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
近日,知名獨角獸企業、美國共享辦公巨頭WeWork因估值慘跌,撤回上市申請,創始人兼CEO被解雇,事件震動全球資本市場。曾與WeWork同列“超級獨角獸”的Slack、Uber及Lyft估值同樣表現不佳。
而胡潤百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僅新產生36家獨角獸,數量下降了30%,風投對潛在獨角獸企業的追捧力度明顯下滑。
作為全球IT業的兩大巨頭,中美兩國的獨角獸企業明顯多于其他國家,兩國企業近期表現具備一定的趨勢性意義。獨角獸企業在上市前的一級市場估值,容易被一筆沖動熱錢抬高。投資人群體將單筆沖動投資當作整個市場的“合理估值”,并以此為據對類似公司進行投資。獨角獸企業數量的爆發,與這種估值邏輯關系很大。而一旦到了二級市場,面對數量眾多、相對理性的出價者,獨角獸如果沒有亮眼的高增長數據配合,這種邏輯就可能破滅,繼而對一級市場估值形成壓力。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領域的高增長似乎成了常態,帶動了整個科技創投行業的樂觀情緒。投資人甚至認為高增長就是一切,拼命擴大用戶數量,越投資虧損的企業越光榮,投的錢必須快速花完。隨著互聯網用戶數量增長逐漸減緩,全球經濟陷入不景氣,中美兩國經濟增長也面臨壓力,行業樂觀情緒退潮。投資人的關注焦點也轉移到較為傳統的企業評估指標。
在熱潮期,相當多中國本土資金沖進創投領域,近來紛紛付出慘重代價。一些創投基金投資打了水漂,標的企業因為錢來得太容易而缺乏細致的經營計劃與行動,不少還行走在金融犯罪邊緣,近來被大力整頓。
即便如此,中美仍然是科創投資界的兩大市場,盡管近來增長速度有所降低,但每年仍會有相當多數量的獨角獸企業崛起。在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熱門領域,有一批勢頭良好的中國獨角獸企業,即使在大潮退去之后,仍然經得起考驗。
不難發現,那些與重大技術突破相關、真正具有技術背景的企業,在目前中國空前重視科技進步的大環境下,將迎來很好的發展機會,基本不會受風投退潮影響。也有一些接地氣的企業,真正深入到居民消費生活中,快速發展出了成熟業務,雖然硬的技術含量未必有多高,但也有足夠充分的發展空間。而那些科技含量不足、僅僅空談夢想的初創企業,當初在鬧哄哄的氣氛中拉到了投資,現在在現實打擊中迅速沉淪,也是正常規律。
市場從一輪又一輪不停吹大估值的運動中解脫出來,眼光聚焦于企業經營的現實表現,有利于企業沉下心來真正著眼于市場和科技。依托更理性的環境,中國仍然是獨角獸誕生與發展的沃土。▲(作者是科技與戰略風云協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