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呼和
摘? ? 要:改革開放后,我國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化建設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在城市建設中,出現了圍湖造地、平山造地等一系列擴張運動,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地基問題。要想確保地基施工質量與工程質量,必須提升巖土工程地基與樁基礎處理技術的水平。基于此,本文先對巖土工程地基與樁基礎概念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巖土工程中地基與樁基礎處理技術。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地基處理技術
1? 引言
近年來,巖土工程勘察行業快速發展,帶動著相關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從勘察工作實際來說,應用各類技術,開展勘察作業,能夠為工程建設和自然災害治理等工作,提供了相應的保障。現結合工程實際案例,分析勘察技術的具體應用,總結技術管理措施,進行如下分析。
2? 巖土工程勘察中地基處理的重要性分析
為了使巖土工程勘察中地基處理作業得以高效開展,則需要對這方面處理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具體表現:
(1)通過對巖土工程勘察中地基處理的考慮,有利于滿足地基均勻性及穩定性方面的要求,為巖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2)注重巖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處理,可為相應的工程質量狀況改善提供支持,逐漸提升現代工程在實踐中的安全建設水平;
(3)巖土工程勘察中地基處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將會使威脅地基穩定性的影響因素得到及時處理,并提升巖土工程勘察成果的應用價值,有效應對工程建設中地基方面的水文地質、巖土等方面的問題,最終達到巖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升與地基性能優化的目的。
3? 巖土工程勘察的重點分析
3.1? 勘察孔深
福建沿海地區的高層建筑,多采用樁基礎方案,如摩擦端承樁或端承摩擦樁。根據高層建筑的技術規范,孔深除要達到承載力要求,還需滿足持力層深度或厚度要求以及變形沉降要求。鉆孔的深度必須進入穩定持力層約5-8米,從而確保樁端持力層下一定范圍內無其他不良地質現象。
3.2? 明確勘察目標
在進行巖土工程勘察中,要明確勘察的目標。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之后,相關的工作人員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整個工程的具體要求對勘察的目標進行確定,然后根據勘察目標再做好研究工作,保證每個部分都能夠合理的完成。當出現不合理的情況時,工作人員要及時商討對計劃進行調整,這樣可以保證后期的實際勘察工作能夠在有序的指導下完成。降低出現反復勘察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勘察的工作量,保證巖土工程勘察的效率。
3.3? 強化勘察設備的管理
從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應用實際來說,技術的應用效果,其和勘察設備的性能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技術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強化對勘察設備的管理。具體實踐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借助巖土勘察技術力量,全面落實設備管理工作。負責設備管理的工作人員,要強化勘察設備管理,加大監管力度,保證勘察儀器設備的性能能夠達到要求。對不符合勘察工作要求的產品,堅決不可以使用。除此之外,要做好設備檢查,避免存在安全隱患以及操作不規范的情況,保證勘察作業的高效開展。結合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實際需求,及時更新換代儀器設備,制定完善的設備管理懲罰機制,將設備質量監督檢查工作,貫徹到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全過程,增強設備管理的效率。
4? 地基處理技術
4.1? 砂石墊層處理技術
為了提高地基的均勻性、降低地下的孔隙水壓力,并實現對地基的有效保護,則需要重視砂石墊層處理技術的運用。這種處理技術應用中是將地基下面不合格的土質清除出來,然后再將該區域壓實,并填入性能可靠的砂石,促使地基應用過程中可形成良好的持力層。同時,在碎石土、高回填土和黃土的地基加固過程中,可考慮強夯地基處理技術運用,但需要對其應用中的地基含水量較大、處理過程難以控制等方面的問題加以考慮。
4.2? 樁基礎處理技術
在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樁基礎施工技術已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樁基礎處理技術按照當前工程建設施工方式進行分類,可將其分為預制樁與灌注樁技術。現階段,應用較廣泛的技術包括灌注樁技術、人工挖孔樁技術以及預應力管樁技術等。在應用灌注樁技術時,由于可能會出現孔地沉渣情況,從而降低樁體承載能力。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大量理論與實踐研究,研究人員研發了灌注樁后壓漿技術。將這一技術運用在巖土工程中,可通過高壓裝置將水泥壓入樁底,基礎樁底殘留的沉渣,從而能對樁體周邊土壤的性質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盡可能提高樁體承載能力。人工挖空樁技術是在人力幫助之下,進行鋼筋混凝土現場澆筑作業的。這種施工技術的優點較突出,如:成本相對較低,抗震性能強,其直徑較大,可以承載樓層少但壓力大的結構,且不會產生其他建筑垃圾與噪聲,對周圍環境影響也較小。但要注意在運用人孔挖孔樁施工時,需結合現場地下水量大小進行擴孔;如果存在透水層需注意設置環狀鋼筋圈,并回填混凝土;樁護壁施工過程中應確保護壁穩定性。而預應力管樁包括先張法預應力管樁和后張法預應力管樁。前一種是通過利用離心成型法以及先張法預應力技術來制成的空心混凝土預制構件。沉樁方法包括靜壓法、射水法與錘擊法等,而靜壓法是運用較廣泛的方法之一。而錘擊法會產生強烈震動。噪音,會對周圍居民生活與工作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在巖土工程建設過程中,因根據周圍環境與具體施工要求等合理選擇沉樁方法。
4.3? 換填法
換填法是指對在地基軟土深度較大的情況下,為了確保地基的整體強度以及透水性,施工企業對軟土的上部進行挖掘處理,然后使用灰土、素土等結構強度高、壓縮性低的建筑材料進行換填操作,形成墊層,在土壤回填的基礎上,進行夯實處理。換填法能夠有效提升軟土地基的承載力,實現巖土工程地基的有效處理,與其他地基處理方式不同,換填法在施工過程之中,應當按照先深后淺的原則,對地基進行分層鋪設,鋪設環節應當保證墊層的結構強度以及密實度。在這一過程之中,對于墊層材料應當結合巖土工程的施工要求進行合理選擇,可以選用顆粒半徑在5mm~40mm之間的砂石,也可以使用人工墊層材料。在完成墊層鋪設之后,在進行夯實作業之前,可以對墊層進行濕透處理,避免夯實環節出現墊層斷裂的情況。在完成整個換填處理后,還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墊層進行檢測,確保墊層施工質量。
4.4? 夯實處理法
從構成來看,軟土地基主要由碎石、粉土等低飽和度物質組成,基于這種特性,在地基處理環節,可以采取夯實法來進行處理。通過夯擊,使得土壤進一步被壓實,確保軟土的密實度處于合理的范圍之內,一般情況下愛,強夯法能夠對地基1.2m范圍內的土壤起到加固作用。在這種背景下,施工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夯實法的調整,確保夯實效果。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建設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于巖土工程勘察作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首先需要對施工場地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明確施工場地地質環境和水文條件,然后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擇地基處理技術,保證地基施工質量,為整個工程建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孟麗.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現狀分析與發展問題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8):221+223.
[2] 張寧,史傳迪,郭軍.巖土工程中地基與樁基礎處理技術的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6):48~49.
[3] 杜治國,鮑惠英.巖土工程勘察常見問題及改進策略探析[J].建筑設計管理,2016(10):76~78.
[4] 曾遠.淺析地基設計和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常見問題及對策[J].建材發展導向,2016(19):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