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凌飛
摘 要:在城市發(fā)展中,高樓大廈林立,成為重要的風景線。為了滿足人們對建筑工程質量和應用功能的具體需求,在建筑結構中合理應用剪力墻結構,能夠提升建筑墻體的應用效率以及施工質量,滿足現(xiàn)代化建筑行業(yè)在設具體發(fā)展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剪力墻結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不錯的抗震能力,同時還具有用鋼量小等特點,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其在設計過程中存在對應問題,因此,加強對該項內容的探討是必要的。
關鍵詞: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優(yōu)化設計
1 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了提高高層建筑整體的承載性、抗壓性以及耐用性,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和應用受到了建筑企業(yè)的高度重視,剪力墻結構設計主要是抵抗水平壓力和豎向壓力,從而有效的避免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水平荷載。
2 剪力墻的內涵
剪力墻作為建筑結構中常用的一種構件,也被稱為抗風墻、抗震墻或結構墻。剪力墻在建筑物中的科學應用,主要用來承接風荷載或當發(fā)生地震時,承載水平荷載。依據(jù)剪力墻洞口大小、數(shù)量多少、排列措施等要素,可劃分為不同類型。一是整體墻,當門窗洞口面積的總和小于剪力墻面積的15%,且洞口邊長尺寸小于洞口之間凈距及孔洞和墻邊之間的凈距,則被稱為整體墻。二是框支剪力墻,若建筑低層對空間的需求量略大,利用框架結構,承載上部剪力墻結構。在地震高發(fā)區(qū)域,設計人員在制定建筑結構設計方案時,不宜僅采用框支剪力墻結構。三是壁式框架,洞口尺寸偏大,連梁線剛度和墻肢線剛度相互貼近的墻體被稱為壁式框架。不同框架結構適用于不同建筑要求,設計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及建筑施工要求,制定適宜的建筑結構設計方案,以提升整體建筑工程質量。
3 剪力墻結構設計原則
3.1 雙向或多項布置
在進行剪力墻設計時,最好采取雙向或多項布置,在實際布置過程中,最好順著主軸方向,若建筑結構中,剪力墻的方向存在差別,應盡量連接在一起,避免出現(xiàn)拉通或對直情況,以免對建筑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造成不良影響。在對剪力墻進行抗震設計時,應當盡量減小側向剛度,其中最為重要得一項內容就是要保證墻肢結構簡單,同時要依據(jù)相應的規(guī)則,完成各項操作。在進行剪力墻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特別注意的一項內容是,在進行雙向或多項設計時,各項設計內容都應當沿著主軸方向進行,特別是在抗震設計時,不得出現(xiàn)單方向墻體,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剪力墻在建筑工程中的結構能夠得到應用。
3.2 上下對齊,成列布置
在設計剪力墻時,剪力墻的洞口以及門窗應當保持上下對齊,同時在布置上應當成列進行,并且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不得對疊合的錯墻洞進行應用,進行這樣要求的主要原因是,避免剪力墻的承重力受到影響,導致墻體發(fā)生變形,影響墻體能。
4 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優(yōu)化設計
以某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為例。此建筑為地上25層、地下2層的大空間商業(yè)住宅,建筑結構采用框支剪力墻結構,整體結構主體高度達到了85m,抗震設防烈度為7。在建筑底部設有加強區(qū)與非加強區(qū),其中加強區(qū)域內框支架抗震等級為3級,整體剪力墻抗震等級為4,而非加強區(qū)內所設剪力墻抗震等級為5。建筑項目所在場地類別為Ⅱ類,且地基基礎設計為乙級別。
4.1 暗柱鋼筋配置
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在對一、二、三級剪力墻進行設計時,需要設置端柱與暗柱,以對地震波能量進行消耗,保證剪力墻結構整體抗震性能。設計人員要對剪力墻邊緣構件抗拉能力進行合理運用,以對建筑穩(wěn)定性進行保證。例如本次建筑在進行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時,就因為對科學對暗柱鋼筋進行了設計與運用,使得建筑各方向荷載抵抗能力都得到了切實增強,建筑抗震能力得到了切實提升。
4.2 連梁部分設計
