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要:現今的地鐵車輛在運行過程中,門聯鎖回路常常故障率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而且,電客車車門聯鎖回路為隱性故障,不易發現及排查,只有在問題出現的時候才能采取相應的方案解決。因此在列車運行過程中,門聯鎖信號旁路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也是保證電客車準點率及線路運行穩定的重要條件之一。
關鍵詞:地鐵;電客車;門聯鎖信號
在地鐵車輛中,電客車車門系統是地鐵最重要的系統之一,也是故障率相對較高的項點之一。常州地鐵1號線電客車的每節車廂配備8個車門,一列車共48個車門,在地鐵運行過程中,每隔3-5分鐘,就要進行一次開關門來供乘客上下車。車門的開關狀態始終決定著電客車的是否有牽引。說的嚴重點,車門的是否關好直接關系到列車是否可以正常行駛。在電客車的電路圖中,車門系統的門聯鎖主要用于牽引及信號系統的監控,將車門的狀態實時的傳送到地鐵自動控制系統,保證著車輛可以安全的行駛。
1、 常州地鐵1號線門聯鎖信號的概況
1.1 門聯鎖回路的組成
安全互鎖回路是由下列觸點連接而成的:1、門鎖到位開關、門關到位開關的NC觸點和緊急解鎖開關的NC觸點串聯;2、隔離開關的NO觸點與上述串聯連接并聯連接;3、線路采用遠端供電模式即本端激活COR5斷開,遠端COR5常閉觸點供電;4、整條線路分為左右兩側DIR-L/DIR-R;5、最終在ATC隔離的情況下,由左右兩側的門關好繼電器串聯來為牽引授權PER供110V電。門關好指示燈也是由這兩個繼電器供電,綠燈亮代表所有客室車門關好,可以動車。
1.2 門聯鎖回路的原理
每扇門全關上鎖開關串聯構成一個車門安全連鎖回路,當客室某扇門不能關閉并進入鎖閉狀態或者發生故障時,通過手動操作機械隔離裝置將車門關好互鎖回路中該門全關上鎖開關串聯支路旁路,獲得車門關好且鎖好信號。關門連鎖電路中設一只安全繼電器,當列車所有車門關好后該繼電器動作,其常開接點分別提供以下信號:
1.2.1牽引電路可以啟動信號
在ATP系統隔離的情況下,門聯鎖回路繼電器常開觸點串接到牽引允許回路中,如果所有門沒有鎖好,牽引釋放列車線不得電,將封鎖牽引,列車不能啟動。
1.2.2司機臺上顯示門關好信號(門關好綠燈亮)
司機臺上設一“所有門關好”指示燈,當所有車門鎖好的情況下,門聯鎖回路繼電器的得電,從而驅動該指示燈點亮,指示車門關好且鎖好。
車輛門聯鎖信號主要用在牽引授權電路和信號系統監控(觸發緊急制動),因各種原因造成門聯鎖信號丟失時,可通過操作門旁路開關將牽引授權電路中的門聯鎖信號旁路,而獲取牽引授權動車。而常州1號線項目對于信號系統監控的門聯鎖信號沒有做旁路,當門聯鎖信號故障使用車門旁路開關時必須切除ATP才能動車(因無門聯鎖信號,信號系統觸發緊急制動且不給牽引使能,如圖1、2所示),此時該列車與其他列車將無法獲取相應的具體位置信息且影響行車效率。
2、周邊地鐵的門聯鎖調研情況
針對車門聯鎖信號故障時操作門旁路開關應急走車的處理方案,對周邊幾家地鐵公司進行調研,結果見下表。
以上地鐵公司涉及的信號供貨商有西門子、泰雷茲、卡斯柯、浙大網新,西門子信號通過操作PDPB按鈕可以實現對車門聯鎖信號監控旁路,卡斯柯信號門聯鎖信號在輸入端通過門旁路開關旁路,泰雷茲信號通過監控門旁路開關狀態做邏輯判斷來旁路門聯鎖信號,浙大網新信號在不切除ATP情況下無其他措施旁路門聯鎖信號。
3、針對各大地鐵的特點總結的整改方案
參照各信號供應商的處理方案,對于1號線的門聯鎖處理問題有兩種更改方案。第一種是參考西門子和泰雷茲的方式,信號系統增加一個車門旁路開關的接口輸入后內部做邏輯旁路。第二種是參考卡斯柯和北京交控的方式,在信號系統的輸入端通過車門旁路開關觸點將門聯鎖信號旁路,如下圖所示。
第一種方案信號系統需增加兩個安全輸入接口,且信號系統內部要做邏輯變更,變更周期長且存在邏輯更變安全風險。第二種方案只需簡單將旁路開關DOBS觸點與門聯鎖信號串聯或并聯后再給信號系統,無需信號做任何更改,變更周期短;潛在的風險是旁路開關未復位時,在車門未關好情況下列車能動車。
縱觀車輛上的重要開關或者設備設施都設置鉛封來確保設備狀態的確認,操作之后需再次復位加鉛封繩,且DDU界面和司機臺指示燈有門旁路顯示,嚴格規范司機操作門聯鎖旁路方法,綜合考慮建議采用第二種方案進行整改。
4、結語
在地鐵車輛系統中,車門是最主要的系統,車門的平穩運行可以保證地鐵的高效行駛,方便人們的出行,同時也保障了人們的出行安全,因此,給列車配備門聯鎖信號旁路是很有必要的。從另一個角度講,當列車門聯鎖信號斷開時,列車是沒有牽引的,只能等待救援。如果配備了DOBS,我們可以在確認車門關好的狀態下將門聯鎖信號DIR-L/DIR-R旁路掉繼續行車。
參考文獻:
[1] 賴芳盛. 地鐵列車客室車門可靠性分析及應用研究[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3(8):39-40.
[2] 李春明. 城軌車輛集中開關門控制分析及改進設計[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2, 15(4):118-120.
(作者單位:常州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