傳世作品方面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傳世作品的多少直接決定著個人的書家地位及對后世的影響。
第二,藝術環境。對后世影響深遠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書法沿襲的環境,時代藝術活動的廣度與高度都是通過當時的藝術環境來體現。例如,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他本就出身書法世家,后又師從于衛夫人,原本就扎根于“肥沃”的藝術環境中,再加上周圍人對他的極力推捧,最終成為引領書法潮流的一代宗師。董其昌所處的藝術環境是比較占優勢的,而邢侗是處于劣勢的。董其昌身居華亭,此地屬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來往的有名書家及賢友志士較多,對其書法的交流與傳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邢侗則身居在臨邑,一個地方小鎮,文人名士基本很少來到此地,更不要說書家的交流與學習。除此之外,二人壽命的長短也決定了他們對后世的影響力。邢侗只活到62歲,此時其書法還沒有真正成熟,而董其昌則活到82歲,他有足夠的時間去糾正自己在書法方面的不足,在壽命方面決定了二人在藝術成就方面的差距。
第三,書法創作。一個書家對后世影響有多遠取決于書家是否具有自己鮮明的個人書風。在書法創作方面,邢侗是遠遠趕不上董其昌的,邢侗幾乎一生都在臨摹二王書法,雖最終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在晚年時期也有書法創作,但在書法創作方面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是與他的壽命有關,導致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而董其昌博采眾長,并運用獨特的個性自成一家,在晚明時期的其他書家還有黃道周、倪元璐等人,他們在書法創作上具有獨特且穩定的藝術風格,他們別具一格的書法與他們的書法創作有緊密關系。
第四,書法理論著作。書法理論的出現最早應該是在宋代,創作的短缺同樣影響著理論著作的多少,實踐與理論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理論為支撐的實踐,往往只是曇花一現,邢侗在理論建樹上是缺乏支撐的。對于邢侗的研究,只有一部《來禽館集》,里面少量的書法文字體現了他的書法觀,邢侗書法后來很少有人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缺乏理論的支撐。而董其昌不同,他的“南北宗派論”與“以禪喻書論”成為其重要的書學理論,邢侗與董其昌的眾多書法理論著述相比較是非常不利于邢侗書家地位的確立。
邢侗作為與董其昌齊名的一位書家,卻沒能與董其昌一樣對后世影響深遠,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環境、歷史、個人主觀因素等,但我們不能因邢侗的一些缺點而忽略了其優點,在整體來說,邢侗對于書法研究是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麗穎. 邢侗的書法實踐對當今書壇的意義[D].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
[2]薛永年. 謝朝華而啟夕秀——董其昌的書法理論與實踐[D]. 美術研究, 1992.
[3]劉 ?昆. 由“北邢南董”到身后寂寥——試析邢侗書史地位變遷的原因[D].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