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要:在1956年的Dartmouth學會上,“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自此以后,研究者們發展了眾多的理論,“人工智能”的概念隨之擴展。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發展,涉及到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并且已經逐漸走入到人們的家庭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出現極大的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人工智能在家庭生活中的應用,闡述目前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人工智能技術。
關鍵詞:人工智能;家庭生活;應用
1 緒論
所謂的人工智能,就是對人類的思維以及行為進行學習和研究,將人類的智能傳遞給機器,從而能夠讓機器或者其他的替代品像人類一樣智能化。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發展到一種理想化的水平,我們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不僅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更高質量的服務,著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品質。
2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應用
2.1 在家庭中的應用
最近幾年,人工智能與家居產品緊密結合在一起,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現代化的家居生活。人工智能技術正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智能家電產品上,使我們的家電產品變得更加的智慧。將“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學習”結合起來,讓家居產品可以與人類進行交流,真正的去了解用戶所需要的是什么,從而讓用戶丟掉手機、遙控器等操作設備之后也能更好的去控制家居產品。這樣一來,人類就能直接與機器進行聽、說、看的自然交互,讓智能家電更具人性化。智能家電中可以儲存用戶的使用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產品,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滿足用戶切實需要。現在有部分電視內嵌了聲紋識別技術,電視會根據不同的音色識別到不同的角色(如:男性、女性、小孩等),從而提供個性化視覺及內容推送服務。用戶想看電影但不知看什么,對電視說“我想看電影”,那么電視會根據識別到的人不同,而顯示推薦出完全不同的內容。目前,長虹、康佳、TCL等部分電視品牌已很好的實現這一功能。除了語音交互,視覺識別技術在智能家居中也發揮著作用。在家居設備中添加攝像功能,可以對用戶的面部和動作進行識別,用戶無需發聲,只需通過手勢控制,就可做出舒適性調節。攝像頭和麥克風的加入,讓智慧家庭的大腦有了眼睛和耳朵。在2017年,長虹公司發布了一款人工智能空調,該款空調搭載了人工智能II代語音直連技術,可以讓人機對話變得更加自然。該款產品可以對“過冷”“過熱”等模糊指令做到精準識別。由此可見得,人工智能已經真正的融入到家居生活中,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使人們具有了更加智能化的現代家居生活。
2.2 在交通中的應用
智能交通是當下的民生問題,如何以最高效、最安全、最便利的出行方式達到人們的出行目的成為了多數人所關心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手機地圖的精確性和實時性的提高,智能化地圖也逐漸地出現在人們日常的生活中,給人們的出行體驗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人工智能與交通的結合,使得城市交通系統更加智能化、便利化。隨著交通卡口的大規模聯網,匯聚了大量的車輛通行記錄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時分析城市交通流量,然后通過調整紅綠燈交換間隔,縮短車輛等待時間等舉措,從而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城市級的人工智能大腦,實時掌握著城市道路上通行車輛的軌跡信息,停車場的車輛信息以及小區的停車信息,能提前半個小時預測交通流量變化和停車位數量變化,合理調配資源、疏導交通,實現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的大規模交通聯動調度,提升整個城市的運行效率,為居民的出行暢通提供保障。智能交通已經完全的融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智能出行已是大勢所趨。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交通系統也會不斷地發展及其完善,我們的出行方式將會更加的智能化、便利化。
2.3 在醫療上的應用
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人工智能醫療因此也加速走向人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目前,人工智能在醫療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無論是病癥的篩查、診斷、藥物研發、手術等方面,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在眼科領域,人工智能的作用就十分凸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幫助醫生對患者進行前期篩查,特別是面對近視普查等特殊情況,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對海量人員進行快速識別,并分析、歸納相關數據,從而對相關人員或者患者進行早期的提醒。與此同時,中山大學相關團隊利用百余萬次醫學驗光大數據,創建了近視眼人工智能預測模型,可精準預測青少年近視的發展,有效干預和防控青少年近視。研究運用隨機森林算法進行機器學習,建立人工智能預測系統,可對近視進展趨勢進行個體化預測。3年內準確率達90%,10年內準確率80%以上,也可提前8年有效預測高度近視,為近視的精準干預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這些數據或者方法來預測將來的視力,相關人員或者患者可以進行早期的預防和治療來減少未來發病的風險。在醫學影像方面,人工智能也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有望解決各種醫學影像的數據解讀問題,如CT、MRI、PET、超聲波、太赫茲、眼底視網膜等。并將逐步實現關鍵器官覆蓋和模塊化擴展,對某一器官的特定病例進行判斷、篩查和診斷,達到主任醫生級水平。根據動脈網的數據,國內醫學影像數據增長率在30%,而放射科醫師的增長率僅在4.1%。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識別、解讀醫學影像,通過與其它病例記錄的對比分析,幫助醫生定位病灶,輔助診斷,可以有效彌補其中的缺口,減輕醫生負荷,減少醫學誤判,提高診療效率。以美國哈佛醫學院參與的智能診斷臨床試驗為例,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可將乳腺癌的誤診率從4%降至0.5%。
3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完全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了一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積極的影響。但是同時,人工智能的出現也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這是我們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去改進和完善的。我們可以充分相信,人工智能將來一定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必然會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極大的改變,我們應該以更加正面的、寬廣的心態去接受人工智能,合理的接受人工智能產品。
參考文獻:
[1]李書宇.論人工智能在家庭生活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8(09):249-250.
[2]李博洋.論人工智能在家庭生活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8,16(25):28-29.
[3]陳冠臻.淺析人工智能在家庭生活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8,16(21):10-11.
[4]白宗昊.淺談人工智能在現實生活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9,11(0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