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藝術在今天被人們狂熱追求,同時,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在國際形勢背景下得到傳承與發展。剪紙藝術是中國的傳統民間工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經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些生動的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剪刀與紙,線條與裝飾,都有著它獨特的藝術價值。
中國民俗文化中,剪紙始終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較早的剪紙藝術形式就是我們今天已經非常熟悉的剪紙窗花,這種手工剪紙文化到現在依舊被完整的保留著,這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的剪紙文化是非常深厚的。在近兩千的發展過程中,剪紙專門藝術并不是某個朝代某個地方的產物,它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生根發芽,滋長壯大。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散落到了全國各地,并且因為各地水土,風俗,人文等各不相同,所以最終出現的形態也不盡相同。所以長時間,跨距離的發展導致了文化剪紙現在的種類萬千,甚至不可盡數。
傳統的剪紙藝術按照地域特征還可以分為南派和北派,就跟武林中的南拳北腿差不多。南派的代表是湖北沔陽剪紙,廣東佛山剪紙和福建民間剪紙,以及江浙一帶的帶有濃郁江南風情的剪紙。北方派的帶式是代表為慶陽剪紙、山西剪紙、蔚縣剪紙、陜西民間剪紙和山東民間剪紙。一般而言,南方派的剪紙顯得更為精致,表現細節更多,但是又根據各省份情況而有所不同,目前流傳最廣泛的“福”字剪紙,就流傳于廣東地區,并且東南亞,還有歐美國家的華人圈中的剪紙藝術很大程度都是廣東剪紙的根系。福建派剪紙以家禽居多。江南派剪紙又以花藝主題居多,并且花樣很多充滿創意,彩色剪紙就起源于這里。
而北方派剪紙神形兼備,樸素大氣。以其中山西派剪紙為例,更多表現的一種農村質樸的生活作風,包括婚喪嫁娶,節日勞作等,飽含濃濃的民俗風情。而慶陽剪紙又是山西派剪紙中的核心代表,其中表現人物的剪紙惟妙惟肖,有“抓髻娃娃”、“送福娃娃”“年年有余”等造型都是質樸的古風,體現著北方居民的風土人情。
縱觀國際剪紙藝術的運中,剪紙藝術運用廣泛,涉及領域包括服裝、公共藝術、雕塑、大地藝術、商業招貼、動畫,以及插畫等藝術領域。
以服裝涉及為例,從感官屬性的角度分析,藝術家把生活中的故事,利用圖像化的方式,通過構思圖景在紙上作出裁剪,然后把它們整合成一個作品集,用視覺語言講故事,引人入勝的同時,觸及事物的本質。一幅優質的剪紙藝術作品必須要具備剪紙藝術自己應有的風格和特點。每一種藝術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從而都形成了自己獨具的風格,如中國畫注重筆墨,西洋油畫強調色塊,木刻則講究黑白,剪紙就要講究刀味和紙感了,用刀在紙上摹仿版畫刻出來的剪紙不應該算作是一“幅好的剪紙、用剪子對著繪畫圖案臨摹下來的剪紙也不能稱為佳作。一幅優秀的剪紙應該用剪紙的語言來塑造藝術形象。
從形式角度分析,藝術家通過對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加以抽象和符號化,例如“雙關語”,創作出圖像元素,并運用于服裝。在剪紙的時候,圖畫就是結構本身。剪紙藝術語言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瓏剔透的形式中塑造、這除了剪紙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紙具有“透光”的實用需要。尤其是“窗花”更要求如此,否則,一幅黑團團的剪紙貼在窗戶上把室外的光線全給擋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觀。
從技術屬性分析,這件剪紙服裝作品,即可以被當作時尚的藝術,又可以作為藝術作品被掛在墻上,或在藝術博物館中展示。一幅優秀的剪紙藝術作品應該強調裝飾味,構圖平視、對稱,畫面均衡、美觀大方,線條粗細相宜,色彩鮮明,柔和協調等都是形成裝飾風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關系,剪紙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
從表現力屬性分析,作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情緒是,在生活中發現藝術,把藝術帶進生活,作品本身是帶有故事的,這些故事給我們展示了許多可能性,同樣它們也有不同的情節,作者從我們世界的影像中,從我們所關切的事物中,從歷史中,提取出一些圖像,進行的藝術創作。這些杰作具有創新性,作者還把剪紙故事運用在公共藝術作品中,使其具有社會及道德價值。
每個人都是一個講述者,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要講,不過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會創造出自己的故事,來證明自己曾經存在于這個世界的意義,世界萬物中,想象就是用來承載事物的,我們要用思想,將事物的本質聯系起來。作為當代青年藝術家,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肩負起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藝術文化中得到發展與運用的責任和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