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燕
摘要:臨摹解決對描寫對象的筆墨情趣表達,不斷地提高對山水畫的認識,進而為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奠定基礎。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會在臨摹時不斷涌現,找到解決方案,解決更多困惑,從而更好的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關鍵詞:臨摹;創作;藝術作品
一、臨摹與創作相輔相成
臨摹是藝術養成的敲門磚,應當學習古人遺留下來的優秀技法為自己所用,并融入自己特有的風格。正如黃賓虹作畫“黑、密、厚、重”的藝術特點,讓人一眼便能在眾多畫作中辨別出來。從臨摹開始,踏實的一步一個腳印來學習山水畫中最基礎的內容,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臨摹中,我們不能僅僅拘泥于畫面內容的相像,而忽視了山水畫的筆墨意境。山水畫的魅力在于既有形態又有意境。意境是畫面的靈魂,也是畫面的精髓所在。個人覺得創作更能挖掘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繪畫功底,對喜歡天馬行空的我們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和影響。
在創作過程中,有些畫家完全不創新,固守那些技術;有些畫家只知道創新,我認為這兩種都不是自然狀態。敢創新和不敢不創新都不叫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你找到了適合你的有效的表達方式。事實上,一個人的創作過程,無論他怎么展覽和怎么樣讓人評價,整體來說實際上是一個人的事情。在長時間的創作過程中,肯定自己追求的是一種舒服的狀態。如果要求舒服的話,外在的形式慢慢就變得不重要了。剛開始進行創作就好似在公共場合,需要符合要求、符合禮節,不要破壞規則。時間久了之后,要求的是一種默契的狀態。到最后會明白,其實就是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和讓自己最舒服的狀態。作為一個畫家的先決條件,是要具備獨立的人格。態度決定了他的形式和方式,有了態度之后,所有的工作都是一個系統。畫家對生命的態度、處世方法和性格特征,這些都是很難改變的。而正是這些,才往往更真實地決定著他的生活和創作。畫家需要保持獨立性,獨立性并非差異性,也并不會忽略、出離人類的共通性。
山水畫的寫生創作有兩個重要的課題,第一是畫什么,第二是怎么畫。前者是選擇表現內容,后者是表現形式和技法。以意取象的審美取向和精神觀照,要做到潛心靜氣地與自然對話,保持一種物我交融、心物統一的精神感應。
對大自然的觀察必須遠觀其勢、近觀其質,要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并能夠截取山水中最精華的部分,通過外部形態特征來揭示所畫對象的內在精神實質,抓住引起自己強烈精神感應的客觀物象中最精彩的部分,去粗取精,畫面重點刻畫部分,要表現得豐富而具體,抓住物象的特有屬性進行夸張、概括和提煉,以大觀小,以小見大,做到以局部表現整體。而對于其他次要的地方就要舍得或放松,這樣一來主體意象非常清楚并且突出,才能夠更好地表現胸中的意象和意境。
二、臨摹《青卞隱居圖》的心得體會
做每件事情都要先學會模仿才能更進一步,繪畫也是一樣。切不可連皮毛還沒學會就想著一飛沖天。眼高手低是學畫最忌諱的一點,所以應當先從臨摹古畫開始。提及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吸引我臨摹它的原因其一是因為這幅畫的構圖整體上氣勢磅礴,通過瀑布、溪流等景觀,在稠密中透出一絲靈動清新的氣韻;其二在于王蒙屬于多元化且含有藝術個性的畫家,被他獨特的個人魅力所吸引。
通過臨摹可以學到很多古人創作出的優秀筆法,前人的作畫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后人學習并且進行二次創造。我認為如果想學習筆墨皴法和畫面構圖,這幅畫無疑是最合適的臨摹范本。在臨摹之前,應首先觀察此畫,弄清楚每顆石頭的構造,以及采用哪種筆觸皴法來加以表現。只有深入理解了畫面才能描繪出畫的精髓。畫石頭千萬不可太勻稱,要找到每塊石頭的陰陽面即結構,否則會顯得死板不自然。就好似人的骨骼一樣,如果骨骼畫錯了,那么刻畫出來的人體就會顯得僵硬且不自然。
作品中的樹木大多為點葉法畫出,重點在于“密不容針”,筆觸與筆觸之間不能留任何空隙。這點非常考量畫家作畫的功力,也從側面表現出王蒙深厚熟練的繪畫技法。在水墨山水畫中,樹木和山石是相輔相成的,生動的樹木形態和穩重扎實的石塊組合在一起更能使畫面完美且豐富。樹木應該著重注意勾畫樹干使之茁壯有力,石塊應注意結構和皴法,正如石分三面,樹分四枝。點葉時要注重用筆顏色的濃淡,如果僅僅一味的重,則樹葉會顯得死板。山水畫中應以山石為主要刻畫對象,尤其是石塊,任何山體都是由石塊碎石堆砌而成。山石的描繪需技法豐富且靈動,解索皴和牛毛皴交互使用,用墨需要由淡到深反復皴擦,切不可直接用重墨表現。牛毛皴特別能刻畫出石頭的體積感,好似鼓起來一樣。牛毛皴的特點在于纖細靈動,可以多次反復皴擦。這幅畫雖然皴法種類繁多,但卻不顯雜亂,最大程度上做到了豐富畫面且聚散有致、有條不紊。
王蒙的作品讓人一眼便能識別的即是他熟練豐富的皴法,線條繁密但不雜亂,表現出來使墨色通透而有厚度,山石的亮面有一種明亮感。畫面中豐富的筆墨技法傳達出作者另一種強烈的情感信息。我認為臨摹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在掌握了扎實的繪畫功底之后便可意臨,并加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慢慢便會形成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
三、總結
一幅山水寫生畫的內容豐富、形象飽滿、生機蓬勃,有賴于代表畫面本質的重要細部的生動典型。如畫山石應根據山石的特征,創造出應物象形的皴法,松針的特征要歸納準確的筆法,水的波紋采用生動表現其特征的勾法等。畫面的氣韻生動,往往取決于取勢傳情。要達到傳情,從物象來說,注意趨向;從位置來說,注意呼應。山水寫生要通過氣魄來傳情。山石的趨向,樹木的伸展都要貫穿在整體氣勢之中。在師造化的過程中,應當以觀看、感受和體驗生活為主。山水寫生不受時空的限制和透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