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南 關持循 郭佳新 蘇美 田夢宇
摘要:現對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甘井子區、沙河口區、西崗區老年人進行調查,獲得養老意愿數據并得出調查結果,對此提出居家養老體系仍需進一步加強完善;大力發展社區醫療衛生事業;關注老年人精神生活;大力發展旅游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等完善建議。
關鍵詞:大連;居民養老意愿;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D669.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9-0126-03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老齡化挑戰,為建立合理養老體系貢獻力量。大連市自1983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43.43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4.08%,遠高于全國16.7%的平均水平。積極探索適合大連市民意愿的養老模式,建立符合民意的養老體系,是大連市養老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并隨機抽取大連市內中山區、甘井子區、沙河口區、西崗區中老年人共322人作為研究對象,在2019年1月到2019年4月之間,針對調查對象基本情況、養老意愿及養老需求的看法,獲得調查問卷322份。所有調查員均為在校課題組學生并經過嚴格培訓,采取一對一現場調查的方式,保證問卷真實有效。
三、結果
(一)數據樣本基本特征
選取有效樣本為322份,其中男性120人,女性202人。年齡40~50歲有196人,50~60歲38人,60~70有42人,70~80歲有36人,80歲以上有10人。在自理狀況方面,282人生活可以完全自理,36人基本可以自理,4人完全不能自理。調查對象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專科和本科及以上達到了總人數的2/3。(個人基本情況具體見表1)。
在家庭狀況方面,32人無子女,有子女的老年人數為190人。140人為夫妻共同居住,36人與子女一起居住,96人與老伴及子女一起居住,40人為獨居,10人與其他親屬居住。(家庭狀況具體見表2)。
(二)調查結果
1.養老意愿選擇
結果顯示,社區居家養老占比例最高,其次為旅游養老和由親屬或子女撫養的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占比10.56%,異地鄉村養老最少,僅占比4.97%。(見表3)
2.養老期望
在養老期望中,涉及生活、精神心理、社會環境三個維度。生活維度中,有87.33%的調查人群表示比較期望或非常期望健康狀況能夠在養老服務中得到改善。有88%的調查人群表示希望與家庭成員關系融洽。有83.33%的調查人群選擇了期望老年后能夠經常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精神心理維度中,有80%的調查人群選擇了希望有知心的朋友共同養老。有86.66%的調查人群表示比較期望或非常期望老年生活中能夠有一定的私人空間和自由。社會環境中,有93.33%的調查人群選擇了希望居住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另外,有92%的調查人群表示對醫療衛生條件有較高期望。
四、完善建議
(一)居家養老體系仍需進一步加強完善
從老年人的養老期望調查中可以看出,期望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仍占有很大的比例。無論是由親屬或子女撫養,聘請保姆還是社區居家養老都屬于居家養老模式,雖然添加了中青年隊伍調查,仍然表明居家養老是人群選擇養老的主要趨勢,這可能與傳統思想和文化的影響相關,居家養老可以讓人們具有歸屬感并有心理上的認同。大連市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取得了眾多業績,在全國居家養老服務中居于前列,例如中山區的“1+1+N”“林海模式”,紛紛受到全國的效仿,但由于養老服務建設中存在社會資源投入與供給不足現象。[1][2]大連市社區居家養老習題仍在積極探索與發展中,如何能讓老年人在居家養老中獲得更完善的養老服務,仍需社會各界進一步努力。
(二)大力發展社區醫療衛生事業
社區居家養老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老年人的健康服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養老期望的調查中,城市居民對加強醫療服務的期望依然很高。目前,大連市社區醫療衛生事業在積極發展中,一些老年人也在社區醫療服務中獲得了受益,例如社區每年的體檢、慢病管理,都為老年人的健康帶來服務。但是如何跟隨時代發展,真正實現“醫養結合”,也是大連市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實踐的問題。例如加大社區醫療衛生事業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將醫療衛生資料往社區下沉。樹立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的醫療服務理念,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專責人才隊伍建設,對于社區工作人員做好相關知識培訓、拓展服務功能、發展信息化服務等都是社區基層醫療服務單位的努力方向。[3]
(三)關注老年人精神生活
由養老期望調查中可以看出,調查人群中有大部分居民對老年精神生活有所期望,例如希望有知心的朋友共同養老,經常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和有一定的私人空間等方面。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伴隨著生理功能的減退而出現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某些方面出現下降、衰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針對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以及老年人的精神心理需求,開展各種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社會交往的活動,需要社會各界去積極關注。老年人精神關愛范疇可以拓展到社區以外的社會組織,例如政府建立的心理關愛專職機構、社會志愿者團隊等,還可以鼓勵社會組織招聘和培養可以從事精神關愛類的專職工作人員。為了提高老年人精神關愛水平,可建設標準化專業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社區等心理關愛機構提供精神護理質量進行定期考核。[4]
(四)大力發展旅游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
相關調查及研究表明,新型養老模式-旅游養老(即候鳥式養老)隨著老年人消費觀念的改變,日益受到老年人的歡迎。旅游養老更加適合于城市中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退休老年人,他們身體健康,樂于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來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旅游養老主要是將養老服務和旅游活動結合起來,老年人可以根據季節、氣候變化而選擇到環境更舒適的地方進行度假養老。但此方法局限性更大,只適用于身體健康、家庭條件較好的老年人。[5]由于養老產業涉及對象的特殊性,不同區域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養老需求不同,有關旅游養老產業的行業標準制定尚需進一步探索及研究。[6]大連市作為全國旅游城市之一,具備濱海城市空氣清新、風景宜人等優越條件,如何大力發展旅游養老產業,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仍需社會各界進一步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 徐 輝.社區居家養老政策優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2] 李新楠.大連市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對策研究—以中山區為例[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8.
[3] 鄭穎萱,姚家暢.北京市城鎮社區老年人養老意愿的現狀調查——北京市X社區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8(35):16-22.
[4] 華 煒.城市社區老人精神關愛的現狀檢視、發展痛點與服務策略[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6.
[5] 李春玉,姜麗萍.社區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6] 袁 露.我國旅游養老產業政策優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9):11-13.
[責任編輯: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