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沙
摘要:湖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審美符號之一,自古以來就被文人墨客們所喜愛,它是中國畫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創作趣材。在當代,湖石因其特殊的文化內涵依舊成為畫家熱衷的描繪對象,有的畫家的畫面中只是涉及到湖石,但仍然有不少畫家湖石作為畫面主體。他們運用現代觀念和現代筆墨,對湖石的表現技法進行維承與發展并賦予湖石新的意義。
關鍵詞:湖石;當代;現代性;轉換;
1 湖石題材的發展概況
新時期經濟的繁榮發展,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互聯網的通暢發達,使當代人的生活環境、知識結構、信息傳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極大地開括了藝術家的視野和審美價值取向。在此背景下工筆花鳥畫呈現出多種多樣的風格和面貌,一些新穎獨特的畫風及表現手法正改變著工筆花鳥的傳統面貌,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涌出了一大批畫湖石題材的當代工筆花鳥畫家。
早在以前,人類與石頭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原始人的以石穴而居、用石頭做工具、到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和精衛填海,無一不反映先人對石頭的依賴、迷信和理想。由于特殊的社會形態發展先人對石頭由應用、崇拜而發展到鑒賞,并賦予深厚的社會內涵,中國賞石文化開始形成發展。然而政治的混亂、社會形勢危機的出現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藝術形態,這種特殊的藝術形態決定了多種藝術形式的轉變,成為一個既往開來的時代。同時受玄、道、佛學的普遍影響,崇尚自然之風的形成,社會審美意識的變化,都推動了文學、藝術、園林、賞石走向自覺發展階段。中國賞石文化在文學藝術、繪畫、園林藝術的影響下,不斷地發展完善,自成體系,進而從園林藝術中分離出去,形成一門獨立的藝術品類。同時賞石也作為一種題材進入繪畫中。眾所周知,太湖石這一傳統題材從唐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但唐代閻立本的《職貢圖》和孫位的《高逸圖》中湖石都始終處于襯托人物的地位。到宋代趙佶的《祥龍石圖》才作為獨立的的湖石題材出現在工筆花鳥畫中,還有元代畫家顧安的《幽篁秀石圖》和李衎的《雙勾竹圖》。明清時期,其中有陳洪綬的《玉堂柱石圖》還有以沒骨為主的湖石有孫隆的《芙蓉游鵝圖》、呂紀的《桂菊山禽圖》和惲壽平的《錦石秋花圖》。到近現代,也有畫湖石的許多畫家。隨著新時期經濟的繁榮發展,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互聯網的通暢發達,涌出了一大批畫湖石題材的當代工筆花鳥畫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方政和的《環太湖》、喻慧的“時光流痕”太湖石系列等。
2 湖石題材的現代性轉換
當代工筆花鳥畫的湖石題材繪畫的畫家有許多。不管是構圖、色彩還是畫面效果都給人一種全新的視覺盛宴。
畫家方政和是當代極具代表性的工筆花鳥畫家,2007年創作的作品《祥龍石·祥龍魚》,作者將天子遺愛置身海底,魚龍之間,動靜生韻,馬上獲得了一出不可言喻的造景。緊隨觀念的技法恰到好處的發揮出來,外在質感和內在情韻自然生成。
畫家喻慧2010年創作的《鏗鏘玫瑰》、《危情玫瑰》等這一系列的創作不同于以前,這是圖像的再轉換時期,這個再轉換時期有解構性的作用,顛覆了永恒性,顛覆了古典的經典圖式,顛覆了圖像的平衡感,突破了新古典主義的創作格局,指向了未來,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審美的空間,更大的審美的空間 。
畫家李金國2012年創作的作品《對峙系列·祥龍石》,畫中作者把傳統的祥龍石放在具有現代感的空間里使其具備現代的意識感。當代的含義應該是融合、跨界、創造,它需要以民族傳統為基礎進行創造出具有民族精神魂魄的當代作品。
畫家葉芃2007年創作的《古風·印象》盡量吸收各類傳統繪畫中具有典型性的圖式符號和色彩意味,運用設計構成的理念再次組合畫面,畫面運用自己的技法語言制作完成,獲得區別于他人的畫面質地和肌理效果。2014年創作的《時空·領域1》圖5作者脫離了傳統中國畫,而是用如此廣闊的空間維度進行創作。
畫家徐累2012年創作的《海天一號》、2014年創作《氣與骨》、《雪浪石》,藍色大量出現在徐累的創作中。在他看來,藍色是一種隱逸的傳統,是一種私人性的色彩選擇。“我對現實主義的東西不感興趣,藍色沉郁靜謐,更適合畫面氣氛的表達。”
3結語
湖石題材繪畫在主動繼承、發展傳統技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語言風格和審美觀念,為后人的創作樹立了良好的典范。經過歷史不斷發展,湖石已經形成一種文化符號和藝術載體,被當代的畫家重新認識,作為一種新的元素加入到當代的繪畫中,這種賦予傳統藝術以新時代下的意義己經逐漸成為當今藝術的一大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陳川.工筆新經典·花鳥畫技法[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2016.11
[2]郭貴興.當代工筆花鳥[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7.11
[3]喻慧.喻慧畫集·庭院·高處·飛石篇[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10
[4]方政和.方政和工筆花鳥畫賞析[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3.6
[5]趙松巖.趙松巖花鳥畫精品集[M]. 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4.11
[6]張銓.張銓工筆花鳥畫作品集[M].天津:天津楊柳青出版社.2006.6
[7] 劉丹.《微觀與精致——首屆中國工筆重彩、水墨作品學術研究展·工筆篇》[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8]徐累. 中國名畫家精品集-徐累[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