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達
摘 要: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城市規劃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通過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開展生態城市規劃,能夠推動城市的生態化發展,讓城市規劃設計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確保城市經濟與城市環境的和諧發展。本文就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展開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策略探究
1 引言
隨著城市建設項目的不斷增多,社會對城市規劃布局也提出新的要求,且更加重視生態、舒適和環保,所以生態城市這一理念,每個城市在開展各項規劃工作中都必須要充分考慮,不僅要合理規劃經濟、社會等一系列功能,還要重視和優化生態工程建設。加強城市公共空間、公共綠地的提檔升級,不論何種功能分區都要緊緊圍繞“生態城市”這一理念來進行,只有這樣才有助于促進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取得更理想的建設發展成果。
2 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的設計原則
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化的規模不斷地擴大,生態城市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了主要的趨勢,因為生態環保已經指明了城市后續的發展道路,對于生態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應該積極地進行解決并總結經驗,尤其是在進行生態城市發展規劃過程中,應當兼顧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從而將生態環境保護原則納入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中,在保證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額基礎上,要切實地減少傳統污染源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從而保證生態城市真正地服務于我國城市的健康發展。生態城市設計人員應該積極地將自然融入到設計當中,避免對已有城市生態環境的破壞,應該積極地融入環境保護的理念,進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 生態城市的規劃內容
生態城市的建設涉及到規劃的方方面面。首先,從自然屬性方面考慮。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規劃初期要考慮到不同區位的不同地理及自然狀況,只有綜合考慮到區域的獨特性,把握好競爭和平衡的關系,才能做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要注重社會功能屬性,提高城市經濟的發展機能,完善城市結構。最后,要加強城市的管理意識,提高城市規劃的管理意識,從思想上轉變傳統的規劃思路,改變規劃體系,保證規劃的全面性。規劃的主要內容包含了很多方面,不僅要對城市核心區域加強建設,還要注重改善周邊區域環境。對城市的生產布局和功能分區都要有完善的規劃,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帶動生產力發展。區域合理分配,科學規劃,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管理體系。
4 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探究
4.1 精心設計生態城市
首先,針對城市景觀設計來講,主要是通過對建筑、園林中的人文等自然景觀來構建出更完善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而建筑景觀設計,應基于良好的平面規劃來促進空間天際輪廓線規劃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主要街道建筑景觀設計做出不斷優化,除了超高層、高層建筑景觀的完善設計之外,底層生態建筑的適當布置也要給予足夠重視。其次,針對園林景觀設計來講,應結合實際情況,對城市公共綠地空間和城市道路景觀空間、城市廣場空間等、環城生態區建設與規劃應綜合考慮生態城市規劃原則,從整體性出發,真正實現城市生態與文化并重、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有機統一,實現城市歷史傳統、生態環境以及城市科技和現代理念等的有機融合。以產業園區景觀設計為例,就是要將生態化示范產業園區視為主要依托,將高科技產業作為主導,充分體現出循環經濟這一特色,以此來對生態化工業體系做出不斷優化。此外,還應結合具體情況,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生態轉型的順利進行,從而進一步提升生態經濟占據的比重。
4.2 規劃便利的現代化交通規則
為了保證生態城市規劃方案的順利實施,規劃人員就應該根據城市的基本發展狀況和人們的出行需求,設計符合實際的綠色交通出行方案。通過設置科學的交通出行條例,不僅可以確保交通體系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保障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一般情況下,由于城市交通本身的復雜性,要求規劃人員在進行生態城市設計時就需要根據人們的出行需求,設計出完美的綠色城市交通規則,在確保整個城市交通系統有條不紊的同時,能夠切實地提高生態城市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方便居民的正常出行。由于我國各大城市人口規模持續地增長,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人員就需要根據現有的城市交通情況進行下一步的優化設計,通過制定嚴格的交通管理制度,并在不同的生活場合加強對居民的交通環保意識教育,引導人們自絕地遵守新的交通體系,從而促進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例如可以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公共場合適當地投放共享單車,這就能夠極大地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體現出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并且能夠最大程度地方便人們的生活。
4.3 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
從古至今,依山傍水的河流沿岸都是城市聚集的地區,因此在生態城市規劃中,我們要時刻把握好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城市原始的自然生態具有很好的自我調節與保護能力,對當下環境的調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規劃時要注重原始生態的保護,人工建設的生態永遠沒有辦法與原始生態相媲美。因此,在注重對原始生態的保護上,要努力尋找突破點,對原始生態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使生態資源得到充分的發揮,并通過人工建設的完善與修復等措施,使原始生態得以保留,從而增強生態城市的建設效果。
4.4 合理地使用低碳能源
生態城市規劃技術人員應該積極地運用現代化節能技術,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能源利用方案,從而有效地提高整個城市的能源利用率,顯著地減少能源的消耗,保障城市的生態化發展。對于能源消耗巨大的機械設備,應該及時地予以淘汰,并根據先進技術應用的現狀,采購低能耗、綠色環保的機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工業的能源利用率,而且還能夠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充分地體現生態環保的發展理念。采用生態城市低碳化的設計理念,應該積極地減少對于環境的污染,從而為生態城市的良好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為了實現低能耗的生態社會發展目標,設計人員還應該結合城市發展的電網系統,在保證城市用電的前提下,科學地對電網系統進行改進,有效地減少電力能源的消耗,設計人員還可以借助于現在非常發達的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優化生態城市的發展規劃,保障生態城市設計方案的最優化。
4.5 完善濕地系統保護與恢復
濕地主要是由水土、水生植物和生物來一同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通過加強對該系統的恢復、保護,能夠對人類居住環境做出更好的調節與改善,能夠在城市發展中,發揮出多種生態服務功能,以及不可忽視的社會經濟價值。通過加強濕地保護,可以將更加豐富多樣的棲息地提供給生物,恰當調節局部小氣候,從而使得旱澇災害能夠得到有效減緩,發揮出凈化環境的積極作用,為公眾環境教育構建更適合的環境。為此,為了有效避免生態服務功能出現退化現象,更好的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應結合具體情況,采用更科學、適合的措施來不斷加強城市濕地的保護與恢復。
5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規律。為此,相關單位及工作人員就應重視對生態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有效落實進行積極研究,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構建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柴偉中.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7(10).
[2] 張亞嫻.論生態城市建設視角下的規劃法變革[D].河北地質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