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人
宅在家里的時候,養成了時不時望望窗外的習慣。這棟百年公寓的園子已比原來小多了,還有幾十棵樹,如槭樹、桂樹、矮生杜鵑、梅樹、水杉、桐樹等,石榴樹和香椿樹是有一家住戶自己種的。道路兩側各有一片草坪。鳥的種類也不少,我只認識白頭翁、烏鶇,還有司空見慣的麻雀。
今年仲春的某一天,我照例望望窗外,卻吃驚地發現一只大尾巴松鼠端坐在靠窗的香椿樹上,兩只前爪捧著一枚干果送到嘴邊啃食。見到我在看它,便躥到遠處的一棵桐樹上,但我還是隱約看到它繼續啃干果的剪影。
記得初識松鼠是在吳哥窟外的一棵樹上,個頭較大,胸腹部兩側仿佛鑲著白色的條紋花邊。后來在印度也看到過幾只,那是在赫赫有名的卡修拉霍神廟,神廟周邊有一個很大的花園可以冥思。印象中松鼠喜歡待在林木森森的郊外,沒想到現在松鼠竟跑到上海市中心的公寓花園里來棲身了。
它一身褐色的毛發,與樹皮的顏色接近,應屬黃山松鼠一脈。那松鼠啃的干果,是去年夏天石榴樹上結出的果實,因為太小,沒有人去摘食,掛在樹枝上已經又干又黑了。可憐的松鼠竟拿它們來充饑,能有什么營養呢?想必花園里沒什么可供它果腹的了。我便把早飯吃的面包掰了幾塊放在靠近香椿樹的朝南窗臺上,沒多久就吃光了。
從此,我天天可以看到它在遠近樹上邊跳躍邊窺視的身影。我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在這窗臺上放點吃食,除了面包,還給過花生、開心果、麻花、薯條和切開的白煮雞蛋。后來干脆就把這窗臺命名為“松鼠食堂”了。

在這松鼠光臨過食堂三四天后的一個傍晚,只見另一扇窗戶外,有兩個松鼠腦袋緊挨著,兩對亮眼齊刷刷地朝里張望,正好與我對了一下眼神。這就解開了幾天來的疑團,一切盡在不言之中。原來花園里住了一對松鼠情侶。松鼠先生前幾天是來打前站的,現在帶了松鼠女友認路認人來了。第二天看到來食堂的松鼠個頭小了一圈,身材也苗條了一些。因為食堂地盤小,松鼠尾巴大,需要輪流進食,但松鼠女士來得更多。有時見到一個在窗臺上吃,另一個爬在香椿樹上看著。它沒有下來吃一口的意思,像是在做保鏢,又像在秀恩愛。
松鼠食堂開放幾周后,在花園野生動物界里已經名聞遐邇了。麻雀嘰嘰喳喳地來啄幾口,常常把食物弄得掉下去。黑羽黃嘴的烏鶇一般不靠近窗戶飛行的,現在卻經常有意無意地掠過松鼠食堂。它們的飛行技術高超,在滑翔時就直接把食物叼走了,根本不需要停留。有一天我看到了驚悚的一幕,只見烏鶇慌不擇路地在桐樹的枝葉間跳躍,似乎忘記自己是長著翅膀的,而后面追逐的正是松鼠先生,顯出怒不可遏的樣子。那幾天我差一點成為福爾摩斯兼動物行為心理學家了。
松鼠作為哺乳動物,是很通人性的。有時我睡回籠覺剛剛醒來,尚未布下食物,它會從樹上跳到空無一物的窗臺上,站著朝里張望,甚至觸碰一下玻璃窗。或者在樹和窗臺間來回跳躍,發出飯點已到的信號。我即使饑腸轆轆,也得先滿足它們的食欲。松鼠情侶對我家居室的外部環境似乎了如指掌,往往通過窗下電纜線的過渡,跑遍所有窗臺,邊跑邊透過窗戶朝屋內偵察。也許它們直覺室內會有更多好吃的,想突破玻璃防線,以便隨時開吃。
