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10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希望大型藥企在新的醫療體系中讓步不到5年前,中國的醫療體系是一個封閉的、低質量的體系,最富有的人往往出國求醫問藥。現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努力成為一個病人能比任何地方更快、更便宜地獲得最好、最新藥物和醫療服務的地方。
隨著國內中產階層與日俱增,中國政府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以遠低于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成本,獲得世界一流的醫療成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在過去5年中向公立醫院投入的資金翻了一番,達到380億美元。它希望到2030年,醫療行業的價值達到2.3萬億美元,兩倍于當前的規模。
成本控制部分將會困難得多。北京希望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藥企大幅降低其藥價,以便使中國龐大的患者群體受益。對于新藥,包括輝瑞、羅氏在內的藥企都已同意削減高達70%的成本。這一前所未有的平衡各方利益的行動,不僅將影響中國數以億計的患者,還將影響全球醫療行業的未來。
在預期壽命、嬰幼兒死亡率等重要的健康指標方面,中國正迎頭趕上,不但已經與美國處于相似水平,還有望在醫患人數比例方面超過美國,到2030年達到每1000名患者有3名醫生。
中國正向其公立醫院投入巨資,并徹底改革其醫藥審批體系。如今一些外國藥品和臨床試驗在中國獲批的速度快過美國。
中國希望獲得最上乘的藥品和醫療服務,但不想支付一大筆會給國家醫療保險基金帶來壓力的費用。它希望全球制藥公司大幅降價,以換取進入中國龐大醫藥市場(的門票)。這意味著中國患者購買相同藥品的價格遠低于美國患者。例如,迄今為止中國政府組織的藥品集中采購已使有關仿制藥的均價降低52%。
但對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重塑醫療體系并非沒有挑戰。無論是癌癥、罕見疾病還是簡單的老齡化,中國的患者人數都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作者蕾切爾·張{音}等,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