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陽

正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巡邏的英國皇家高地燧發槍團第二營的士兵,其上身著DPM迷彩,下身著MTP多地形迷彩

圖為防守斯大林格勒的第62軍112師上士狙擊手,其穿戴迷彩色的M41套頭帽外套和褲子,迷彩色的布局為淺棕色底襯上套印深棕色色塊
現代迷彩服的鼻祖或許是18世紀德國耶格爾部隊列裝的“森林綠”制服,但最早意識到服裝可以幫助士兵有效融入周圍環境的是英國人。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中,英軍拋棄了色彩鮮艷的紅色軍服,改著能見度更低的綠色軍服。19世紀,考慮到在英屬印度西北邊境地區(即如今的阿富汗)隱蔽作戰的需要,英國陸軍的作戰服普遍采用卡其色,以便英軍士兵能夠更好地融入周遭環境之中。
二戰期間,蘇聯陸軍步兵軍服材質為卡其布,顏色以黃棕色和深棕褐色為主。1943年,蘇軍裝備采用樺木偽裝圖案和闊葉偽裝圖案的迷彩服。大約在同一時期,蘇軍配發一種新型林地迷彩服,其在深綠底色上點綴有棕色的樹葉及枝條圖案。1944年戰爭后期,蘇軍一些部隊配發秋季迷彩服,其主要是在淺棕的底色上添加褐色斑塊。美軍則于1942年裝備15萬套叢林迷彩服。1943年,美軍為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海軍陸戰隊配發“青蛙迷彩服”,這種迷彩服圖案與青蛙保護色相近,采用雙面偽裝設計。此外,美軍為空降部隊配發叢林花斑迷彩服。
1960年代,英國開始研發四色破壞性模式迷彩服(Disruptive Pattern Material,縮寫為DPM),并于1970年代初期大量推廣到駐扎于溫帶的部隊。在DPM迷彩服的基礎上,英國科研人員為其添加更加豐富的熱帶顏色,衍生出“筆刷”迷彩(Brushstroke)。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英軍擔心伊拉克軍隊可能會穿著相同的DPM迷彩服,于是在DPM迷彩服的基礎上,倉促設計出兩色沙漠破壞性模式迷彩服。
其實,考慮到中東地區多灰土、沙塵的作戰環境,DPM迷彩服更利于士兵偽裝。美軍的相關試驗也驗證了這一點。2007年8月,在美國陸軍進行的光刺激偽裝探測試驗(Photosimulation Camouflage Detection Test)的沙漠、城市環境項目中,DPM迷彩服表現極佳。不過,在位于阿富汗赫爾曼德河谷樹木蔥蘢的“綠區”,DMP迷彩服的偽裝效果欠佳。

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法國海軍陸戰隊第1步兵團士兵,正在訓練使用FAMAS突擊步槍發射反坦克手榴彈,其身著法軍F2四色中歐迷彩(CE)服
反觀美軍,1980年代初期,美軍開始列裝四色M81林地迷彩服(M81 Woodland Pattern)。這種迷彩服是二戰之后早期迷彩服的改版,使用同英國DPM迷彩服相似的綠色、棕色、棕褐色和黑色,但是色調更加柔和。M81林地迷彩服曾在越南戰場上小范圍使用過,適合在溫帶和熱帶戰區穿著。法國緊隨其后研發了類似的四色中歐迷彩服(centre Europe,縮寫為CE)。
然而,無論是美國的林地迷彩服,還是法國的CE迷彩服,都是在英國DPM迷彩服的基礎上,采用獨特的寬闊筆畫結合羽狀的邊緣效應設計而成。

