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元
摘? ? 要: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是龐大的、復雜的,在施工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而裝配式建筑由于其性價比高、安裝快等優點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裝配式建筑由預制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大量的建筑構件都是經車間生產加工完成的,和原始方式相比大大減少了現澆作業,而且構件越標準,生產效率越高,成本就會相應的降低。但由于工程質量受多個方面的因素影響,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所以要加強建筑工程項目的技術水平,科學地進行施工作業,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本文對影響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列出相應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質量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1? 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影響因素
成本因素:裝配式建筑需要將建設過程中所需要的預制配件在生產車間進行投產,雖然能提高效率,但是需要生產場地,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生產基地,而生產企業也會將建造生產基地的成本加入至預制件上,導致預制件價格上升,做好的預制件還需要運至施工現場并進行安裝,產生一定費用,所以會使裝配式建筑的成本整體提高。
設備因素:由于建筑施工需要使用大量的機械設備輔助作業,所以機械設備對施工質量和進度都有很大的影響。如:墻板等構件結構在安裝過程當中缺少較為精度的控制工具,極易造成施工中差錯而導致質量不過關,所以施工中一定要選擇科學、合理、恰當的機械設備。
材料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是至關重要的,是整個工程質量保證的基礎,材料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工程的進度,還會影響整個工程的成本情況。但在實際施工中有些企業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會在建筑工程上偷工減料,使用劣質的材料進行施工,極易出現質量問題,導致無法滿足施工質量要求,在工程進行維修或者返修時,延誤工期、增加成本。
人員因素: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等工作都是靠人來完成的,即使是設備來完成也需要人的操作。建筑工程是一個龐大的施工過程,涉及工種較多,人員繁雜,導致人員素質和水平也參差不齊,有很多施工人員都是臨時工,技術較差,責任心差,安全意識差,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所以要對施工員進行科學的管理,防止在施工期間出現差錯,減小施工中的事故發生,保證施工質量。
技術因素:工程施工時采用的標準、規范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藝對工程至關重要。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藝是否先進,施工操作是否正確,都將對工程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如在預制件安裝施工中,設計的放線位置不正確、尺寸不正確,在實際安裝時就會使現場安裝時無法施工,導致施工質量不合格。
2? 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要點
傳統建筑施工采用勞動力密集型模式,由于施工人員多為缺乏經驗的農民工,難以控制工藝質量,難以監控手工作業品質,容易造成建筑滲水、開裂、空鼓等問題。而裝配式建筑采用工業化方式生產,在品質上,可以保證防水、防火、抗滲、隔音、防裂、抗震。傳統建筑施工無法同步安裝水、電、管、線,而裝配式建筑施工則可以同步進行水電安裝與主體裝修,可以節約30%~50%的工期。傳統建筑施工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PM2.5塵埃、還會向空氣中排放鉛、汞、鉻、錳、鎘、砷等有毒成分,在施工中還可能發生安全事故。而裝配式建筑施工,可以節約80%用水、節約70%能耗、節約20%材料、減少83%的建筑垃圾,施工現場干凈、整潔、環保,幾乎不會發生任何安全事故。裝配式建筑施工包括工廠生產、構件存放、構件運輸、現場施工、質量通病處理等環節,下面將介紹各環節中的技術要點。
2.1? 工廠生產
在工廠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構件表面印筋、構件損壞、掉角、剪力墻構件預留鋼筋偏位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要點是:按照規范要求,在構件下部設置墊塊,并均勻噴涂脫模劑,這樣可以避免構件表面印筋;嚴格控制拆模時間,保證混凝土強度達標后再拆模,拆模時不能野蠻作業,要高頻率輕捶,這樣可以避免構件損壞、掉角。剪力墻構件預留鋼筋偏位多是由于模具孔位偏差造成的,因此,在工廠生產過程中,必須確保模具孔位精準。
2.2? 構件存放與構件運輸
在構件存放與構件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構件變形、構件外部鋼筋銹蝕、構件傾覆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要點是:用車輛運輸疊合板時,先在車廂上設置150mm×150mm的大型枕木,再疊放疊合板,然后,在疊合板間設置40mm×90mm的枕木作支墊,每輛車運輸的疊合板控制在4~6層,這樣可以避免構件變形;構件外部鋼筋與空氣中的水分接觸,難免出現銹蝕,所以在構件出廠前一定要向它們的外部鋼筋上均勻涂抹除銹劑;為避免構件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傾覆,宜采用立式方式運輸外墻板,采用水平方式運輸陽臺、梁、樓梯、板(疊放的梁、柱層數不能超過3層,疊放的板層數不能超過6層)。
2.3 現場施工
