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褚慧娟 呂娟 崔瑞輝
8月的驕陽下,有這樣一處施工現場,遠離都市、背靠青山,聳立的塔吊、高高的混凝土料倉、來回穿梭的工程車輛和設備運輸車輛,都見證著現場的日新月異;有這樣一群人,皮膚黝黑,衣服上帶著淤泥點子、混凝土點子和汗水浸透的白點子,用腳步丈量著現場的每一寸土地。
這里,就是位于濟南市章丘區弓角灣村,已被納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和濟南市2018 年度重點項目、濟南市2019 年度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項目,被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稱為濟鋼二次創業的“生命線”工程——濟鋼環保新材料產業園。
該項目主要產品是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和高端環保熔劑、脫硫劑及高端鈣產品。根據設計規劃,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0 億元以上。一期二期全部建成后,可安置二次上崗職工400 多人。這一項目凝聚著黨和政府對濟鋼產能調整、職工二次上崗的關懷,也凝聚著濟鋼轉型發展的希望。
如果說濟鋼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是一部宏大的樂章,那么,資源獲取、項目拆遷、項目建設就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三部曲。
“特別驚險!如果這個項目的確定再晚半個月,省里的土地資源數據庫被‘凍結’,我們就無力回天了?!睗摥h保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副總指揮張先勝說起項目的獲取經過,依然面露緊張。
隨著國家對礦山治理的深入、天然河沙限采等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城市建設規模的加大,綠色建材成為建材市場的緊俏產品。2017 年6 月上旬,濟鋼環保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啟動。產業園區所在的地區不是建成區,從當年7 月1 日開始,國土資源部要進行土地規劃和礦山資源規劃調整,所有的土地資源數據將被“凍結”,當時留給濟鋼僅有半個月的“窗口期”。
此時章丘區土地規劃已經完成上報,如果在半個月內政府不重新調整土地規劃,這個項目至少要延期兩年。
“兩年之中,項目會有多大的變數?審批時間怎樣向職工交代?”很多問題在產業園領導的腦中盤旋。
半個月內完成這個任務,走常規流程是不可能的,必須打破常規、全力以赴。
為完成土地規劃任務,產業園項目副總指揮張先勝、閻貴斌帶領團隊成員24 小時倒班連軸轉。在集團公司戰略發展部和濟鋼規劃發展部的大力協助下,緊鑼密鼓地進行材料準備、梳理流程、路徑選擇等一系列工作。
園區涉及500 余畝土地,土地資源使用權的獲取超出了章丘區的審批權限。他們不停奔波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三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進行數據申報和調整。有時候,他們在政府大廳一等就是幾個小時,和保安熟識了,保安會主動讓他們到保安室坐著等,并贊嘆:“你們真有毅力,真負責任!”省領導和濟南市相關領導對濟鋼產能調整工作高度重視,作出批示,相關政府部門對這一涉及濟鋼職工安置的項目一路“綠燈”。就這樣,終于在有限的“窗口期”內完成了規劃調整,為后續資源獲取提供了條件。

建設中的濟鋼環保新材料產業園(攝影/李建輝)
規劃形成了,為了獲得礦山資源,他們又開始跑礦權,協調省、市、區國土資源部門調整礦產資源規劃,設置采礦權。
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項目團隊最終以協議出讓方式獲取礦山資源1.11 億噸,為濟鋼環保新材料產業園的早日開工建設奠定了基礎。
“征用土地、搬遷村莊涉及百姓生活和切身利益,是產業園項目中最復雜的工作之一?!遍愘F斌接觸征地工作后,深切感受到征地不是簡單的工作,拆遷到處是波折。
沿著經十路向東走,在濟南和淄博的交界處,驅車向南3.9 公里,就是濟鋼環保新材料產業園。3.9 公里的道路,在項目建設之前,沒有水、沒有電,全部是荒坡地。
2017 年冬天,一場大雪過后,到處白茫茫一片。閻貴斌等人來到這里進行測點,雪沒到小腿肚,他們踉踉蹌蹌地朝前走,一個點一個點地進行標記。
“山上有蜱蟲,會咬死人。你們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不能為了項目搭上命?!边@是2018 年8 月,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清點山坡上的樹木前發生的一個小插曲。當時社會上流傳著蜱蟲咬人致死的傳聞,項目所處的山坡恰恰就有蜱蟲,造成很多清點樹木的職工思想不穩定,害怕上山被蜱蟲咬到。