連梁超筋處理是剪力墻結構設計重點,如果連梁出現(xiàn)剪切變形問題,就會對整體建筑堅固性與實用性產生直接影響,所以設計人員需要對該部分設計予以高度重視,要對連梁超筋問題進行合理設計。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一方面要明確,剪力墻最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具備一定的抗地震能力,所以在進行連梁彎矩與連梁剪力設計時,要對兩者可塑性與可調幅性進行保證;另一方面要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降低剪力墻連梁截面高度數(shù)值。
因為連梁具有提升剪力墻剛度以及連接墻肢的作用,所以設計人員要做好連梁剛度調整與計算工作,要適當對連梁剛度進行折減,以對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進行保障。在對連梁折減進行計算時,設計人員要按照建筑綜合情況,做好折減值控制,一般建議應將折減值控制在0.5以上,且應保持在0.5~1.0的范圍之內,以對其狀態(tài)進行保證。在實際進行調整時,很有可能會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在對連梁剛度折減也無法調整到預期目標的情況,會造成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不達標的問題,此時設計人員可通過對適當減小連梁剛度以及降低連梁高度等方式,降低地震對于建筑物所造成的影響。
4.3 平面與結構布置
4.3.1 平面布置
平面設置工作與剪力墻后設計規(guī)則性、承載力與剛度分布、結構穩(wěn)固性等,都有著直接關聯(lián),如果設計不當很容易會出現(xiàn)承載力與剛度部分不均以及結構發(fā)生扭轉效應等方面的問題,墻體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彎曲與變形。所以設計人員要對該部分設計予以高度關注,要按照設計要求與剪力墻設計整體規(guī)劃,做好剪力墻平面布置工作,保證房屋結構平面設計規(guī)則程度,確保整體布局合理性。此外還要對內外墻體連接設計進行優(yōu)化,要對墻體截面規(guī)則性進行保證。
4.3.2 結構布置
由于剪力墻需要對側向壓力程度進行維持,所以需要實施連續(xù)性的豎向布置工作,要通過設計洞口的方式,完成相應布置工作,且在進行洞口布置時,要做好加固工作,以防出現(xiàn)墻體坍塌問題。
在剪力墻延中軸線進行雙向均勻分布過程中,其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會處于較近的距離,能夠起到對地震能量進行適當減小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內部結構出現(xiàn)扭曲問題。在進行具體格局布置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使用“一”字型墻肢,應加大對L型或者T型結構的使用。因為剪力墻自身具備一定重量,所以設計人員應對其重量展開合理控制,以對可用空間進行進一步拓展,確保結構密度、剛度都能與相應標準相符。此外,在進行剪力墻上部洞口設置時,可將其成列進行分布,以對連梁力量進行均衡分布,確保整體設計效果可以達到最優(yōu)。
4.4 抗震能力設計
高層建筑中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對抗震能力起著關鍵性作用,剪力墻水平方向的剛性強度比較大,完全可以抵制小型地震。①控制剪力墻結構水平方向的位移;水平方向的位移要滿足高層建筑規(guī)定的位移限制值。②地震力的控制;當?shù)卣鹆^小的時候,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能力和結構位移值會出現(xiàn)滿足要求的假象,因此只有底部剪力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對位移、內力、配筋進行合理的設置才有意義,同時還要調整剪力墻結構底部的剪力系數(shù),只有深入了解剪力墻結構的設計,才能全面提高高層建筑的實用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剪力墻結構在高層建筑的應用十分廣泛,但剪力墻結構的應用在實際設計中總是會受到許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促使剪力墻結構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所以相關工作人員要選擇一個最佳的剪力墻設計方案,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管理力度,為提高高層建筑質量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洪艷.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建筑施工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0).
[2] 王燕.剪力墻結構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4.
[3] 孫軍.關于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