(1)車輛進場。通常使用寬2.4m、車廂長13m~17m,轉彎半徑15 m的車輛運輸構件,要盡量選擇有經驗的老司機運輸,否則車輛可能無法進場。(2)運用BIM技術進行施工管理。BIM技術的核心是:通過建立虛擬的建筑工程三維模型,利用數字化技術,為這個虛擬三維模型提供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全部數據信息(包括建筑材料的質量、建筑材料、構件的價格、施工流程等),并讓設計方、施工方、業主圍繞這個虛擬三維模型共同討論,從而優化建筑設計方案。在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運用BIM技術,可以進行虛擬施工,模仿施工過程,布置施工面,進行成本控制,進行可視化技術交底。運用BIM技術,還可以解決安裝尺寸偏差、坐漿-注漿連接等問題,方便施工方研究施工工藝,提高混凝土后澆筑質量,防止出現漏漿、爛根、拔臺。(3)吊裝。進行構件吊裝時,需要運用BIM技術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要讓施工人員掌握構件的吊裝順序,按照樓梯-柱-主梁-次梁-疊合板的正常順序進行吊裝,而不能隨意顛倒。構件吊裝應力求一步精準到位。(4)疊合板桁架鋼筋穿線。進行疊合板桁架鋼筋穿線時,可能出現穿線困難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使用BIM技術進行三維建模,充分考慮機電管線走向,合理設計疊合板桁架鋼筋的位置,避免鋼筋錯位、碰撞。
2.4? 質量通病處理
(1)水平縫漏水。這一問題大多是由于灌漿不密實造成的,需要對外墻板采取防水措施(如注入防水膠)。(2)構件剔鑿。裝配式建筑千屋一面,用戶為體現自己的風格品位,在進行精裝修時,往往剔鑿甚至破壞構件。因此,應在裝配式建設的非承重部位采用用戶容易替換的材料,這樣還可以節約成本。(3)尺寸誤差。主要原因是模具長期使用出現了質量問題,或者施工人員沒有按照相關流程規范進行。因此要定期對模具設備進行維護維修,同時對相關的尺寸數據進程測量,確保尺寸誤差在合理范圍內。對施工人員加強管理,要求施工人員嚴格要求相關的操作流程規范進行操作。
3? 裝配式建筑質量的控制措施
3.1? 建議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方面首先應當完善法律內容,通過法律制度約束行業的行為,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其次應當加大扶持力度,為裝配式建筑行業提供優惠政策與配套福利,例如:加快項目的審批速度與效率,給予行業土地出讓金方面的優惠支持,為企業培訓技術人才等等,以此促進裝配式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降低其生產成本。最后應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要求項目在初步設計以后,開展公開性的招標活動,遵循公平性與公正性的原則,與此同時,應建立較為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與審批制度,明確承包工作的職責,一旦發現項目工程存在問題,立即追究承包負責方的責任。另外,應開展產品的驗收以及監督等工作,針對項目的各個環節與產品進行嚴格的監管。
3.2? 技術問題的應對策略
為了積極應對目前裝配式建筑行業存在的技術問題,應制定完善的技術方案,篩選最佳的措施提升技術的應用效果。首先,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應統一技術標準,完善裝配式建筑的技術規范要求,在滿足社會建筑產品需求的情況下,促進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穩定進步。例如:在行業技術標準中設定構件質量的控制要求;重視建筑結構的力學性能,針對整體設計與結構設計進行優化處理,創建出性能較高的新型建筑結構;針對節點技術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創新,促進各類技術向著一體化與良性循環方向發展。其次,應建設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聘用專業素質較高的優秀人才,在人才培養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拓寬人才隊伍的建設范圍。在此期間企業可以引進國內外優秀的人才,要求具有豐富的裝配式建筑技術經驗,可以在工作中合理完成自身任務。在聘用之后需要階段性對其進行專業知識與先進技能的培訓,聯合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除了可以提升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之外,還能增強其職業道德素養,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3.3? 整合市場經濟促進裝配式建筑行業的發展
目前在裝配式建筑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還存在經濟方面的問題,難以滿足行業的發展需求,對其造成抑制性影響,所以,為了解決經濟問題,應針對市場經濟進行全方位整合,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幫助。首先,需要針對社會經濟與資源進行整合。當前我國在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的進程中,尚未完善產業鏈條,所以,應針對各類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采用重新調配的方式合理的利用資源,逐漸獲取全新的社會資源。在此過程中應促進各個企業之間的聯系,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明確各自的分工,保證相互密切的合作,創建完整的經濟共同體,使其可以共同并且穩定的發展;其次,應拓寬社會需求,減小利潤回報周期。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社會需求的支撐,裝配式建筑行業也不例外,為了提升經濟效益,減小利潤的回報周期,應盡量的拓寬社會需求,通過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提升社會的需求量,例如:在建筑施工方面增加先進技術,針對設計方式進行創新,創建多元化的建筑模式,滿足不同的社會需求。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裝配式建筑已經成為了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趨勢,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應積極解決技術問題、經濟問題與政策制度問題,做好技術研發工作,拓寬市場發展面,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為提升競爭力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志全.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方法概述[J].建筑與裝飾,2018(12):14~15.
[2] 龐鈺濤.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及發展建議[J].建筑與裝飾,2018(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