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生態能源問題開始暴露并反作用于社會整體發展。為解決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和經濟發展需求的矛盾,大力推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成為我國現階段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新疆試驗區作為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其發展備受關注,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難,本文簡要分析其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業務現狀;困難;建議
一、新疆地區綠色金融業務現狀
新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是全國首批五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分別為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克拉瑪依市三個試點地州(市),并率先成立全國首家地方性綠色金融同業自律機制,制定自律機制公約,吸納銀行業成員單位30家。新疆地方政府、綠金辦、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四方合力,共同推動形成綠色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政府、人民銀行積極開展以貨幣政策為主的激勵措施,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項目投融資政策傾斜,引導市場資金流向資源節約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產業,并由政府和綠金辦組織建立綠色項目庫,為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了平臺。
二、新疆地區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存在的困難
當前新疆綠色金融業務仍處于初期,相關制度建立不完善,綠色信貸標準化程度低,信息披露不充分,制約了綠色金融的發展,現行存在以下幾點困難:
(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風險補償和獎勵等配套政策尚未落實,金融機構產品創新動力不足,傳統信貸產品與綠色產業、綠色項目融資需求切合度低,適用性差。
(二)綠色項目庫建設不夠完善,實用性低,金融機構對入庫項目無法智能篩選,對審批入庫項目進展無法實時跟蹤,在試驗區無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在獲取項目進度、了解試驗區政策和其他金融機構支持試驗區建設情況等方面成本高。
(三)企業環保信息有效性低,造成信息不對稱現象,環保部門提供的企業信息未能滿足金融機構環保風險評估要求,且發布的環境違法違規企業信息滯后,導致金融機構獲取企業環保信息不及時、不完整,不利于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三、對新疆地區發展綠色金融業務的意見建議
(一)政府相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對綠色金融業務的補償措施和激勵政策,為金融機構營造良好的發展綠色金融業務的市場環境。
(二)綠色金融自律機制與綠金辦及時協調溝通,進一步完善綠色項目庫系統,加強綠色項目庫動態管理,優化項目庫系統功能,豐富項目信息,提高項目審批等流程的透明度。
(三)政府機構相關環保部門之間協調配合,與開展綠色金融的金融機構共享企業環保信息,及時發布企業環保信息,解決信息滯后帶來了的風險評估準確性低,資金投放錯位等問題。與此同時,主任委員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充當起管理機構和金融機構溝通的橋梁,積極整理反映各機構發展綠色金融業務中的問題和困難,使管理機構與金融機構的銜接更通暢。
(四)金融機構應抓住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深入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研究,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更好應對市場的變化,支持實體經濟的綠色發展。
作者簡介:
崔雅楠(1993—),女,甘肅酒泉人,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