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曄
摘要:加入WTO后,我國對外貨物貿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被公認為“世界工廠”。我國文化產品出口也取得可喜成績,2010年我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文化產品出口國,但是其中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之處,比如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目的地過于集中,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變得尤為重要,為此構建“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對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潛力進行研究。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發現沿線國家可以分成“文勝質”型國家、“文質彬彬”型國家和“質勝文”型國家三類,其中“質勝文”型國家,為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最具潛力的國家。希望以“一帶一路”為契機,通過營造良好的地區周邊環境,共建“一帶一路”文化資源共享庫,大力發展“一帶一路”旅游等方式,進一步推進我國文化產品的“走出去”。
關鍵詞:文化產品;“走出去”;潛力; “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G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9-0023-04
The Potential of China's Cultural Goods “Going Out”:A Case Study of “One Road and One Belt” Countries
Chen Ye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ese foreign trade in good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China is recognized as the “world factory”.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cultural goods exports also made remarkable success. China surpassed the US and became the largest exporting nation of cultural goods in 2010. But there still exits some aspects such concentration of destination worthy of atten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al goods, “cultural ties economic ties trade index” is constructed. By constructing and computing the index, we divide “One Road and One Belt” countries into three groups e.g.“cultural over economic ” countries,“economic over cultural ” countries and “cultural and economic balanced ” countries. The market of “economic over cultural ” countries have the highest potential. “One Road and One Belt” initiative points out a new path for Chinese opening up and creates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cultural goods “going out”. Catching the opportunity of “One Road and One Belt” and through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around the region, building shared ”One Road and One Belt “cultural resources bank and developing” One Road and One Belt” tourism ,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going out” will be further promoted.
Keywords:Cultural Goods;“Going Out”;Potential;“One Road and One Belt”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國對外貨物貿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被公認為“世界工廠”,與此同時,我國文化產品出口也取得可喜成績,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文化產品出口國,2013年我國向全球出口的文化產品達到600多億美元。但是在可喜的背后,尚存在不少值得關注之處,比如我國文化產品出口最大目的地為香港,占我國文化產品總出口的51.6%(見圖1),其中81%為珠寶類(主要是黃金);另外,我國出口的文化產品多為文化相關產品,而非核心文化產品,“能出口電視機,卻不能出口電視節目”非常形象生動說明該問題。由此可見,我國要文化產品“走出去”還有很多潛力可以進一步挖掘?!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明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為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創造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二、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
“走出去”與“請進來”相互對應,指使本國的產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動力、管理以及企業本身走向國際市場,開展競爭與合作。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走出去”戰略。之后的每屆黨代會,都對“走出去”提出新要求。
文化產業領域的“走出去”戰略,始于2002年7月,在全國文化廳局長座談會上,時任文化部長的孫家正指出:“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進一步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實施‘走出去戰略”。2009年9月,國務院頒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中國文化“走出去”成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2月,商務部、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等十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2010年12月文化部頒布《文化部關于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總體規劃》。2016年《“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在交流互鑒中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p>
三、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現狀
2009年之后,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呈現出井噴式增長。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文化產品出口國,2013年我國向全球出口的文化產品達到600多億美元,比排在第二位美國高出一倍多(見圖2)。
按照《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鑒》將我國出口的文化產品分為出版物、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文化用品和文化專用設備,其中工藝美術品為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出口產品,以2014年為例,其出口額占我國文化產品出口60%以上(見表1)。
四、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的潛力衡量
