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雨桐 何金瞳
摘 要:在經濟新環境、新常態的發展趨勢中,地方融資平臺在最初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無論是資金的引流還是招商引資的開發,都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生命力。但隨著現行經濟環境發生轉變,地方政府需要對融資平臺內外部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判斷,找出在過去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改革創新思路,探究在現有基礎上實現新的功用與發展方向,以此完善平臺的職能。本文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與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在過去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并根據后續發展的方向提出適宜的對策建議,保障平臺健康轉型發展且能繼續幫助地方經濟增長。
關鍵詞:經濟新環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創新思路;發展建議對策
一、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展現狀
現行地方融資平臺發展現狀首先就在于國家對地方不良發展,債務高企的情況加強監管,促使平臺進行相關轉型。在2014年10月國務院就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提出針對性意見,并且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就此修改了預算法案,這兩個文件的誕生直接促使融資平臺的陽光發展期的結束,進入嚴監管、正規程序化階段。此外中央文件對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機制進行了明確的流程化管理,直接收回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地方政府在過去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年中,大多數的產業基金、融資標的都是依靠土地資產作為核心,延伸多渠道、多方向的資金運作,而國土資源部通過對土地資源的嚴格管理并設立專項資金使得各地政府融資平臺的生存壓力愈發悲觀,轉型發展必然是板上釘釘的進程。
二、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的必要性
第一,從新常態提出的新要求來看。新常態下,我國城鎮化比率逐漸增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城市基礎建設的發展,各種投資逐漸增多,而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現實問題是,不可能只依靠國家財政收入來解決各種問題,因此,很有必要通過投融資平臺來籌集資金來緩解城市擴張帶來的資金需求。同時新常態下,各地區也更加重視產業和土地結構上的優化和發展,因此,轉型地方投融資平臺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第二,從改革發展的需求層面來看。之前,我國財政和事權出現了不匹配的情況。所以地方政府為了進一步的改善資金瓶頸的問題,就建立了投融資平臺。而這種平臺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不穩定的性質,所以為了其能夠穩定的發展下去確實需要促進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轉型和完善。
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本運作不規范
一直以來,融資平臺都是地方政府的“長子”。因政府以提供政府信用為其各類融資業務進行背書,融資平臺的償債能力和信用突出,其融資業務在資本市場一向深受追捧,在這個過程中,融資平臺過度融資的沖動也得到充分釋放。為完成融資業務,地方政府、平臺以及金融機構三方默契一致,因而重復抵押、平臺互保、違規放款等種種不規范的情況屢屢發生。同時,通過平臺融來的資金并不納入財政預算,支出不受約束,一旦發生重大投資風險,將會引起連鎖反應,直接危及地方金融生態穩定。
(二)治理結構不完善
長期以來,地方融資平臺都是政企不分的典型代表。主要表現在:首先,班子成員一般納入當地政府組織體系管理,由政府直接任命,部分地區甚至由當地財政、建設部門負責人兼任,雖然名義上是董事長、總經理,但普遍按當地政府干部管理。其次,公司名義上是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但在實質運作中,基本上按照政府指令辦事,堅持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先,經濟效益的多寡大都不在考核范圍內。例如西城集團接收濟南市委組織部和主管部門融資管理辦公室的雙重考核,但考核指標主要集中在是否按時按要求完成了政府交辦任務。最后,受制于各自身份和運作模式,公司內部的董事會、監事會等治理體系無法實際發揮作用,大都成了擺設。
(三)資產整合有風險
在城市開發建設工程中,平臺公司雖然賬面上積累了一定資產,但運作起來,仍然面臨很多問題。首先,資產普遍手續不完善。很多項目都是按政府指令搶工建設,沒有手續,決策程序不規范,導致項目建成后無法確權,也無法形成有效資產。其次,資產無法發揮應有效益。平臺承擔建設任務,但后期大都移交地方相應職能部門管理運營。雖然賬面上,資產所有權在平臺公司手里,但卻無法實現現金流。最后,平臺的資產很多都是由當地政府劃轉,由于涉及利益部門多,在資產劃轉的同時也帶來了相關的人員、債務包袱,導致資產整合存在一定風險。
(四)人才儲備有欠缺
政府融資平臺工作普遍涉及面廣,大都涵蓋工程建設、政策法規、人力資源管理等許多方面,滿足現有融資業務和開發建設需要已經捉襟見肘,現在要適應新的轉型要求,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平臺的組成人員大都由當地城建、財稅等部門抽調組成,多年的政府工作經歷和習慣,往往滿足于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從政府管理主體轉向市場經營主體,大都較為陌生,并且此類人員許多占據公司執行層的關鍵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平臺公司的決策執行。
四、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的基本原則和方向
新時期,新發展,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也要順應時代步伐,緊跟國家產業經濟調控的方向與趨勢提供適宜、專業的服務體系,從而實現融資模式的有效創新且能實際應用。
(一)正確梳理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在經濟建設中的位置與關系。
要明確兩方之間的責任與職能關系,從而使平臺可以從單純的政府融資平臺角色脫離出來,進行真正的市場化轉變,可以通過政府的引導以及在市場化趨勢下進行調節。政府不應干涉平臺公司的具體經營活動,不給平臺提供剛性兌付的擔保憑證,讓風險控制回歸平臺自身對市場反應的敏銳度與專業度上來,這樣才能更加成熟。
(二)拓寬融資平臺的資金來源。
融資平臺的資金來源應不僅僅依靠當地政府與銀行資本,也可以充分引入國企央企或者帶動民間資本的涌入。近幾年,一方面我國政府產業發展資金壓力過重,另一方面許多國企央企的資金大多趴在賬上沒有應用,造成資源的浪費。另外,民間資本由于沒有好的投資渠道引導,只能一味的投入到房地產行業中,不利于經濟發展。通過融資平臺引入資金既可盤活社會資本也完善了平臺公司的現代化企業管理運行制度,使其名聲也有所宣揚。
五、總結
經濟新常態環境下,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面臨的機遇與風險并存。如何進行更優質的配比,建立高效可持續的資產運作平臺,這就需要專業人士對現有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處的當地經濟環境進行具體分析,尋找出最合適當地融資平臺的轉型方向,以便更好的服務地方民生經濟。但是無論如何轉型,還是要堅持建立之初政府所賦予的促進經濟發展的使命,平臺本身也應結合多年來的歷史工作經驗和所掌握的先進理論知識提出更多更高效的建議與方案,以促進融資平臺未來轉型成功后更加專業高效的運行以及長久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勇.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商業時代》.2017
[2]湯其軍.基于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分析.《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
[3]徐鵬程.新常態下地方融資平臺轉型發展及對策建議.《管理世界》.2017
[4]汪星.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探析.《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
[5]李天德.陳志偉.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探析.《中州學刊》.2015
作者簡介:
曾雨桐(1998-),女,漢族,重慶市,本科,研究方向:稅務。
何金瞳(1998-),女,漢族,重慶市,本科,研究方向: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