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強
摘 要:混凝土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施工質量事關整體工程的質量,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工作是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盡管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人類的建筑歷史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就現實情況來看,在建筑行業中的鋼混結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混凝土質量表現得較為突出,下面就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混凝土質量通病進行分析,并且基于此,提出一些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策略,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問題及防治策略
1 引言
鋼筋混凝土項目的施工管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管理過程,在建筑工程的成本、進度、質量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對建筑工程施工中鋼筋混凝土項目管理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必須針對建筑工程的具體施工管理問題,加強工程的組織設計能力,將施工管理落實到建筑施工的鋼筋混凝土項目中,從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成本、進度。
2 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2.1 露筋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部分鋼筋裸露在外,甚至全部鋼筋都外露,這是混凝土質量問題的一個表現,它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在澆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發生位移,鋼筋緊貼模板,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搗不實或漏振;澆筑構件在設計時布筋過密,在澆筑混凝土時保護層又不足,使鋼筋緊靠模板;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加上振搗不當,踩踏等人為地造成的鋼筋變形、移位等以致鋼筋外露。
2.2 蜂窩和麻面
在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表面,經常會出現類似蜂窩的窟窿,構件表面呈現無數小凹坑、麻點。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模板的表面比較粗糙,并且不夠濕潤,混凝土內的水分被逐漸吸走,模板漏漿,混凝土分層離析等。在混凝土入倉后,沒有設置緩降器,導致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又沒有對其進行分層搗固處理;模板存在縫隙,導致水泥漿大量流失;布置的鋼筋比較密集,混凝土坍落度較小,沒有經過平倉振搗處理。
2.3 混凝土的強度不足,均質性差
在使用過程中,混凝土的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或預期的強度,它產生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適,且在施工過程中,隨意加水,使得水灰比增大;終凝完成后,對混凝土的養護不夠充分,并且在制作混凝土時就存在問題;在存放原材料時,沒有對水泥進行特殊處理,導致存放地點過于潮濕或存放時間太長,致使石、砂集料級配不良,水泥的活性降低含沙量超標,空隙非常大,摻量比例不當等。
2.4 孔洞問題
混凝土的終凝完成后,可能會發生孔洞問題,混凝土結構內部出現體積較大的空隙,導致出現孔洞問題,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導致振搗不到位從而形成松散空洞;石子成堆、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跑漿嚴重卻又未及時振搗或者是在一些鋼筋較密集的部位或是預埋處,混凝土的下料操作出現問題,沒有進行振搗,卻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問題的防治策略
3.1 混凝土配比
建筑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成分包括水、水泥、骨料以及部分外加劑,這些成分間的數量配合比對建筑混凝土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的配置,需要建筑工程的相關施工人員依據建筑工程施工的實際需求,在堅持合理性原則及兼顧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通過細致化的計算與分析配制出實用性較高的混凝土配合比。因為建筑施工材料中砂石的實際含水率與理論上的含水率差異較大,所以在對建筑混凝土進行攪拌之前,施工人員應先對建筑材料砂石的實際含水量進行科學的測定,而后依據測定的結果對建筑工程的其他各類施工原材料的實際用量需求進行合理的調整,使配制出的建筑混凝土配合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實際要求。
3.2 混凝土澆筑
建筑作業屬于混凝土施工作業過程中的關鍵性工序,確保混凝土建筑施工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是開展好建筑施工。混凝土結構澆筑的基木流程為流淌施工、封層施工、推移施工以及分間斷施工,必須要確保施工材料攪拌均勻后再進行澆筑作業。在澆筑作業時要防止水分滲入到現澆結構中來,確保混凝土澆筑的干凈度。若在澆筑作業之前選擇分層澆筑技術措施,則需要確保上層開始凝結前就結束下層的澆筑施工作業,如果出現尚未開始正式澆筑材料就存在凝結的問題,則需要第一時間對施工材料進行強力攪拌,確保其流動性能夠滿足施工規范標準。澆筑作業過程中需要控制好傾落材料高度,從而防止現澆作業時出現離析問題。與此同時,外部的天氣變化情況和施工作業附近的環境溫度也會對混凝土結構澆筑作業質量產生影響,所以必須要選擇合適的天氣和溫度進行澆筑。
3.3 混凝土的養護技術
在建筑混凝土前期技術施工工序全部完成以后,對建筑混凝土實施養護技術,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因此,建筑混凝土的養護技術對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十分重要。建筑混凝土的養護技術一般是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結束后的12h之內實施,通過在混凝土表面灑水的方式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在對部分塑性較低的混凝土進行養護時,需要在建筑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混凝土進行噴霧養護。無論是灑水養護還是噴霧養護,都是連續性的養護措施,且養護時間不應少于14d,以此來保證養護期間混凝土表面始終處于濕潤的狀態。為防止混凝土澆筑結束后出現裂縫的現象,混凝土的施工養護人員可以利用濕潤的麻片或是草簾對澆筑完畢的混凝土進行覆蓋。
3.4 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業開始之前,作業人員應當對工程所在地的氣候環境以及自然條件進行全面調研,結合不同的氣候環境條件選擇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調整混凝土施工作業工藝,借助于添加各種外加劑的方式來避免混凝土產生裂縫。而當混凝土裂縫已經出現之后,必須要第一時間做好修復和填補,唯有施工作業人員自身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熟悉了解增強混凝土粘附力以及強度的技術措施,熟悉掌握各種外加劑的添加技巧,才能夠確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避免裂縫的產生。
3.5 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個流程即是做好每一道工序的基木過程,對于混凝土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即是對每一道工序予以科學控制。有一個好的施工現場才能夠確保每一道工序的順利進行,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也可以說是對施工現場質量的控制。在實際施工作業時,應當嚴格控制好各類影響因素和外部條件的變化,如果存在對工序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必須要第一時間通過相關對策予以處理,確保各項工序的穩定進行。對于施工作業現場來說,應當對各項工序進行檢驗,確保合格后需要填寫好質量驗收單,對混凝土施工作業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確保其能夠滿足國家規定標準,保證各項工序的作業質量。
4 結語
綜上,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對其建設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混凝土應用在工程施工中,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質量與速度,并保證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做好混凝土的澆筑,有效解決房屋建筑中的質量問題。在現代的建筑中,對結構和用途的要求不斷加大,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就更加嚴格。因此,混凝土施工技術必然要更加成熟。
參考文獻:
[1] 孫麗.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J].四川水泥,2017(7):231.
[2] 郭烽仁.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葉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149~150.
[3] 郭蕊.淺談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控制[J].工程技術,2017(3)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