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十年來,我國各大油田整狀、物性好、豐度高的油氣藏都得到充分開發動用,基本都進入開發中后期,目前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已成為油氣開發熱點,低滲透油氣田所采出的油氣占國內總采出油氣的比例越來越高。然而,低滲透油氣田低孔、低滲、低豐度的特點,導致原有較為常規的采油工藝技術很難有經濟效益地開發動用低滲透油氣田。本文將針對我國低滲透油氣田的特點,開展采油工藝技術的研究分析,為后續低滲透油田的開發提供借鑒。
關鍵詞:低滲透油田;采油工藝技術;措施;分析
隨著近幾十年我國各大油氣田較為整狀、物性好、豐度高油氣藏的充分開發動用,這些品位高的油氣藏基本都進入開發中后期。目前,我國未動用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很大一部分為低滲透油氣田所上報的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逐漸成為油氣開發熱點,所采出的油氣占國內總采出油氣比例越來越高。因此,低滲透油氣田有質量、有效益的開發顯得越來越重要。低滲透油氣田的特點:低孔隙度低滲透率、油氣藏天然能量不足、油井單井產量較低、產量遞減較快,這些特點是真實存在的,也是急需解決的。如何有經濟效益地開發動用低滲透油氣田對我國石油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深遠的意義。
1 低滲透油田特點
低滲透油田主要是指低孔隙度、低滲透率、低品位的油田。我國低滲透油田劃分主要以滲透率為主,滲透率小于等于50×10-3?m2的油田被稱之為低滲透油田。低滲透油田在各大油氣田廣泛發育,目前其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已超過百億噸。隨著勘探開發不斷深入,低滲透油田地質儲量逐年增加,油藏埋深以中-深層為主,埋藏深度大于2000m油藏占比較高;儲層巖性以砂巖為主,其次為砂礫巖、礫巖,兩種巖性占比80%以上;低滲透油田油藏類型較為單一,以構造-巖性油藏、巖性油藏為主;低滲透油田物性差、非均質性強,儲層平均孔隙度小于20%占全部儲層近90%,受沉積旋回以及沉積相帶影響,儲層層間、層內沉積韻律發育,非均質性強。
2 低滲透油田的采油工藝技術措施
2.1 壓裂酸化采油工藝技術
低滲透油田的開發動用中,壓裂酸化采油工藝技術通過改善儲層物性達到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壓裂采油工藝技術主要是通過人工加壓改造儲層,使儲層產生人工裂縫,并加入人造石英砂支撐人工裂縫,增加儲層滲流通道,使儲層流體更容易流入井筒;酸化采油工藝技術主要是對儲層加入配伍好的酸溶液與儲層中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達到疏通儲層通道,特別是近井地帶通道,使儲層流體將更容易、順暢流入到井筒內。目前壓裂酸化采油技術在低滲透油田開發中應用廣、效果顯著。隨著復雜鉆井工程技術提升,水平井、分支水平井技術應用到低滲透油田中,壓裂酸化采油技術應用更廣,特別是大排量壓裂改造技術、分段多級壓裂改造技術等應用。
2.2 強化注水采油工藝技術
低滲透油田開發一大特點就是油藏天然能量不足、油井產量下降快、穩產難度大。因此,開發重要之處在于注水補充油藏能量,保證油井產量穩定。低滲透油田由于儲層敏感性較強,注水前期要對儲層進行防膨預處理,通過泵將配好的防膨劑注入井內,防膨預處理的油層厚度應控制在3~5m,防膨劑配比濃度3%~4.5%,可根據不同井實際情況調整。做完防膨預處理應馬上開始注水,使防膨劑更深入地層內部。處理注水啟動壓力一般要大于儲層的破裂壓力,使近井地帶產生一些微裂縫,提高儲層吸水能力;正常注水壓力應保持在所開發層位動態破裂壓力0.9倍。強化細分注水也十分必要,根據油層特性不同,結合動態生產實際,進行層組重新劃分,對厚度大、層段少且吸水效果不好的油層細分,相對應地開展精細注水,最大程度動用各油層潛力。并結合新實施的油、水井,做好水井投注、油井轉注等工作,從平面、縱向兩方面動態調整,提高注水驅替效果。另外,低滲透油田低孔、低滲對水質要求更高,水質決定注水采油工藝技術開發低滲透油田的成敗,必須在實驗室進行配伍性試驗并選取井組試注試驗,確保強化注水采油工藝技術的實施效果。
2.3 機械采油工藝技術
低滲透油田的生產井一般產液量、產油量較低,采用常規抽油泵機采,由于儲層流體滲流能力較差,常規泵筒抽吸常常未能充滿,導致泵效比較低,影響抽油機運行,增加用電成本。因此,低滲透油田的機械采油要有針對性的改進,從單一的抽油機設備改造、更新向低投入、低能耗的螺桿泵舉升工藝等多種舉升工藝、多種節能匹配和多種優化組合的綜合調整方向發展。針對油品為稀油的低滲透油田,可選用長沖程的整體泵,采用長沖程、慢沖次的工作制度進行機械采油,也可以把抽油機常用的普通電機更換為高效節能電機;油品為普通稠油的低滲透油田采用螺桿泵機械采油,可以解決因油層滲流能力差帶來供液不足問題。
綜上所述,通過對我國低滲透油氣田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并針對這些特點開展采油工藝技術的優化研究,解決低滲透油氣田開發動用難的問題,為各大油氣田的增產創效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低滲透油氣田采油工藝技術的深入研究,為后續更大規模開發動用低滲透油氣田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為保證我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安全穩定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徐云春.低滲透油田采油工藝及關鍵技術解析[J].石化技術,2018(3):165+184.
[2]索立軍.適應低滲透油田的采油工藝技術措施[J].化工管理,2018(10):123.
作者簡介:
李少軍(1971- ),男,漢族,陜西省鳳翔人,油氣集輸工程師,主要從事油田地面建設和油田開采、集輸工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