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 要:利用“微文化”,融入“微時代”,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大學校園“微”文化建設模式,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微”文化建設要樹立“微意識”,融入“微媒體”; 搭建“微平臺”,營造“微氛圍”; 建設“微隊伍”,提升“微能力”。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文化;路徑
在微時代背景下,多種思想文化交融,在這種背景下積極推進探索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要利用“微文化”,融入“微時代”,引導學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中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的頭腦,構建對大學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有效路徑。
一、“微文化”定義分析
微時代即以微博、微信等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微時代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產生著重要影響。“微文化”,它是一種積聚的力量,通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不經意間卻改變了人的生活。網絡時代的快節奏和即時性醞釀了“微文化”的產生,同時正是由于網絡聚集的微力量數量驚人,這種日益滲透的微文化也正一步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而為當前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方向。微已經使世界發生了重要改變,微文化影響范圍越來越深,傳播范圍越來越大。
“微”作為一個新的時代特征,已經滲透到大學生思想和生活的各個角落。微時代的到來,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時代的變化,從而創新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提高工作的實效性。掌握微時代的時代特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教育平臺,弘揚積極向上的微文化,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大學生健康成才成才。
二、從微文化角度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利用“微文化”,融入“微時代”,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大學校園“微”文化建設模式,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理論意義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就提出了,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大學校園“微文化”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積極向上的大學校園“微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結合當前大學校園“微”文化的特定背景,把握他們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點是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研究的領域。
(二)現實意義
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不斷壯大高校主流思想輿論……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高校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微時代的時代特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教育平臺,弘揚積極向上的微文化,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大學生健康成才成才,對弘揚和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微”文化建設路徑探析
(一)樹立“微意識”,融入“微媒體”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微”文化建設的前提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樹立“微意識”,融入“微媒體”。“微意識”的樹立是開展工作的先決條件。開展微文化建設,首要需要轉變思維方式。高校應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激活“微意識”,形成通過新媒體發現問題,使用網絡思維思考問題,使用新媒體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微媒體”具有的潛在的傳播價值,樹立積極研究微媒體應用的新理念。同時思想政治工作也應理性的、客觀的、深入的介入到微媒體中,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需求,通過微媒體傳播正能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信息,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微媒體的興起拓寬了“微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域,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融入“微媒體”的運用中。例如通過微博、微信和學生交流互動,積極利用網絡交流平臺,進行各種溝通方式,讓微媒體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值得信賴的交流平臺,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貫的理論說教的印象;學生也要積極融入,展現年輕人的思維方式,積極與老師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搭建“微平臺”,營造“微氛圍”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微”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搭建“微平臺”,營造“微氛圍”。首先是頂層引領,高校要及時開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利用官方平臺發布權威信息,構建開放及時的育人環境。其次是多級聯動,學工部門要主動建立網絡新媒體平臺,以學校、學院、班級為平臺開展多級互動,服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再次是個體融入,包括思政工作者、理論課教師、輔導員以及班主任通過各種社交平臺,與學生做朋友,和學生無代溝地談心及思想交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輿論環境,及時指出并糾正學生思想行為中的錯誤傾向,充分發揮解疑、釋疑和指路的引導作用。并根據學生特點,分別建立班級群、學生黨員群、班干群等多種聊天群。在群內了解每個學生動態,針對性發布消息,并與學生互動交流輔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微媒體”平臺開展工作,另一方面進入大學生交流空間,及時了解信息,并通過發現問題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
(三)建設“微隊伍”,提升“微能力”
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也是開展微文化建設的核心力量。同時,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也是其中一支最為活躍的隊伍。我們也要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重要作用,因為他們來自于學生,最了解學生,可以為我們的“微輔導”提供最有力保障基礎。其次是培訓工作技能。比如,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典型案例分析,學習開展微文化建設的基本路徑和方法,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選擇、載體運用、話語使用等某個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題研討;組建名師工作室,通過團隊的力量一起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學習使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開展思政工作的具體方法和技能。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社會的發展,在微時代的大環境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微”文化建設,我們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全力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吳迪.“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
[2]汪倩倩.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J].甘肅理論學刊2016(5).
[3]郭云. 芻議網絡微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新西部(理論版) 2015(4).
*課題:湖南科技學院2017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微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微”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7XS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