為徹底打消大家的顧慮,閻貴斌連續兩周帶著大家,分成8 個組,一組4 個人,穿著長褲長袖、戴著帽子,褲腿、袖口處全部用透明膠帶封起來,“全副武裝”上山清點樹木。每人還要背著水背著干糧,徒步上山過嶺。一天下來,大家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最終,歷時100 余天,他們把3 個村的樹木全部清點清楚,共清點樹木近10 萬棵。
在35kV 線路的拆遷工作中,項目方和村委會開會后確定大體路線,再實地進行勘察、走線。但到了真正走線的時候,老百姓又出現了不理解、不配合的現象。
“一方面,墻上貼著國家的政策,寫得明明白白,是理;另一方面,還送油、面、雞蛋等,是情。”情理結合,產業園項目部全力推進項目拆遷工作。
為確定該線路的最優走向,他們10 余次對沿途13個村的地形實地查看,最終規劃出了路徑最短、施工難度最小的14 公里線路。相比之前設計的17 公里,減少投資300 余萬元。
為了使項目盡快開工建設,項目組成員輪流吃住在現場,解決各類問題。他們先后組織召開專項研討會40 余次、溝通談判120 余次。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踏實細致的工作,解決了土地流轉和征用中的60 余項難點和關鍵事項,實現道路征地90 畝、建設用地518 畝、流轉土地2600 畝、礦山租賃2000 余畝,保證了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工。
“環保新材料產業園承載著上級組織對濟鋼二次創業的重托,凝聚著濟鋼廣大干部職工及家屬的期盼。我們寧可掉10 斤肉,也要把工程保質量、保安全、保工期干好!”簡易的施工板房里,濟鋼環保新材料公司經理王明勤的話擲地有聲。他的眼睛里布滿血絲,工作鞋上沾滿泥土。
為實現2019年9月30日全線貫通聯動試車的總目標,濟鋼環保新材料公司運用極限思維、推進極限管理、追求極限目標,自6 月下旬開始,打響了一場“大干100天,打贏全線貫通聯動試車攻堅戰”的勞動競賽。
“在家待崗快兩年了,天天盼著上崗。這不,終于提前上崗了,有活兒干就是最幸福的事兒!我們把工期往前趕一天,在家等待上崗的同事們就早一天安心?!痹摴緳z修車間職工侯杰說。
侯杰是原爐料公司轉崗來的鉗工,作為設備維修工,他被安排提前上崗,進行設備的安裝。侯杰介紹,待崗期間,維修工找活兒還相對容易點,但大多是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的活兒。還有一些職工由于缺乏技能,只能從事保安或快遞員等門檻較低的工作。正是因為體會到了找工作的不易,大家格外珍惜現在的崗位。
為了讓維修人員提前熟悉設備,項目部派維修班的職工去埠村石灰石礦實習一個月。礦上白天生產,晚上檢修。為了充分利用檢修時間學知識,維修人員主動提出:白班生產時學到的知識少,要晚上加班進行學習?!拔覀兪菑S里的第一批設備維修工,不學點真本事,怎么維護好新設備?對得起這個來之不易的項目嗎?”侯杰說。
“我現在的工作,是為自己的將來干的,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痹摴矩撠熓┕けO督的職工宋軍表示。為了確保施工質量,該公司在由專業監理公司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理的情況下,組織職工對施工過程進行全程跟蹤,及時發現、糾正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打混凝土時,必須振搗充分才能保證質量。每次施工方填充混凝土時,宋軍總是在現場盯著,要求施工方必須進行徹底振搗。這樣一來,就增加了施工方的工作量。施工人員嫌他事兒多,宋軍義正辭嚴地說出了上面那句話,把對方“震”住了。
“我感覺我的工作很神圣!”職工柴政剛一臉自豪。他負責篩回填土,幾個月來的露天作業讓他的臉曬得黝黑,襯得牙齒格外白。柴政剛家住濟南市高新區,每天清晨5 點多就開車往工地趕,回到家要晚上八九點鐘。他介紹,用于回填的土,必須篩除土中的石塊等雜物,土篩得越細,夯得就越實,回填質量就越好。這是個體力活兒,要想仔細,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無論太陽有多曬,他都是嚴格按照標準,把土篩細。“我們現在的工作是打基礎?;A不牢,地動山搖?!?/p>
在環保新材料產業園的建設中,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各攻堅組組長以工地為家,多次因為施工任務緊張,主動留在工地,不顧蚊蟲叮咬,睡在簡易的板房里;周六、周日大家義務奉獻,無怨無悔。剛剛被派遣到施工現場的黨員,在40 米高的成品庫爬上爬下。該公司返聘的負責土建施工的濟鋼內退職工朱春亭,經過與圖紙比較,發現一篩工地基礎施工中施工方少放了兩根鋼筋,他及時要求施工方進行整改,避免了質量事故。環保新材料公司對他這種高度負責的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并獎勵1000 元。
正是因為切身體會到產能調整的斷腕之痛,所以大家格外珍惜濟鋼二次創業的“生命線”工程,愿意為它付出。一顆顆感恩的心,匯聚成強大力量,推動著濟鋼環保新材料產業園的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