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占國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工業行業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契機,如何提高煤化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已經成為煤化企業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本文主要圍繞我國煤化工技術現狀與未來發展路徑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煤化工;技術現狀;發展路徑
1 我國煤化工技術現狀分析
1.1 煤炭液化技術現狀分析
煤炭液化技術如果根據技術形式進行劃分,可細分成兩種,一種為直接液化技術,一種為間接液化技術。直接液化技術是指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借助相應的催化劑來對加氫裂化反應實施催化,是對煤炭資源的性質進行轉化,轉變成為液體燃料。間接液化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對煤炭合成氣體實施轉換,借助催化劑,將其中的合成氣體轉化成為液體燃料。我國的間接液化技術出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該技術出現之后,很多煤化工企業實現了技術和資金的合理整合,實現了該項技術的商業運營目標,并進行專業自主研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直接液化技術研發面世,該技術相比于間接液化技術,出現的時間較晚,但是該技術發展迅速,通過該技術的合理應用,已經能夠將煤液化油進行成功轉化,生成液體燃料。
1.2 煤炭焦化技術現狀分析
當前,國內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煤炭焦化技術在大環境的推動下也日趨成熟。我國的焦炭產出量世界排名超前,焦炭的年產量能夠占據世界總量的50%左右。目前煤炭焦化技術主要被用于高附加值化工類產品的生產當中,這也是當前國內化工生產的主要發展趨勢,因此非常具備研發價值。煤化工行業的主要支撐力就是技術支持,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優化,才能實現生產效能持續提升的目標。目前在我國國內煤炭焦化生產行業中,主要缺乏綜合實踐性技術人才,這也是該項技術的應用瓶頸之一,想要實現技術的顯著優化和重難點突破,必須從這方面入手調整。
1.3 煤炭氣化技術現狀分析
煤炭氣化技術是煤化工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技術種類之一,其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為煤化工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當前在世界商業化經營中,投入生產和運營的大型氣化爐裝置大概能達到五百多臺,常見氣化爐類型包括以下幾種,分別有加壓氣流床水煤漿氣化爐、加壓氣流床干煤粉氣化爐以及常壓固定床氣化爐等。當前國內所應用的煤炭氣化技術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尚未完全成熟,還具有一定的進步空間,政府相關部門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加大了技術研發與運營方面的資金投入,尤其針對新型氣化裝置設備的更新與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期得到良好成效。
1.4 物探技術與煤礦防治水現狀分析
在煤化工生產中,煤礦物探技術往往被應用在煤礦防治水工作中,常見技術種類有兩種,一種為瞬變電磁技術,一種為三維地震探測技術。將瞬變電磁物探技術應用在煤礦區的采空區中,對于礦區的防治水工作具有很大幫助。煤礦采空區如果出現巖塊崩落情況,其中電阻率會顯著提升,此時一旦采空區沖水,利用瞬變電磁探測技術能夠直接獲取地下礦區巖層的電阻變化情況,準確判斷出地下水位的高度和具體排水量,進而制定合理的防治水方案。
與瞬變電磁物探技術相比,三維地震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情況下只應用在煤礦采空區的陷落柱中。一般來說,煤礦圍巖和煤層之間的波阻抗存在較大差異,如果煤層厚度超過1m,采空區或者煤層的頂部一旦遭遇破壞,發射波的阻力會消失。如果煤層頂部遭受不規則的破壞,應用三維地震物探技術可能會存在干擾。通過這些屬性,技術人員得以準確判斷出煤礦采空區和陷落柱的位置。此種技術的應用能夠充分保證煤礦生產期間的作業安全,有效規避礦區積水情況,杜絕出現積水事故。
2 我國煤化工技術未來發展途徑分析
2.1 建立更加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
能源供應問題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基礎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為此建立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針對煤化工行業的生產制定各項技術規范與生產要求。如果從應用級別上進行劃分,煤炭資源可細分為兩種,一種為稀缺煤炭資源,一種為優質煤炭資源。在煤化工生產過程中,應最大程度限制高能耗生產技術的應用。
2.2 智能化生產途徑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信息技術時代,煤化工技術也在不斷革新中,其未來應與通信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科學結合,實現智能化生產。在煤化工生產期間,對于生產期間產生的各種重要數據和參數進行有效采集,并整理入庫,后續通過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技術分析,為生產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這種智能化發展途徑能夠最大程度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降低技術人員的工作壓力。
2.3 多聯產發展途徑
多聯產生產系統的引入,能夠提升煤化工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煤炭資源利用率。建立多聯產生產系統,能夠將生產系統中氫能和電力綜合產出的化工產品設置為最終目標產物,最終實現二氧化碳的有效隔離,達成零排放生產目標。這也是當前國內比較青睞的清潔型化工能源生產系統。
3 結語
煤化工處理技術對于我國工業能源的供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于煤化產業的支持,推動煤化行業的技術升級與設備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煤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能源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金月,張啟林,焦貽虎.煤化工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氮肥技術,2018(6).
[2]陳俊杰,吳衛紅.我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探討[J].化工管理,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