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梅 甘軍俠
1.陜西省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二科,陜西寶雞 721000;2.陜西省寶雞市婦幼保健院靜配中心,陜西寶雞 721000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性疾病,在臨床發生率較高,可給患兒和家屬帶來較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1-2]。患兒因年齡較小,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全,一旦發生感染,很容易并發肺炎,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很容易發展成為重癥病例,增加死亡的風險性[3-4]。肺炎患兒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呼吸困難、咳嗽及肺部啰音等[5-6]。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率的保證[7-8]。護理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明確各自的職責,遵守程序開展護理工作[9-10]。讓年輕、缺乏經驗的護理人員完成工作難度較低、風險較低的工作,經驗豐富和專業性護理人員完成高風險、高難度的護理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患者的治療效率[7]。本研究主要探討層級鏈式模式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陜西省寶雞市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我院”)兒二科2013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肺炎患兒120 例臨床資料,根據干預措施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60 例,其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齡1~4 歲,平均(1.61±0.42)歲;病程3~9 d,平均(6.51±1.23)d;體溫38.81~41.02℃,平均(40.62±1.23)℃;病因分類:細菌性肺炎31 例,病毒性肺炎20 例,支原體肺炎9 例。觀察組60 例,其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齡1~5 歲,平均(1.53±0.71)歲;病程3~8 d,平均(6.72±0.91)d;體溫38.60~41.22℃,平均(39.90±1.13)℃;病因分類:細菌性肺炎33 例,病毒性肺炎18 例,支原體肺炎9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肺炎患兒12~24 個月,參照《褚福堂實用兒科學》[11]中小兒肺炎診斷標準進行確診;②肺炎患兒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頻率加快,雙側肺部有哮鳴音、濕啰音;③采用X 線、螺旋CT 檢查肺部紋理有顯著性的加粗,肺部紋理呈現斑點、斑片樣的陰影。排除標準:①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②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患兒進入醫院后,首先給予止咳、祛痰、吸氧、平喘等基礎性治療。醫護人員和患兒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掌握患兒病情特點,盡可能消除患兒陌生環境的恐懼感、緊張感,讓患兒家屬更加了解疾病的知識,提高患兒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水平,并且給予積極依從治療。
1.2.2 觀察組 采用層級鏈式模式:醫院對于參與研究的護理人員實施層級劃分,可以分為5 個等級。①N1 級護理:此級別護理人員可能暫時沒有獲得護士職業證書或者處于試用期,僅僅為患兒提供基礎性護理措施;②N2 級護理:此級別護理人員護齡>3 年,并且獲得護師甚至更高職稱,可以根據醫囑給予相應的護理操作,提供整體性護理措施,觀察危重患兒病情,進行有效搶救,可以獨立值班;③N3 級護理:此級別護理人員護齡>6 年,護理人員獲得主管護師甚至更高級別職稱,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護理技能和應對突發性事件能力較強,可以自行完成危重患兒的搶救,能夠解答患兒及家屬的問題;④N4 級護理:此級別護理人員護齡>8 年,可以對低級別護理人員進行監督和管理,承擔低級別護理人員的教學任務,可以及時地觀察、記錄危重患兒,具有很好的溝通能力;⑤N5 級護理:此級別護理人員護齡>15 年,擔任護士長職務。具體措施:護士長根據科室實際情況,護理人員分為兩個小組,很好地搭配N1~N4 級護理人員,在患兒入院后到出院前,采取鏈式護理,患兒進入醫院后,責任護理人員熱情接待,安撫患兒和家屬的情緒,遵照醫囑給予護理操作。各級別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病情、年齡、身體狀態,設定相關指標的警報值。護理人員要重視巡視頻率,掌握患兒病情發展的變化規律,每隔1 h 做好生命體征指標監測。患兒年齡較小,護理人員為獲得患兒積極配合,可加強對于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并耐心講解病情特點。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講述護理操作注意事項,應用實習方式、現場演示等指導患兒家屬做好患兒自我護理,盡可能滿足患兒的合理性需求,建立互信的護患關系,傾聽患兒家屬的想法,糾正患兒家屬的錯誤認知,鼓勵患兒之間的溝通交流。
①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發熱、氣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時間。②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情況:抗生素使用時間、霧化治療時間、住院時間。③觀察兩組患兒家屬配合度和滿意度情況:配合度主要采用自擬問卷調查[12],對患兒家屬配合醫護工作、遵醫囑服藥等情況進行評價,問卷總分100 分,評分>80 分為配合,反之為不配合;滿意度為我院自擬問卷,主要針對護理宣教、操作、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情況,問卷總分100 分,評分>80 分為滿意,反之為不滿意[13]。④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包括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4 個級別[14]。痊愈:X 線片顯示陰影恢復正常范圍,其肺部陰影面積明顯縮??;顯效:X 線片顯示陰影顯著減小,其肺部陰影面積縮小,各類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效:X 線片顯示陰影稍有縮小,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上述癥狀和指標未達到者??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發熱、氣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炎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觀察組患兒的抗生素使用時間、霧化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炎患兒治療情況比較(d,±s)
觀察組患兒家屬的配合度和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炎患兒家屬配合度和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炎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小兒肺炎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病程較長,屬于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對于患兒健康的影響相對較大[15-16]。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持續性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復發率較高,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很容易造成病情進一步惡化,嚴重者可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7-18]。
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肺炎患兒120 例臨床資料,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模式,每一位護理人員均從事相同的護理工作,不能根據護理人員資歷、學歷進行分層級,進而造成一部分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明顯降低,從而降低了護理工作質量[4,19]。觀察組采用層級鏈式模式,是優質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是更好地強調核心護理人員的作用,明確不同層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資格,進而更加高效地發揮護理人員骨干作用,更加利于形成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優化護理資源[20-21]。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肺炎患兒發熱、氣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時間及抗生素使用時間、霧化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實施層級鏈式模式,自患兒入院開始到出院治療結束,全程為患兒提供無縫、優質的護理,提高了患兒家屬健康教育水平,增強了護患溝通[22-23]?;純杭覍俑惺茏o理操作過程,提高了患兒家屬依從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發熱、氣促、咳嗽、肺啰音消失時間,使得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更加明顯的改善,提高了治療效率,縮短了抗生素使用時間、霧化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治療過程。觀察組肺炎患兒家屬配合度和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根據層級鏈式護理,可以更加準確地將護理人員劃分層級,每一個參與的護理人員明確自己職責,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完成各自不同的護理工作任務,合理安排工作,提高臨床護理工作效率。護理人員在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滿足患兒及家屬的需求,爭得患兒家屬的最大限度配合,間接提高了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觀察組肺炎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層級鏈式模式根據護理人員的學歷、職稱、護齡、工作能力,進行層級劃分,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為患兒提供高質量護理奠定了基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療效,更加利于患兒盡快恢復。總之層級鏈式模式保證每一個護理人員可以勝任自己的崗位,最大限度地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將護理工作質量提高到更高水平,鞏固了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層級鏈式模式在小兒肺炎中應用,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縮短,患兒家屬臨床治療配合度、滿意度提高,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