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勇
摘 要:滿足農村黨員干部的精神需求,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有利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有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時刻關注黨員干部的精神需求,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形成干事創業的局面。
關鍵詞:農村;干部;需求
一、農村黨員干部的精神需求現狀
(一)在理想信念方面。他們羨慕模范人物,并想成為其中一員。他們迫切希望經常聽到“黨的聲音”,及時了解黨和政府關于農村發展的方針政策。但大部分的農村黨員干部,常常受自身條件和社會條件的限制,只能望模范人物而興嘆,想了解黨的有關知識,也只能依靠看電視或道聽途說來獲得,這樣就會導致他們黨員意識的減弱,對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缺乏,甚至會出現理想信念的動搖。有的老黨員由于受文化程度、身體狀況的限制,參加集體活動和集中學習更是甚少,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現象和觀點往往看不慣不認同,又不能得到及時化解和疏導,常常陷入精神苦悶和亂發牢騷之中。很多的農村黨員特別是老黨員,他們渴望聽到“黨的聲音”,他們渴望有人來告訴他們,他們渴望得到組織的溫暖。
(二)在黨員意識方面。在他們眼里,自己也是村里位數不多的先進分子,自己的頭上還有一頂光環,也很光榮,他們希望有人叫他們“黨員干部”,他們渴望找到自己的“家”。然而,很多的村黨支部把工作的重點放到了經濟發展上,很多的村組織書記也是自顧自己發展,忽視了黨組織活動,把“三會一課”當成形式,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明顯。有的黨員干部雖然經常參加“黨員活動日”,也只是“走走過場、擺擺樣子”,并沒有“入耳入心”。在平時的農村事務上,想多出出力,又怕人家說搶風頭,神經病,甚至有的還認為是在爭地位、爭榮譽。所有這些,導致了黨員意識不強,先進性得不到體現。
(三)在文化素質方面。大部分農村黨員干部向往那些先進地區農民的生活,希望過上有滋有味的好日子,他們想通過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掌握幾門實用技術,做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模范。但由于受財力、時間和渠道等方面的制約,好日子等不來、盼不來,除少數黨員干部能外出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外,大部分人是得不到這種機會的。有的也許能通過訪親問友自學成才,干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但也有不少人只能碌碌無為度過一生,影響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進而削弱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四)在生活娛樂方面。農村黨員干部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像城里人一樣變得豐富多彩和更有意義。當前不少村莊的黨員干部就自發組織群眾,利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成立秧歌隊,建立小劇團,利用農閑時間,充實了自己的思想,也豐富了周圍群眾的文化生活。但往往由于受到人才、經費和場所等方面的制約,這些活動大都處于自生自滅的發展狀態。現實生活中,不少村莊的黨員干部,只能通過看電視、閑聊天、打撲克和玩麻將來消磨自己的閑暇時間,甚至也有個別的黨員干部通過酗酒賭博來打發自己的農閑時光,這就勢必會影響到家庭的和睦和村莊的穩定與和諧。
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農村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就會下降,生活態度也會變得消極落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就難以很好地發揮,甚至會影響到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最終會影響到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穩定與和諧。
二、關注農村黨員干部的精神需求,切實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一)保障農村黨員干部的黨員權利。這是一種政治待遇和政治享受。通過定期組織黨員過組織生活會、重溫入黨誓詞、談心等活動,了解其思想、學習、工作情況,幫助黨員查找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提出對黨員的希望和要求,幫助農村黨員增強歸屬感和黨員意識。充分調動農村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充分信任和依靠黨員,凡重大事項堅持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做到重要文件先傳達到黨員、重大事項黨員先討論、重大決策黨員先行動,從而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黨支部在作出重大決策前,必須召集全體黨員議事。同時,黨員自身也要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對黨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可以采取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黨組織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二)加大對農村黨員干部的培訓力度。這是一項政治福利。要把農村黨員干部素質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長期性的工作任務,納入干部正規化培訓的規劃中來,各級黨委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陣地,發揮教育對思想觀念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改革培訓方法,提高培訓活動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創新培訓手段。發揮網絡等現代傳媒的作用,實現教育培訓手段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力求達到滿足和充實農村黨員干部的精神需求,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學到致富的知識和本領,豐富干部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對農村黨組織書記全員培訓的基礎上,形成送課到基層長效機制,讓其他農村黨員也能夠及時聽到“黨的聲音”。
(三)滿足農村黨員干部的自尊需要。這是一種政治激勵,是一種政治榮譽。用待遇和榮譽來肯定農村黨員干部的犧牲奉獻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強調無私奉獻的同時,作為黨的每一級組織,都要真正重視、真情關心、真心愛護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特別是優秀的農村黨員干部。要從政治待遇上解決其前途出路問題。讓無私奉獻的人少吃虧、不吃虧。可以拿出一些鄉鎮公務員編制,疏通和拓寬農村黨員干部“能上”的渠道,使優秀的農村黨員干部能進入鄉鎮機關、走上鄉鎮領導班子。不能以為如今農村黨員干部只講經濟實惠,不講精神榮譽激勵。事實上,一張獎狀、一本榮譽證書,雖然不能帶來多少經濟實惠,但能滿足農村黨員干部自尊的需要,感到自己的奉獻被承認,被理解,從而獲得心理平衡,激發出更大的動力。要及時肯定、贊譽、表彰、獎勵有突出貢獻的農村黨員干部。各級黨委應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村黨組織戰斗力強、黨員作用發揮得好的先進典型,對優秀的農村黨員干部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切實滿足了農村黨員的自尊需要。
(四)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著眼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利用現有的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和資源,建立農民需要、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動室。對現有的農家書屋要充實圖書室藏書,多上一些農民看的懂、用的上的文化產品。成立棋牌、戲曲、書法協會等民間文化團體組織,使農民在參與中抒發情感、愉悅身心。要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加大對農村文化市場的整治和管理力度,對各種經營性文化場所進行整頓和規范,堅決打擊傳播色情、封建迷信等違法活動,進一步凈化農村社會文化環境。
(五)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這是滿足農村黨員干部精神需求的保障。要在上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注重統籌安排、協調推進。要與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黨的群眾工作有機結合,堅持正確的工作導向,創新途徑和載體,確保需求及時有效。建立健全需求管理機制。及時掌握基層黨員情況,準確收集黨員信息,科學解析黨員需求,制定有力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健全資金保障機制。過去單純講奉獻的黨內教育和僅僅依靠黨費支出滿足黨員需求的做法已不能滿足現實需要,要積極動員各方力量,采取行政劃撥、黨費提取、黨內捐獻、單位捐助等方式廣泛籌集資金,并不斷探索新的渠道,為滿足黨員精神需求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