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化,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農村電氣化程度發展迅猛。但從現場情況看,部分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依然較為嚴峻,用戶低電壓問題也一直是當前供電服務的突出問題之一。開展配網低電壓根因分析及對策研究,找到目前配網低電壓存在的根本原因,積極采取針對性整改措施,確實提高用戶電壓供電質量。
關鍵詞:鄉鎮配網;低電壓;原因;整改措施
一、低電壓特征分類
依據低電壓發生和持續的時間特點,大致可分為3類:長期性、季節性和短時性。①長期性低電壓指用戶低電壓情況持續3個月或日負荷高峰低電壓持續6個月以上的低電壓現象;②季節性低電壓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過節、烤茶制煙等時段出現的具有周期規律的低電壓現象;③短時性低電壓主要是指由農村居民臨時性掛接負荷或建筑用電負荷引起的不具有長期性和季節性特點的階段性不規律低電壓現象。
二、低電壓問題原因分析
2.1農村用電負荷急劇增長
近年來,大量家用電器逐步進人到普通農民家庭,空調、電飯煲等大功率電器的使用數量不斷增多,再加上農村化工業、種植業、養殖業等迅速發展,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的引起用電量的增加。2010~2014年該市轄區內縣級供電區最大負荷由876Mw增長至1152Mw增長率為7.1%,負荷的急劇增長造成部分設備出現重過載情況,引起末端電壓偏低,此外由于農村用電季節性負荷特征明顯,在農灌、春節等用電負荷高峰時刻,對低電壓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2.2配變布點不合理、線路選型標準偏低
由于早起配電變壓器布點的選址沒有基于配電網整體來考慮,造成了選址不合理、容量不滿足要求的問題,同時由于所在臺區的供電范圍不斷擴大,許多大型用電負荷由于場建問題距離變壓器較遠,致使大功率負荷位于線路的末端,而早起的配電變壓器選址往往安裝村頭位置,這種不合理的配電布點加劇了線路末端低電壓問。同時,之前的農網改造資金主要應用在了解決偏遠地區少數用戶的用電問題上,配電線路的選型相對較低,存在大量的未改造線路,經改造的線路也大都采用的是線徑較細的架空線路,造成導線出現斷股現象,線路上的損耗非常大,電壓降落較大。
2.3三相負荷不平衡
配電臺區中三相電流不平衡,也是引發低電壓問題的主要原因,在農村低壓配電系統中大多數采用的是TT或TN-c三相四線制供電,有時候接線人員為了取線的方便,通常會隨機取兩相(如A·c相)接到用戶線進行供電,如果該區域連接到A、c相的負荷較多,尤其是接人的有大功率負荷,就會造成A、c相電流比B相電流大,而B相電壓較A、c的相電壓偏高,若配電臺區的負荷依然無序的擴展,那么起初相對平衡的三相電流,會出現較大的不平衡,造成客戶端電壓質量下降。
三、農村配電網低電壓的治理措施
3.1低電壓治理的技術措施
在技術上,要按照目前“適當超前容量、密布點、大線徑”原則進行規劃設計低壓配電網。具體來講,在選擇變壓器容量時,應根據地區發展水平和變壓器使用生命周期,選擇適當超前的變壓器,具體操作可以依據實際計算負荷容量高1-2檔選擇變壓器。大線徑的選擇與變壓器選擇類似;這樣的做法既能解決當前低電壓問題又能兼顧未來用電需求,避免了大拆大建,節約了投資成本。
3.2提升低壓用戶負荷需求管理
通過加強低壓用戶報裝接電管理和強化營銷數據分析,合理確定用戶負荷裝接容量,在營銷業務系統中標注單相用戶所接相別,統計分析分相用電量,輔之以現場測量,及時調整單相用戶所接相別,控制低壓配電網三相負荷不平衡度。結合用戶用電信息采集或集抄系統建設,全面收集配變和低壓用戶用電負荷數據,并進行負荷特性分析,為中低壓配電網規劃、建設、改造及運行管理提供依據。對無法及時改造的低電壓配電臺區,實施用戶錯峰用電管理,引導和鼓勵小型加工等較大負荷用戶錯峰用電。
3.3低電壓治理的管理措施
3.3.1進行無功補償調壓
在全力進行配網裝備水平提升的同時,優先考慮開展無功補償調壓的管理手段,高度重視配網無功補償建設和管理,強化無功補償的運維控制手段。積極開展無功優化補償建設,優化公用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配置,對于容量大于50千伏安的配變,均宜加裝配變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提升無功集中補償能力。積極應用壓控式智能平滑調節新技術,實行無功補償裝置精細投切,提高無功補償調節效果,開展三級電壓無功聯調研究,提高全網綜合調壓能力,建立變電站、配變和低壓用戶電壓無功三級聯調機制,實現無功縱向的遠程智能平衡。
3.3.2建立統一治理機制
營配分管后,出現增供擴銷與配網負荷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為確保低電壓治理形成常態化、動態化,應建立統一治理機制。業務部門建立專項治理小組,定期通報!協調和解決各類問題,形成閉環反饋機制。營銷部、運檢部應加強協同機制建立,共同開展業擴報裝與電網建設的協調發展,平衡分配新接入用戶負荷,對可能造成配變重過載、用戶低電壓的應優化用戶接入方案,齊抓共管。
四、結語
總之,電壓作為電能質量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是保障供電服務的基本條件,事關和諧供用電關系的構建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配電網尤其是農村電網具有點多、線長、面廣、負荷分散、用電集中的特點,致使農村低電壓成為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系統性問題。通過科學全面分析農村低電壓問題原因,針對性采取治理措施,能夠避免低電壓治理過程中的盲目投入、反復改造所造成的人財物浪費,有效解決存在的低電壓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子群.農村配電網低電壓產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農村電工,2016,(07):37-38.
[2]王金麗,段祥駿,李云江,趙曉龍.配電網低電壓產生原因與綜合治理措施[J].供用電,2016,(07):8-12.
[3]張泉,劉強,王在林.談農村配網低電壓產生的原因及技術治理措施[J].通訊世界,2015,(22):185.
(作者單位:茂名高州供電局)
作者簡介:李永奎(1971.01—),性別:男;籍貫:廣東省高州市;民族:漢;學歷:大學專科;職稱:助理工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