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兵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要素。一個地方的產業之爭、經濟之爭和潛力之爭,最終都會落腳于人才之爭。近年來,各個地區都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精心構筑“人才洼地”,識才、愛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初步形成。
然而,引好才容易,用好才卻難。很多地區經常是“一引了之”,把人才引進的政策側重于戶籍、補貼等方面,卻忽略了人才最看重的發展前景,沒有能夠及時有效對引進人才進行分類化管理和個性化使用,無形之中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
“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在具體使用人才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不同崗位的需要、對人才的不同要求,科學地選拔、使用、培養和激勵人才,將不同的人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使人才發揮出自身的最大價值,實現知人善任。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領導者只有諳知其能,避其所短,用其所長,才能使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精英。如果誤將這些人才放到他們未知的領域,或者去做他們能力不及的工作,人才可能就會淪落為“庸才”。
把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不僅是對人才的最大尊重,也是對人才資源的最大珍惜,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發揮人才最大效用的有效舉措。無論單位還是個人,都應當認清這樣一個事實:現實生活中無所不能的“全才”少之又少,作為領導,如果發現把人才用錯了地方,就要勇于糾正,根據其才能和特長進行合理調整,以免造成人才資源浪費;作為個人,通過努力后發現確實不適合現有職位,就要拋開“面子”和名利,勇于承認“我不行”,以對單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向領導建議為自己換個崗位,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智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