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熙春

全國首店最偏愛的十大城市

三大城市首店業態分布情況
成都作為新一線城市,率先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實施意見》。
成都是西南商業樞紐城市,成為新一線城市商業領頭羊。新一線城市是部分首店及旗艦店的新選擇。品牌商從“首進制高點”的拓展思路轉為“首進可進”,綜合考量成本、市場成熟度、核心商圈進入可能性、政策補貼等因素,選擇可以進入的最優城市。
首店進駐北京,在頂級商圈、頂尖項目和高端消費人群中建立品牌形象和認知。
充裕的人才、科技、文化、教育等多維度資源不僅為外來首店品牌提供持續性創新的“燃料供給”,也為本土創新品牌提供了孵化及培育的土壤。文化業態及科技賦能的新零售業態將成為北京在首店經濟上彎道超車的發力點。
上海作為首店經濟最早的發源地和傳播者,在首店系統性盤點及傳播上搶占了先機。
2017年上海首店數量為226家;2018年上海首店落戶共835家;2019上半年,上海新開各類首店498家。其中作為“全國首店”達136家,約占首店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包括國際品牌的13家全球首店和亞洲首店。
“首店大豐收”的背后是上海市海納百川的開放態度,及對商業創新品牌、創新業態的大力政策扶持。
首店作為新鮮事物具有引發消費者獵奇打卡的吸引力,具有粉絲效應的首店品牌門店,將成為購物中心差異化營銷的參照模板和靈感池。
事實上,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市場尚處在百貨向購物中心時代的轉型過程中,因此,首店品牌的布局機遇廣闊,市場空白亟待填補。未來,必將有更多的城市加入首店經濟的發展行列,可以通過出臺補貼政策、設定引入首店品牌數量目標、舉辦首店經濟會議等方式刺激首店經濟的發展。
要注意的是,商業項目的經營要獲得成功,并不是通過“首店經濟”扭轉乾坤,而是以“首店”作為領頭羊,伴隨其他優質好店、商場服務、商場配套等因素一起助力商業項目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