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鄉一體化不斷的得到推廣落實,在建設社會主義美麗鄉村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將藝術融入到鄉村景觀的營建中去。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通常認為,作為藝術本身來說似乎城市屬性更強烈一些,它更貼近于城市人群。隨著越來越熱的藝術鄉村建設的現象,藝術在鄉村文化空間營造以及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和鄉村產業提升等層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藝術性在鄉村景觀的營建,鄉村舊貌得到了改變,不再是單單可以留住鄉村里的原著居民,一些城市里的“時髦人士”也隨之涌入鄉村。 這是很難得的社會藝術創新現象,給原本的鄉村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鄉村景觀營建藝術融入的實現形式現今主要有兩類: (1)以政府為主導的藝術項目; (2)以藝術家個體為主導的藝術項目
關鍵詞:藝術融入,得天獨厚,自然環境,功能性
1、以政府為主導的藝術項目
村民將自己閑置的住宅或者是自家土地以租賃或者是買賣的形式給政府,經過統一規劃將農居改建成為居住創業兩者并存的文化藝術創意工作室,形成城市美學和鄉村獨特文化內涵和諧共生的創意建筑。最后通過招商引入文創團隊,將現有建筑投入藝術創作形式的使用。 舉辦大型藝術節,主要是運用鄉村自身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資源,重視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開發,建立鄉村藝術博物館或者是文化中心等。
舉辦大型藝術節主要是運用鄉村自身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資源,重視文化資源的挖掘和開發,建立鄉村藝術博物館或者是文化中心等。在鄉村辦藝術展是藝術融入鄉村的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在藝術界有一種模式是邀請一批藝術家云集鄉村,在特定的時間地點以特定的主題進行開放性設計作品展,也就是新時期藝術產業的一大特點“集群效應”由于這一行業的特殊性,藝術家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平臺來整合推廣,并形成集群的優勢,擴大影響力在鄉村辦藝術展。這種暫居型的藝術下鄉,對于鄉村來說有著很明顯的先天弊端。這種形式帶來的繁華是間斷性或者說是短暫的,很多鄉村在大肆建設之后舉辦展覽、藝術節等大型活動之后, 平時很少有人再過來,這種集中式的為了藝術展的景觀建設只是鄉村的強心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村的問題, 活動結束機體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反而是又回復到原來的狀態。因此,這種模式只是對于資源較優越或者是區位條件較好的鄉村來說可以有效的提升鄉村的風貌并且起到宣傳作用。但是對于一大部分落后的鄉村來說并不能發生質的改變。以杭州白馬湖為例:杭州白馬湖的四個自然村柴家塢、章蘇、孔家里、陳家村四個自然村通過統一規劃,共計500余農居改建成居住創業兩相宜的文化創意工作室,在不改變產權性質的前提下,通過農居空間的租賃、招商引入文創團隊創業辦公。
2、以藝術家個體為主導的藝術項目
以藝術家個體為主導在鄉村進行藝術鄉建和在地性創作村民將現有的閑置的土地或者住宅改建為工作室的形式直接租賃給藝術家本人, 藝術家通過集群的形式逐漸將村落發展成為具有藝術氣息的聚落。 圍繞藝術創作形成一系列的藝術館群,聚落成型之后亦可發展旅游產業。 相關藝術院校的鄉村建設實踐項目,這一類形式的項目一般規模都是小型的而且形式靈活且多樣化,相對于其他的形式有較強的藝術實踐研究價值。 主要是藝術院校的老師和學生們的作品,或者是與當地村民共同創作產生的作品。需要對鄉村的日常生活有切身的體會,對鄉村生活有較為細致的觀察深入。是藝術創作者和鄉民共同參與創作,比較重視藝術的實用性。以藝術節中的豐年祭儀式、主題展覽、歷史文化展覽、手工藝市集、調研項目展示、早期農村電影放映、當代農村紀錄片放映、學術研討會、文學活動、新民謠音樂會、戲曲匯演等形式將鄉村文化展現出來。且并不是局限于當代性的藝術創作,而是用綜合性的藝術手段來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也意味著藝術家藝術作品藝術展長期地群體性地固著在鄉村,持續吸引參觀者和游客持續改變著鄉村的生活。在山西許村,以渠巖為首的藝術家長期深入鄉村,不僅負責創作,同時還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一批對鄉村產生影響和改變的項目。這種方式在改變鄉村方面有了可觀的進步,將鄉村的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完善,廢棄的民宅被改造成民居使得村民的主動性提高,經濟收入也同比提高。即在鄉村開辦相對永久性的美術館畫廊等,使藝術植根于鄉村,持續地對鄉村產生影響。但是這種行為沒有和鄉村的根本“農業”和“農民”結合。
將藝術融入鄉村建設首先應該做到以人為本,也就是說,我們要在了解當地人的真正需求的前提下去創建一個具有藝術性的鄉村景觀。真正好的鄉村景觀營建是具有普世的價值的,而不只是設計者單純的對自己技藝的展現。如今,當我們談論鄉村復興、城市升級、生活升級的時候,要立足鄉村和村民去重新思考鄉村與藝術的關系,也就是我們如何基于鄉村空間、人物、環境這三個因素,將藝術融入到鄉村景觀的建設中去。在鄉村景觀藝術化融入的過程中,不只是設計者,本地居民也主動改變鄉村的風貌,逐漸參與到藝術創作中來。形成一種大家共同建設鄉村的模式。
結語
鄉村景觀并不單純是大自然的產物,而是在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風俗、文化、歷史的融合,鄉村景觀營建過程中的藝術融入必須是能夠達到展現民俗、傳承文明、記錄歷史的目的的。鄉村是大量的傳統文化基因的載體,無論是老宅還是祠堂、牌坊等,在片磚只瓦、門楣題字上,都反映著一方的風氣和教化,折射出深厚文化底蘊的滋養;從村民獨特的生業方式上,也可以看出祖輩先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智慧。鄉村景觀營建藝術融入的過程中,在保持鄉村景觀原有環境特色的前提下,通過設計、改造等方式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充分考慮鄉村與山體,水體的走勢關系以及鄉村內住房整體以及單體的建筑形式;建筑與山體、水體的關系;整個鄉村景觀設計與周邊植物的關系等問題。從而實現鄉村景觀營建的藝術融入能與自然環境、鄉村文化、鄉村自身特色充分結合。
鄉村景觀不僅可以展現出生態美觀、設計性同時還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在藝術融入的過程中必須起到傳播和發揚鄉村文化的作用;要注重保護農業、生態植被、原始地形地貌等自然產物;各種鄉村元素糅合在一起達到動靜結合并且彰顯出鄉村特有的活力。鄉村景觀可以隨著四季的更替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鄉村景觀營建的藝術融入在改進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將傳統和現代化結合,做不一樣的鄉村景觀,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鄉村景觀。
參考文獻:
(1)張晉石.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大學,2006.
(2)李平.城市化過程中新農村建筑景觀更新與發展研究[J].山西建筑,2009(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