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對我國文化產品出口潛力進行衡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依山傍水,自古以來有著十分密切的經貿往來。2015年,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占我國總出口量的27.01%,前五名分別是越南(66,381,154,152美元)、印度(58,262,003,920美元)、新加坡(53,139,141,301美元)、馬來西亞(44,192,326,675美元)和泰國(38,310,626,471美元)(見圖3)。
由于對文化產品的認識不同,缺乏統一的統計口徑,導致數據可得性上的問題,本文按照《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統計框架》為標準,2007年協調制度(HS)代碼定義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國際貿易內容,將文化產品分為文化和自然遺產、表演和慶祝活動、視覺藝術和手工藝、書籍和報刊、音像和交互媒體以及設計和創意服務6大類,85小類。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產品出口總量6,816,490,996美元,占總的文化產品出口量的20.86%,前五位分別為阿聯酋(735,535,488美元)、越南(578,210,744美元)、新加坡(576,395,621美元)、印度(536,628,511美元)和泰國(463,837,270美元)(見圖4)。
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占我國總出口的27.20%,而我國對沿線國家文化產品出口量僅占總文化產品出口量的20.86%。由此可見,我們與沿線國家總體是經濟交流熱,文化交往冷,還存在較大發展潛力。
為更好衡量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潛力,構建“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
由該指數構成可知,如該指數大于1,說明我國與該國的文化交往高于經濟交往;如果該指數小于1,說明我國與該國的文化交往低于經濟交往,說明我國對該國的文化產品出口還具有較大潛力;如果該指數接近1,則說明我國與該國文化交往與經濟交往大體相當。使用該指數有利之處在于,比較時同時剔除兩國經濟總量、兩國間距離、貿易政策等可能影響貿易量的因素,僅對我們關注的文化產品進行研究。
我國向外國的出口總額數據以及我國向外國出口文化產品的數據均來自于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United Nations Comtrade Database),經過計算得到如下結果。
第一類國家包括不丹、柬埔寨、緬甸、斯里蘭卡、阿聯酋、孟加拉國、黎巴嫩、敘利亞、約旦、烏克蘭、斯洛文尼亞、文萊、阿爾巴尼亞和埃及,該類國家的“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大于1,屬于“文勝質”型國家,即我國對此類國家的文化出口大于經濟出口。
第二類國家包括泰國、以色列、菲律賓、克羅地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格魯吉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保加利亞、伊拉克、馬爾代夫、卡塔爾、黑山、巴林、沙特、印度、馬來西亞和俄羅斯,該類國家的“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大體等于1,屬于“文質彬彬”型國家,即我國對此類國家的文化出口與經濟出口大體相當。
第三類國家包括越南、伊朗、立陶宛、塞爾維亞、愛沙尼亞、羅馬尼亞、也門、波蘭、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科威特、摩爾多瓦、拉脫維亞、白俄羅斯、亞美尼亞、東帝汶、阿曼、哈薩克斯坦、波黑、阿塞拜疆、吉爾吉斯斯坦、馬其頓、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尼泊爾、土庫曼斯坦、蒙古和老撾。該類國家的“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小于1,屬于“質勝文”型國家,即我國對此類國家的文化出口小于經濟出口,說明我國對這些國家文化產品的出口,還具有較大潛力。
五、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推進文化產品“走出去”
一帶一路”戰略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強人文合作,實現民心相通,體現出“一帶一路”戰略的超越性,只有文化“走出去”,經濟“走出去”才能更扎實,走得更遠,《“十三五”規劃》將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核心在拓展文化交流與合作空間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營造良好的地區周邊環境
文化產品消費有其特殊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勒(Stigler)和貝克爾(Becker) 指出,從音樂消費中產生的邊際效用,依賴于消費者已消費的總量及其欣賞的能力,而欣賞能力又是以往音樂消費的函數?!拔幕蛘邸笔俏幕a品消費的特殊性在國際貿易上的表現,即因文化背景差異,某國文化產品不被其他地區受眾認同或理解而導致其價值的減低。根據現有理論,文化接近國家之間,由于“文化打折”較少,兩國之間的文化貿易量較大。從前部分指數研究發現,越南和我國雖然文化較接近,阿聯酋與我國文化較遠,但是我國與越南的“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卻較低,而與阿聯酋的則較高。可見,國際政治關系對文化產品出口的影響程度要遠高于對一般商品出口的影響?!耙粠б宦贰睉鹇允俏覈岢龅膫ゴ蟪h和國際合作公共產品,是我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是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有利于良好地區周邊環境的營造,為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提供大好機遇。
(二)共建“一帶一路”文化資源共享庫
那些“文化貿易——經濟貿易指數”較低的國家,如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曾經都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非常重要的國家,我國與他們共享許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些經過數代人的創新,煥發出驚人活力; 有些缺乏創新形式,面臨消亡危機,建議以“一帶一路”為制度構建機遇,成立專門保護組織,構建自我監督機制,糾紛解決機制和協調規范機制,共同系統梳理“一帶一路”傳統文化資源。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所說,“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丁笆濉币巹潯分刑岬降摹耙粠б宦贰眹H高峰論壇,發揮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都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文化資源共享庫一部分。
(三)大力發展“一帶一路”旅游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文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到: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互辦旅游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提高沿線各國游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游合作。
外國游客來華旅游,在境內購買文化商品本身就屬于我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的一部分?!耙粠б宦贰笔菄俗钪饕膰饴糜文康牡?,在與當地人交往過程中,能加深他們對我國的了解,進而減少“文化打折”,有助于我國文化產品潛在市場的培養。相關研究表明旅游業發展,能夠促進創意產品和服務的銷售。總之,發展“一帶一路”旅游,能有效推動我國文化產品的“走出去”。
參考文獻:
[1] 高 軒,馮澤華. 中國與東南亞共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研究——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制度構建機遇[J].東南亞研究,2015(4):46-53.
[2] 李懷亮.國際文化市場報告[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
[3] 王潔潔.入境旅游與進出口貿易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12(11):99-103.
[4] 王義桅.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161-162.
[6] 謝孟軍.文化能否引致出口:“一帶一路”的經驗數據[J].國際貿易問題,2016(1):3-13.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