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勝利
我的嬸娘是位滿頭白發的小腳老太太。打我記事時起,從未見過嬸娘跟任何人生過氣,也從不高腔說話。她總是那么慈祥善良,讓人敬愛。嬸娘一生養育了5個子女,長大后個個德才兼備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嬸娘家也一直是縣、鎮、村評選的“五好家庭”,是全村人學習的榜樣。
有一年春天,我爬到土壕邊的樹上折槐花,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摔進了深深的城壕里,臉和腿被劃破了皮,褲子也撕裂了一個大口子。我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嚇得不敢回家,只好躲到嬸娘家里。天黑了,母親到處找不見我,便來到嬸娘家,看見我光屁股藏在嬸娘身后,嬸娘正在給我縫褲子。母親一下子就明白了,操起地上的笤帚就要揍我,嬸娘眼尖手快一把就給攔住了。那時候,母親年輕,平時農活很忙,根本沒有時間跟我們講道理,兄妹們誰要是犯了錯,就得挨一頓飽揍。那天,嬸娘給母親講了許多如何教育我們的話,從那以后,母親就很少再揍我們了,慢慢的,母親的脾氣也變得好多了。真沒想到,嬸娘的言傳身教竟然改變了母親的脾性。

那時候,農村的生活物資十分匱乏,一個院落里常常住著兄弟叔伯多個家庭。婆媳之間、兄弟之間、鄰里之間經常會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只有嬸娘家的院落里永遠安靜和諧,所以村子里不少當了婆婆的人都喜歡找嬸娘訴說、討教。有一次,村東頭一個老太太想在兒媳婦跟前耍大牌使威風,結果婆媳倆大吵一架。吵過后,老太太感到委屈,就找到嬸娘家連哭帶說,惹得一群娃娃跟著看熱鬧。嬸娘一直安慰這位老太太,等她情緒穩定后才規勸說:“老姐姐,別委屈啦,你還以為現在是舊社會嗎?舊社會的婆婆才對兒媳婦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這一套在新社會根本行不通!以后也別老想著自己幾十年媳婦熬成了婆,就可以在兒媳婦跟前指手畫腳、作威作福。現在是新社會,兒媳婦每天要參加集體勞動,我們做老人的,就應該幫助她們管好娃娃、做好飯,讓年輕人好好掙工分,把自家的日子過好。咱們做老人的,以后一定要改變老觀念,自己改變了,媳婦對你的態度自然也會慢慢變好。”嬸娘接著又說:“你要記住,要得好,老做小!你把媳婦當做姑娘愛,家中笑聲天天來!”最后,說得老太太不但消了氣而且心服口服。
上世紀80年代,農村大部分人的生活還不富裕,每到開學季節,好多家庭都為娃娃的學費愁眉不展,嬸娘就把兒女們孝敬她的錢悄悄拿出來,主動幫扶那些有學生的困難家庭。前些天,村子里一個“解放腳”的老太太還在四處傳揚嬸娘對她家的幫助與救濟。她說,當初要不是嬸娘借給她錢,她的兒子或許到現在還在打光棍。
一個普通的古典式的農村老太太,在離世十多年后還有鄉鄰不停地念叨她、贊美她、懷念她,不容易!如果用我們今天的說法,那么嬸娘就是一個合格稱職的思政課老師和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