搭乘C17運輸機前往阿富汗戰區的英軍第16空中突擊大隊,中間第一排最左邊的士兵身著MTP多地形迷彩服,其余4位穿著的則是DPM迷彩服
1980年代,美軍為在沙漠、干燥戰區部署的部隊配發六色“巧克力碎片”迷彩服。在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動中,只有一些參戰美軍部隊列裝該迷彩服,到了1991年的“沙漠軍刀”行動,幾乎所有參戰美軍部隊都配發了該迷彩服。然而,戰后美軍評估認為,六色“巧克力碎片”迷彩服根據美國西部沙漠地形研發,不適合在海灣地區使用。
此后,美軍列裝三色沙漠迷彩服,即通常所說的“咖啡污漬”。實際上,該迷彩服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研發成功,但其產量很少,不足以大規模列裝部隊。美軍三色沙漠迷彩服由沙子的粉紅色、石子的米色以及淺紅棕色組成,與法軍三色沙漠迷彩服CE版相似度較高,但其棕色色塊比法國迷彩服少得多。美軍認為,三色沙漠迷彩服——“咖啡污漬”適用于塵土飛揚的中東沙漠環境。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時,大多數陸軍部隊配發該迷彩服。
世紀之交,加拿大研發出林地數碼迷彩服和沙漠數碼迷彩服,美國海軍陸戰隊隨即采用數碼迷彩服,并在色彩設計和圖案細節方面加以輕微調整,設計出陸戰隊叢林數碼迷彩服和沙漠數碼迷彩服。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時,部分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穿著的就是沙漠數碼迷彩服。
2005年,美軍列裝陸軍作戰服(Army Combat Uniform,縮寫為ACU)。該作戰服為迷彩服,采用通用數碼迷彩((Universal Camouflage Pattern,縮寫為UCP),其以灰綠色和淺灰色為基礎,本質上是海軍陸戰隊數碼迷彩服的改版。
ACU迷彩服的研發初衷是為所用士兵提供統一的迷彩服,然而,美軍測試后發現,結果令人失望,ACU迷彩服除了適合城市作戰環境外,不能滿足多數作戰環境的偽裝需求。
為此,美國陸軍納蒂克士兵研究發展工程中心對比測試了UCP迷彩和Crye Precision公司生產的麥迪克(Multicam)迷彩。結果顯示,大多數情況下,Multicam迷彩的偽裝效果明顯優于UCP迷彩。
大約在同一時期,英軍研究認為,盡管DPM迷彩服能夠較好適應阿富汗的作戰環境,但依然有必要為部隊配發兼顧沙漠和溫帶兩種作戰環境的迷彩服,以便為士兵提供更好的偽裝。
由此,下文展示幾種有代表性的多地形迷彩服。
Multicam迷彩
Multicam迷彩最初由CryePrecision公司設計,是一種常見的商業迷彩。這種迷彩采用大面積粉棕色、土褐色和淺橄欖綠色,輔之以較小面積的黑褐色、砂綠色和苔蘚綠色斑點。

正在操作“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的美國國民警衛隊士兵,其身著ACU數碼迷彩服
2001年,Crye Precision公司參與美國陸軍FCS未來戰斗系統的第一階段項目“天蝎計劃”(Scorpion),經過長達兩年的策劃、繪制、與前線士兵交流、測試后,該迷彩圖案最終定型,提交了名為Close Combat Uniform的迷彩方案,并申請了名為Multicam的專利。這種迷彩融入了“類視錯覺圖案”及“環境光反射”等多項技術,無論處于何種環境,都能讓穿著者與環境色、環境物體形狀達到最佳融合狀態。
起初,Multicam迷彩被視為美國陸軍通用,但由于難以負擔昂貴的版權許可費,美國陸軍決定重拾其前身——天蝎迷彩。
天蝎迷彩由美國陸軍納蒂克中心與Crye Precision公司在2002年開發,是陸軍戰斗服迷彩的競標產品之一。2009年,納蒂克中心在天蝎迷彩的基礎上設計出天蝎W2迷彩,正式命名為OCP(Operational Camouflage Pattern,縮寫為OCP)迷彩。
OCP迷彩采用8種顏色,為避免侵犯版權,色調做了細微改動,并將底色在寬的水平條帶中從淺綠色變為淺棕色。此外,OCP迷彩移除了Multicam迷彩設計中的垂直元素。