有一次我從外面歸來,只見一只松鼠爬在我家窗戶的外墻上,另一只則爬在電梯間窗戶的外墻上,呈合圍之勢。我還在東面窗臺和窗戶的90度夾角處,發現一張長方形的樹皮,手掌一般大,且邊緣十分整齊。風不可能剛好撕下一塊齊整的樹皮再吹到這個夾角吧?那只可能出于一個動物精靈的巧妙安排,以防被風吹走。
在我們花園的野生動物中,黃鼠狼是個狠角色。前兩天一只能說會道的八哥被咬死在鳥籠里,排查下來兇手就是它。我認為心靈手巧的只有嚙齒類松鼠,它才有不可小覷的“手藝”和智商。對于松鼠來說,樹皮是用來食用的。另外,松鼠如果迫不得已要下水,那么樹皮就是船,它自己的尾巴就是帆和舵。這是18世紀法國博物學家布封聽人說起記下來的。“回報”在動物和人的關系中,并不罕見。我知道一個最近的例子,一只接受過喂食的流浪貓,有一次銜了兩只麻雀放在女施主的腳邊。在眼見我供養的松鼠更懂事后,我就更加盡心了。
開辦松鼠食堂后,拍攝松鼠成了手機攝影的一項內容。它們的動作十分靈巧,彈跳力驚人。為了吃到食物,會先趴在靠近窗臺的香椿樹上觀察一番,移動時如超模走秀,腰肢婀娜,鼠步優美,翹起的大尾巴在陽光下一片金黃。有一次突然發現拍攝對象變小了,我推斷今天來吃食的是一只小松鼠。果然過幾天看到一家三口同時坐在香椿樹上,眼巴巴地望著窗臺。由此我迅速推理探案:一開始松鼠情侶沒有同時出現,是因為松鼠女士在窠里坐月子并哺育小松鼠。
后來在松鼠先生的陪同下親自到我開辦的食堂大快朵頤,其實是為了回窠里給小松鼠更多的營養。現在小松鼠已斷了奶,可以外出自己覓食了,而松鼠食堂就提供了現成的食物。當時我認定花園里住著松鼠家族的三口之家,沒料到一個月后驚人的一幕又出現了,因為我拍到前來進食的是更小一號的小松鼠,陪伴它來的是它的親哥。
松鼠一胎可生幾只,第二只小松鼠生性活潑,膽子很大。往往食堂剛剛開張,它就從樹上跳下來一頓猛吃。常常一口氣可以吃好幾塊小面包,順帶吃幾顆葡萄。任拍不動氣,絲毫不怕生。既然它可以在窗臺上停留到吃光為止,就干脆拍個小視頻吧。雖然只有10秒的時間,它捧著食物小嘴巴快速開合的動作很萌,配上合適的樂曲發到微信朋友圈,觀者都連呼可愛。小小松鼠胃口大,心也很大。有一次見它嘴里吃著一塊,身體壓著一塊,尾巴彎成圓圈再圍了一塊。它還不懂得謙讓,完全率性而為。
它哥有時也來吃一塊,但從不與它爭食。多么和諧快樂的四口之家!但我知道斷奶后的小松鼠總有一天要獨立生活的,這意味著它們將自立門戶。但只要有松鼠出現,不管是誰,我的松鼠食堂永遠向它們開放。只是不提供住宿,因為我不收養寵物,它們必須是在野外不斷放飛自己的快樂生靈。
陸游《初春幽居》詩云:“茂林處處見松鼠,出圃時時聞竹雞”,“老民不預人間事,但喜農疇時可犁”。現在城市綠化率增加,生態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造成野生小動物遷徙到城市安居與人為鄰的新的態勢。我之所以開辦松鼠食堂,目的也是為它們補缺,但我不會過多提供食物。松鼠是根據食物的豐度來調節自己的繁殖節奏的,我認為一年一次可以保持花園內的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