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秀
摘 要: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瑰寶,當代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去承擔傳承與發展中國國學文化的責任,從基礎教育開始,奠定中國兒童的國學底蘊,提升他們的國學修養,小學語文是傳承國學經典的重要平臺,小學語文教師更是國學經典的重要傳播者。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國學經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135-01
1.誦讀積累,讓經典陶冶情操
學習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國學經典誦讀也是如此。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教學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誦讀,誦讀能夠幫助學生逐漸領悟文章內涵,掌握語感、語境,久而久之,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都會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誦讀的積累,合理安排誦讀時間,每周的語文早讀課時間,都是學生誦讀的最佳時間。誦讀的內容根據年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低年級的孩子正是一個“繁花似錦、匆忙而迷亂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未形成,因此,我們要用經典來浸潤他們的精神世界?!度纸洝贰栋偌倚铡贰兜茏右帯愤@些經典讀起來朗朗上口,老師可選擇一名誦讀能力優秀的學生作為領讀,全體學生一同誦讀?;蛘咴谝魳分姓b讀,或拍手讀,還可以接龍讀,這些豐富的誦讀形式,能有效刺激學生的誦讀欲望,陶冶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年級的可安排《笠翁對韻》、《論語》、《唐詩三百首》等國學經典,高年級的可安排《千字文》、《宋詞》、《詩經》等國學經典。
2.趣味教學,讓經典充滿趣味樂趣
知識來源于生活,趣味有利于知識的傳播,因此,國學教育只有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的動力。生活化就是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學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與經歷的事情,將它們與國學經典的學習結合起來,直觀化、形象化地理解國學經典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然后學生再將從中學到的知識和道理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當中,真正使國學經典發揮學以致用的作用。記得一位老師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翁卷的《鄉村四月》中“蠶”這個生字時,老師先讓學生說說如何記住字形,然后老師介紹蠶在當時社會的作用。為了加深印象,老師出示了“鴻是江邊鳥”,讓學生根據“蠶”這個生字,對出上聯。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最后對出了上聯——“蠶為天下蟲”。這樣的設計,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還對“蠶”這個生字在字形字義上都有了深刻領悟,更為重要的是對我國經典的對對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可謂“一石三鳥”。
3.活學活用,讓經典煥發活力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眹鴮W經典中有許多千古傳誦的經典名句,不僅要誦讀積累,還要求在平時寫作或與人交往時適當運用,促進經典名句從“古人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五年級的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生病在家休養一個月,一位學生在看望老師時,突發奇想,要送給老師一首詩。在醞釀一周后,做出了一首《謝師對韻》:“師對生,慈對愛。談笑對風生。品茶對拼盤,包餃對賞燈。慈善目,和煦語。寬容對批評。笑顏漾嘴角,厚德現談吐。體驗盲人促愛心,故事比賽催操練。諄諄教導,朗讀分享要堅持。循循善誘,習作細節勿粗心。傷對痛,藥對膏。憔悴對倦容。著急對焦慮,牽掛對思念。議論紛,眾說紜。驚詫對好奇。女生寫信忙,男生急跺腳。他師上課習慣,作業質量驟下降。作業雖少,內心依舊空蕩蕩。笑聲依舊,只是有別師顏改。祝對愿,盼對望。愈合對康復。心平對氣和,心想對事成。眾生訝,心喜溢。歡呼對雀躍。平靜一笑破,生疏拋九天。柔柔輕聲詢長短,陣陣細語問寒暖?;匾羲凄?,大珠小珠噼啪落。舉手如林,課堂笑聲終再起。”這得益于平常誦讀的《笠翁對韻》,時時讀,常常背。在誦讀與背誦中,雖然對其中的意思不甚了解,但其韻律美,學生已經深受其感染。因此,那景那情,就會促使學生產生創作的欲望。內容雖稚嫩,但情感卻是真摯的。讀國學經典,用國學經典,可以提高他們學習國學經典的動力。
4.課后留趣,讓經典走進生活
新課標設置了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積累經驗,培養學習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經典誦讀活動無疑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要內容。我國許多經典詩文反映了民俗節日的來歷及有關情景,可以在實踐活動課向學生介紹有關的詩詞,吟詠背誦,借以了解民俗節日的情況,以增長知識。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吟誦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皮日休的詩《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其它如端午節、元宵節等均可向學生推薦有關的詩詞歌賦,并背誦、賞析。還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制成電子手抄報或自己創作的手抄報。學生在收集資料和創作手抄報的過程,就是他們與國學經典的對話過程,這樣的過程,使他們再次走近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
總之,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的自信,本質上是文化自信。因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正如“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經典,讓國學經典在語文課堂上綻放光彩,就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最好體現。
參考文獻
[1]宋文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進國學經典[J].課程教育研究,201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