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本文圍繞建筑設計與特色文化的現代化融合方法展開探討,先簡要介紹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概念,然后綜合論述了地域建筑文化的突出特征,以及影響地域文化特征建筑的幾點關鍵要素,最后重點探討了將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設計中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推進城鄉結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并給予業內人士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建筑設計;特色文化;現代化融合;文化特征
1 引言
建筑作為經濟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性產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濃縮了對歷史的尊重與對未來的希冀。建筑設計受到地域文化、民族風俗與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在潛移默化間形成了具有差異性特征的設計風格。針對此,我們應當充分考量地域文化的基本需求,以促進多元化特征的有機整合,構建別具一格的地域建筑文化體系。
2 簡述地域文化特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各類造型各異的建筑是凸顯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載體,是見證城市榮辱變遷的佐證。追求返璞歸真是打造地域性特色建筑的本意。建筑結構不僅要具有實用性價值,還要充分體現區域的風俗、人情與文化特征。從狹義角度來說,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所在區域的地理環境,如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及建筑群落環境等。從廣義角度來說,因建筑受到氣候條件、人文環境等因素的共同影響,所以各地建筑結構五花八門。
3 綜合論述地域建筑文化的突出特征
3.1 宣揚民族風俗,打造特異性文化體系
建筑結構與風俗習慣是凸顯某一區域標志性文化的重要載體,如果將人文特色融合到建筑設計領域,既可以彰顯洗盡鉛華的本原特征,又能夠突出創新理念。例如,福州市的馬鞍墻,其造型別致,藝術風格獨特,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另外,馬鞍墻上的裝飾體現出人們對和平與美好的期盼。古老的文化符號源遠流長,作為華夏兒女不僅應當傳承民族文化,還要將其推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瑰麗。
3.2 尋求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在推進現代化建筑的過程中,要杜絕盲目的引進外來建筑設計形式,并綜合考量區域氣候條件與風俗習慣等基本特征。為維系建筑工程后續工作的運轉,在設計圖紙的過程中,要兼顧功能性與生態性特征。促進地域文化與建筑結構設計的有機融合,是諸多大型建筑所采用的方案。如鳥巢、工人體育館、水立方等。再者,較為典型的當屬崔愷的豐澤園飯店,在窗體結構設計上融合了大量的傳統元素。蘇州博物館,在色彩上沿用了蘇州園林的設計手法,形成灰墻黛瓦的整體藝術形象。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建筑作為公眾休憩娛樂的主要場所,突出智能化、生態化特征已成為必要趨勢。
4 影響地域文化特征建筑的關鍵因素
4.1 區域氣候條件與自然環境的影響
隨著我國建筑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現代建筑設計與生態環境平衡的關系進一步緊密化,為強化建筑設計的實際效果,設計人員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影響因素。其中,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區域氣候條件,因為其具有不可控性。針對此,我們應當順從不同區域的氣候環境特征,在此基礎上,優化建筑結構設計。
4.2 經濟發展建設的影響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還應充分考量經濟的可行性原則。由于建筑設計的工程預算是限定數額的,再加上實際消費水平有限,因此,應當最大限度的保證設計資本與工程消費水平相協調。針對此,建筑設計人員要綜合考慮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確保建筑設計的經濟性、合理性。
4.3 風俗習慣的影響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社會人文條件也是影響建筑設計的關鍵因素。如果建筑結構設計過于統一化與標準化,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審美疲勞,感覺枯燥乏味,影響建筑周邊區域的社會人文效果。而且這樣的設計手段也無法達到實際要求,因此,建筑設計師應當充分考慮區域歷史文化進程、風俗習慣與價值認同趨勢,打造順從區域文化潮流的建筑。
5 促進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融合的具體策略
文化是萬物靈感的來源,對于建筑設計領域來說也不例外。由于地域文化是日積月累沉淀下來的,但其在某一特定時段內具有一定的持續性與穩定性。針對此,建筑設計應當側重于文化意識形態的融合,尋求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協同進步。具體來說,促進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理念的融合應當著重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5.1 突出地域文化特征
建筑文化的地域差異性,除了表現在物質外觀特征以外,還表現在地域形態意識、人文風俗等非物質意識層面。基于各地域文化的特征差異明顯,這種地域性的界限聯系著種種經濟、政治及宗教性質的公私活動,形成了與建筑文化相互關聯的規則、法律、習慣、規范、道德、情操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現代建筑設計的難度。基于此,建筑設計師要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將地域文化融合到建筑設計領域。在設計過程中,要思維靈活,避免自我設限,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與制約。具體設計環節,應充分考量地域文化特征,尋求地域特有元素與建筑設計理念的水乳交融,克服眼前的設計障礙,打造具有時代特征且彰顯個人藝術魅力的建筑風格體系。總而言之,建筑設計師就是要樹立自信,保持鍥而不舍的精神。
5.2 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特征與風土人情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將區域風俗習慣、地域文化特色等與設計理念相融合。實際上,不同區域的文化特征存在明顯差異,而此特征在建筑群落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換言之,每一處建筑在歷史文化發展的長河中逐步沉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文化體系。在促進建筑設計與區域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充分了解區域文化風情特征與建筑風格特征,進而凸顯歷史人文情懷。
5.3 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優選區域標志性建筑材料
除區域文化特征外,設計人員還應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優選建筑材料。在落實基礎設計工作的過程中,專業人員要充分尊重地域氣候條件、地形地貌與生態環境特點,優先選擇區域特有的物質資源,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激發歸屬感與認同感,并將建筑設計對區域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水平。
5.4 充分尊重、繼承和弘揚歷史文化
傳統建筑能夠佇立多年,且風格特征明顯,根本原因在于當地建造材料的特異性。此外,區域風俗習慣與人文風情等也在潛移默化間影響了建筑設計。這充分說明現代建筑設計要實事求是,順應經濟發展形勢,避免盲目抄襲,明確其所表達的主題思想。不僅如此,還需在借鑒西方思想文化的前提下,盡量保留民族文化。對此,需要建筑設計人員深度了解區域文化,準確把控文化差異性與特殊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現代建筑設計文化元素融合到地域文化領域,為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創造有利條件。
6 結束語
結合上述內容可以看出,促進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的相互融合,要在汲取和借鑒境外文化的基礎上,尋求跨境文化的整合與協調。在建筑設計前期,不僅應包含對地域特色文化的繼承和傳揚,保留其原始風貌,延續民族性、地域性特征,還需切實轉變思維模式,汲取外來優秀文化的精髓,將其拓展應用到現代化建筑設計領域,提高建筑設計的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從而推進行業的創新發展,打造兼顧民族文化特征與現代化特征的建筑體系。
參考文獻:
[1] 周楠,刁艷.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及發展[J].建材與裝飾,2018(20).
[2] 盧生旺.試論建筑設計與藝術文化的相互關系[J].科學技術創新,2016(4).
[3] 陳劍橋.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呈現的表象與精神[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7(9).
[4] 陳穎.論建筑設計中傳統文化的表達問題[J].四川水泥,2017(9).
[5] 許玉剛.論建筑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J].智能城市,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