身著三色沙漠迷彩服的美軍狙擊手

阿富汗戰場上,美軍第101空降師醫療隊軍醫正在把遭到簡易爆炸裝置襲擊而受傷的陸戰隊士兵送往直升機,其身著UCP通用數碼迷彩服
英國陸軍MTP(Multi-Terrain Pattern,縮寫為MTP)迷彩由7種顏色組成,與Crye Precision公司的Multicam迷彩較為相似,但兩者采用的迷彩圖案差別較大,MTP迷彩采用枝狀圖案較多,模擬叢林背景枝葉交錯的自然背景,而Multicam迷彩采用斑點圖案較多。從色澤上看,MTP迷彩更為鮮艷,而Multicam迷彩則顯得較為黯淡。
在2015年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部分受閱方隊隊員身著多地形迷彩服接受檢閱,這是中國多地形迷彩服首次公開亮相。
此前,我軍主要列裝07式數碼迷彩服,該迷彩服采用不同顏色和圖案斑塊進行強烈對照,從而分隔人體形狀來實現偽裝。然而,由于人體邊緣在陽光下無法避免存在陰影,人體整體輪廓依然容易被發現和察覺,且07式數碼迷彩服的強烈對照斑塊容易引起視覺注意。
與傳統大斑塊迷彩服(如87式迷彩服)和數碼迷彩服(如07式迷彩服)相比,“9·3閱兵”展示的多地形迷彩服采用顏色和斑塊相融合的設計,盡可能模擬自然背景,以實現偽裝效果。從相關報道看,國產多地形迷彩的設計基于以下認知:單兵偽裝應以地面和近地面背景為主;自然背景是立體三維的;自然界的顏色是豐富多變的,比如綠色,同一棵樹在不同季節,至少存在淺、中、深3種不同明度和色度的綠色。
根據公開報道,國產多地形迷彩服在研制過程中進行了系統分析,項目組付出了艱辛努力。在單兵偽裝理論研究方面,基于單兵戰技動作分析,項目組對叢林、荒漠、林地等典型的地面背景進行了大量觀察及圖片分析;對比分析了全球20多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作戰地貌下的迷彩圖案、特點及其發展歷史。在迷彩圖案設計方面,項目組專家們奔赴多地采集典型作戰背景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作戰背景下的相關地物波譜數據,建立了各主要顏色在可見光及近紅外區的色度學指標。經過前后共30多輪的反復繪制、評價、印花、修改等,最后確定了迷彩圖案。在印花工藝方面,通過特殊手段降低了基布在近紅外波段的反射率,以滿足近紅外偽裝需求。

