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春
摘 要:我國民營企業的規模、實力等存在地區差異,企業普遍實力不強,存在管理制度落后、融資難、文化建設薄弱、缺少人才等問題。今后,民營企業必須嚴格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只有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軟實力建設,完善人才聘用機制,才能獲得長久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民營企業;發展;分析
所謂區域經濟視角是根據區域內的發展狀況去詮釋本地區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而不是從某一區域經濟的視角去探究我國所有地區的民營企業發展狀況。民營企業,從狹義上來看,就是指民間私人經營、私人投資、私人享受收益承擔風險的企業結構模式。民營企業以創造價值為主要目的,其管理機制比較靈活,擴大規模也比較容易,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規章制度比較容易修改,但是籌資難度比較大,風險抵御能力比較低。
1我國民營企業整體發展狀況
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政策密切相關。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民營企業已經覆蓋了絕大多數行業,企業數量龐大。在改革開放之初,民營企業只能生產一些普通的、簡單的產品,主要分布在第三產業中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行業和第一產業中的部分重工業中。根據2016年我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調查,入圍門檻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1.75億元,比上年凈增6.66億元。“2016年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的入圍門檻達到124.37億元,比上年凈增7.49億元。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00強民營企業在東部地區的占75%,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各占10%,在東北地區的占2%。可見,東部地區的民營企業占絕對優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東北地區的民營企業實力較薄弱。
2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的區位優勢
2.1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的地理位置優勢
地理位置區位和空間距離因素是影響區位決策和區域經濟發展布局的重要方面。是否臨港、臨海、臨江、臨空(機場),是否符合傳統區位理論“三指向布局”原則,對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由于地理上相互接近、位置上相互倚重,新建區位與原有區位之間通常存在密切的聯系,語言、生活和文化習慣往往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也有利于相互間的溝通協調和交流合作。綜觀現在一些發展較好的民營企業,它們要么沿江沿河沿道、要么在航空機場或車站附近、要么是原料基地或其他重要物質與產業基地;它們可在諸多方面自然地保持著相當的一致性和聯系性。因此,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造就和增強了民營企業之間的合作型發展,持續的合作型發展形勢更利于打造和發揮地理位置的區位優勢。
2.2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的生產要素優勢
雖然隨著科學技術和交通運輸的迅猛發展,傳統區位理論中強調接近能源、原料產地的重要性受到了挑戰,由此使得經濟活動的區位突破了能源、原料的羈絆,以及影響區位決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也隨之改變;但是,由于民營企業在規模和實力等方面的個體性不足或弱勢,都使得其完全靠自己單獨發展的力量和勢頭難以強勁。基于此,民營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立足、壯大獲利,就必須加強相互合作,積聚利用其它企業在成熟的勞動、資本和技術市場,高素質的勞動力,充足的擴展空間和適度的土地價格等生產要素上的互補性優勢,各取所需、揚長避短、互惠互利。
2.3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的基礎設施優勢
基礎設施一般可分為經濟、社會和行政性基礎設施,其良好程度不僅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招商引資、搞活開放的重要基礎。尤其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良好的交通通訊設施、完善的服務網絡、優良的環境質量、多樣化的文化休閑機會和較低的違法犯罪率等,對區位決策和區域經濟發展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當前,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論是依靠其自己的力量還是政府的支持或扶持,它們在交通、通訊、旅游、政務、商務、物流、商流、信(息)流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都基本具有了互通有無、協建共用、齊抓共管、高效便捷等優勢,這些優勢將隨著其進一步的合作而得到凸顯和發揮。
2.4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的市場行為優勢
區位決策和區域經濟發展既要受到市場規模大小和市場發展潛力等客觀因素影響,也會受到決策者的決策行為過程跟進、政策制度設計安排等主觀因素影響。民營企業不論是從解決就業的規模還是積累資源的藏量上,都已表現出巨大的市場經濟優勢;而從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過程中所實施的高層協作到全方位合作、從一般的交易事項協商到企業整體發展的全面談判,更加說明了它們相互間合作行動和作為上的優勢。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既可發揚利用這種優勢,更須壯大保持這種優勢。
3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的戰略價值
3.1產生集聚經濟
集聚經濟是一個內容極為豐富的概念,本質上是一種外部經濟。在區域合作及由此形成的區域經濟中,集聚經濟可指一些較小而獨立的地區在空間上的集聚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成本節約,源于各種相關的經濟活動的集中而帶來的效益。由于知識外部性,風險分擔、基礎設施共享的作用,以及其他不可分性的存在等,地理位置接近的一些地區會因為集聚產生的外部經濟性而使其生產率獲得普遍提高或其規模報酬有所遞增。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實施產業集群、資產重組、設施共用等都能產生較大較好的集聚經濟。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也不例外。通過共同利用各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公共信息、能源資源和市場網絡等,可以減少能源和原料消耗、節約經濟活動成本、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增加市場需求和發展機會、促進技術創新、加快觀念、思想和知識的擴散等。
3.2增強競爭經濟
競爭是創造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競爭,才能創造現實的強競爭力。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一方面由于各種競爭對手相互集中在該區域,直面競爭的時間和空間增加,由此就形成了一種交流信息、透視敵手及互動強化的獨特競爭環境,競爭程度和強度明顯加劇,又反過來促使各競爭者進行創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整個區域的競爭優勢,帶動整個區域的競爭力提升。另一方面卻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如聯合開發新產品、開掘新能源、開拓新市場、開創新領域等,由此形成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區域運行機制。
3.3獲取創新經濟
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原動力,它不僅可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提高區域生產力和競爭力,而且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區域經濟增長質量和區域社會福利水平;其顯著特點是具有強烈的相互作用性、本地傾向性和交互學習性等,民營企業合作型發展將充分利用知識技術的外溢性和轉移成本的小額化以及其區域內外各種相互聯系的網絡,使其創新活動在地理空間上全面擴散、創新內容在相互作用中廣泛深化、創新結果在利用領域里循環貢獻。
結束語: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科學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和有序實施,全國各地風逐浪涌地掀起了以改革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以穩定謀改革的循環經濟建設與和諧社會構建熱潮,形成了一種思想大解放、經濟大發展、社會大進步的良好態勢,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異彩紛呈。民營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如何把握這一時代潮流,突破壁壘、加強合作、突出重點、加快協作、突顯優勢、加大動作,以較為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無疑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探究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祖彥賓.基于區域經濟視角的民營企業發展情況分析[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6):9-10+46.
[2]靳能泉.從區域經濟視角看民營企業的合作型發展[J].現代企業,2007(08):32-33.
[3]金濤.民營企業資本運作促進廣西區域經濟發展的機理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06):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