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路
摘要:我國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經歷了孕育、萌發、探索階段才得以發展壯大。想要深入了解當今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的情況,就必須明確包豪斯這個重要因素對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產生了哪些具體的影響,以便于作為今后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借鑒。
關鍵詞:包豪斯,現代藝術,藝術設計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豪斯學校”的簡稱,后改稱“設計學院”,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在兩德統一后位于魏瑪的設計學院更名為魏瑪包豪斯大學。它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一詞是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創造出來的,是德語的譯音,由德語房屋建筑一詞倒置而成。
包豪斯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在當時它是烏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歷程就是現代設計誕生的歷程,也是在藝術和機械技術這兩個相去甚遠的門類間搭建橋梁的歷程。無論是在建筑學、美術學、工業設計,包豪斯都占有主導地位。
“在設計理論方面,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 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藝術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包豪斯成立以來,格羅皮烏斯一直都有一個烏托邦理想,那就是把包豪斯建成一個類似于中世紀性質的小社會。由于受到凡·德·威爾德的影響,格羅皮烏斯將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思想繼承和發揚了下去。他利用“雙軌制”的教學體系,形式大師和作坊大師互相學習、配合教學,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技”“藝”的結合。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觀念:1.技術和藝術應該和諧統一;2.視覺敏感性達到理性的水平;3.對材料、結構、肌理、色彩有科學的、技術的理解;4.集體工作是設計的核心;5.藝術家、企業家、技術人員應該緊密合作;6.學生的作業和企業項目密切結合。
1923 年,格羅皮烏斯在包豪斯舉辦的那場聲勢浩大的展覽上發表了一篇名叫“藝術與設計的新統一”的世紀演講,顯示了包豪斯是從工業化立場出發堅持實驗性教學的教育體系。格羅皮烏斯在這次演講中提出“技術知識”是可以被傳授的,但卻只有通過引導和啟發才能得到“創作能力”。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是包豪斯的另一核心思想,這決定了包豪斯的設計方向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去思考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注重產品的社會公用性。這一點更加明確了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人而設計,而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另外,包豪斯認為“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所有的設計活動應該承認自然界有其發展的法則并且遵守這些法則。包豪斯的這兩點思考賦予了設計者和設計教育者更多的社會責任。
20 世紀 80 年以后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已經邁向了新征程。21 世紀的中國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一系列的社會變革給藝術設計和藝術設計教育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藝術設計領域引領風向成為了新的問題。當代藝術設計教育在關注藝術和技術的基礎上,已經開始注重“人文”的作用。從設計的主體來看,藝術設計涵蓋了人類文化活動的方方面面,藝術設計教育結合了藝術設計和教育,是更加純粹的人類文化活動,“藝術設計應該是一個文化的概念,是人的精神層面價值系統。”“人文”即重視人的一種文化,由文化、藝術、美術、教育、哲學等構成,可以說藝術設計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人文”。
我國設計教育界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全新定位和對“人文”的探討正方興未艾,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堅持以人的創造力和培養做為主線,以藝術、科學、文化內涵三者地聯結做為有機整體。現代設計教育還應該兼顧職業技能的訓練和人才素質的培養,建立起動靜結合的發展目標。
“包豪斯不會過時,過時的只是看待歷史和設計的眼光。”正確地對待包豪斯,不是刻意地模仿,也不是非理性地批判,而是客觀地分析包豪斯的成功之處和可取之點。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應該總結包豪斯的教學經驗, 承前啟后,量體裁衣,探索出符合我國現狀的基礎課程理論研究的新框架。
“包豪斯”對現代世界的最大貢獻還在于把藝術從一些特定的階層、民族或國家的壟斷中解放出來,歸還給社會大眾。它通過降低藝術的生產成本、提高藝術的生產效率,使藝術全面而整體地介入人類現代生活。包豪斯對于現代工業設計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它的設計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成了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它培養出的杰出建筑師和設計師把現代建筑與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包豪斯的影響不在于它的實際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主張技術與設計的統一,強調,藝術家`企業家`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提出學生作業和工業品緊密起來, 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雅儒. 工業設計史[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 120-131.
[2] 袁熙旸. 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4. 27.
[3] 靳埭強, 杭間. 中國現代設計與包豪斯[M]. 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4. 3.
[4] [英]弗蘭克·惠特福德. 包豪斯[M]. 林鶴譯.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