正在同摩爾多瓦部隊進行聯合演習的美軍機槍手,他們身著Multicam多地形迷彩服

正在拉脫維亞進行班組訓練的美國陸軍斯特賴克旅第2騎兵團3中隊,該中隊士兵身著OCP多地形迷彩服
從具體設計上看,為了實現更好的偽裝效果,國產多地形迷彩采用了4種先進的偽裝技術。首先,國產多地形迷彩通過多色漸變的設計進行更加模擬自然的偽裝,通過多種漸變色的互相穿插、泥點疊合以及淺色高光和暗色陰影的綜合運用,多色漸變迷彩的色彩層次豐富,顏色逐漸發生變化,互相疊合,邊緣輪廓趨于模糊;其次,國產多地形迷彩利用圖案的三維視錯、圖底轉換、顏色視錯設計,使得國產多地形迷彩圖案呈現出立體多層次、黃色和綠色在各自背景中出現對應色面積擴張、圖案和底色互相轉換的特點,這避免了以往迷彩圖案的強烈色彩和輪廓對比導致的視覺注意,使得國產多地形迷彩十分自然;再次是通過平衡尺寸和空間混色進行偽裝;最后是通過光譜反射率的分散性進行光譜偽裝。
經過上述4項偽裝技術的綜合采用,國產多地形迷彩使得人體外形輪廓模糊并融于周圍環境,能夠適應林地、荒漠、城市等多種地形或者具有多種地形特征混雜的開闊作戰背景的偽裝需求。
國產多地形迷彩服,還具有高強、耐磨和良好的色牢度等理化性能。其中,多地形迷彩阻燃作訓服,采用自主研發的低價易染色、多纖維混紡阻燃面料,性價比高,解決了阻燃面料成本高、不易染色的難題。
相較傳統迷彩服,多地形迷彩服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據統計,純粹的單一地形地貌較為少見,較多的是城市、沙漠、叢林、山地等地形交錯的“過渡”地形,傳統的專用地形迷彩在這種“過渡”地形上,偽裝效能將大大降低。同時隨著戰爭的推進,單兵所處地域不可能一成不變,例如兩棲登陸部隊沖灘時,將在短時間內跨越海洋、灘頭、城市、森林等多種地形;又比如特戰分隊乘坐直升機等載具,在敵縱深采用“蛙跳”戰術推進時,也可能在短時間跨越多種地形、地貌,可以說單兵所處的作戰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拘泥于單一色迷彩,將極大增加士兵作戰風險,更有可能會嚴重影響戰斗的組織與實施。相較于單一迷彩,多地形迷彩的偽裝效果在特定作戰環境下可能會稍顯遜色,但普適性很高。
以美軍為例,在阿富汗戰爭中,水泥灰色的UCP數碼迷彩暴露出其存在的缺陷:身著UCP迷彩的美軍士兵遇襲率遠高于其他盟國士兵,而且無論是在光禿的土地上還是充滿植被的草叢里,灰綠色的UCP迷彩都會顯得格外明顯,前線士兵反饋意見中特別強調,在淺色系迷彩服襯托下,士兵們隨身穿著的深色防彈背心或其他包具更加明顯,非常容易暴露行蹤,不利于隱蔽出擊,這導致駐阿美軍對UCP迷彩抱怨不斷。隨后美軍通過調查發現,多地形迷彩的偽裝效果在各種作戰環境下都比較出色,而且對于各種技術偵察手段也有很好的干擾能力,整體隱蔽效果較為出色。

身著MTP多地形迷彩服的英國皇家炮兵隊員,其正在阿富汗拉什卡爾加地區為突破開闊地的第四旅偵察部隊提供火力掩護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亮相的國產多地形迷彩服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亮相的國產多地形迷彩服
采用多地形迷彩,不僅可以簡化服裝迷彩配色方案,取消冬夏兩季迷彩、大大減輕后勤保障壓力、降低迷彩服配發的經濟成本,還可以大大提升后勤保障效率,增強部隊快速反應能力。比如,我軍現役迷彩種類繁多,不僅各軍兵種不同、顏色各異,同一個軍種之內往往也需要配發不同種類的迷彩以保證作戰效果,這導致后勤保障工作繁雜,效率較為低下,對于有限的保障資源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現有配發的相關作戰裝備裝具,如頭盔、防護攜行裝具、背囊等通常是針對不同的季節區別配色,但由于配發總量有限,往往一個裝具只有一種配色。結果在使用期間導致服裝裝具不同迷彩相互沖突,反差明顯,喪失了迷彩的偽裝效能,易暴露目標。采用多地形迷彩之后,可以統一服裝與裝具的迷彩配色,使服裝裝具之間更加協調一致,增強偽裝效果。
雖然采用多地形迷彩具有一定優勢,但其作為一種通用迷彩,在特定環境中的偽裝效能與專用迷彩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并不存在包打天下的“萬能迷彩”,需要結合實際任務需求具體選擇。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