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統一
從理論邏輯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根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學說和群眾學說的傳承與深化,是對黨的群眾工作理論和工運理論的豐富與發展。同時,理論邏輯除了理論淵源外,還有理論本身的內在邏輯及其自洽。
從歷史邏輯看,習近平總書記是在深入考察我國工人運動史、黨的歷史基礎上,總結了黨領導工人運動和群團工作的成功經驗及挫折不足,也汲取了國際工運史的教訓啟示,始終從歷史的長河中來考量,總結規律,鑒古知今。
(二)勞動情懷與人民情懷的統一
從勞動情懷來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從關于勞動的論述為邏輯起點的;他多次深入一線看望普通勞動者;他還將勞動作為共產黨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徑、保持政治肌體健康的重要手段、發揚優良作風與自覺抵御“四風”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的勞動情懷既根植于他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深刻理解與洞察,也根植于長期的勞動實踐。
從人民情懷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是人民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對工人階級的關心,對產業工人隊伍的重視,對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維護,對普通勞動者的關愛,都體現出他深深的人民情懷。
(三)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與辯證思維的統一
從戰略思維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從黨治國理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來看待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論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不能變,論證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顯示出論述的徹底與真理的力量。
從系統思維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將工會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看待,強調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一個都不能少;在解決工會等群團組織存在的問題時,也是著眼于系統思考,從機構設置、職能定位、運行機制、隊伍建設、制度保障等全方位著手,切實破解“四化”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從創新思維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比如勞動創造幸福,弘揚勞動精神,推進產業工人隊伍改革,工會工作與黨治國理政的關系,工會服務大局與服務職工的統一,保持和增強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推進工會改革等。
從辯證思維來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時時閃現出辯證的思想光芒,比如,關于服務大局“公轉”與服務職工“自轉”的論述,關于堅持黨的領導與支持群團組織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論述,關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與正確引導職工不合理訴求的論述,關于既不能忽視甚至壓制群眾意見和呼聲、又不能迎合群眾中不良情緒的論述,等等。
(四)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的統一
從目標導向看,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目標為引領,凝聚起廣大職工群眾的共識。比如,從國家層面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從工會層面提出要把工會真正建成“職工之家”、讓工會干部成為最可信賴的“娘家人”等。
從問題導向看,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長期困擾工會發展的問題,高屋建瓴、提綱挈領,作出了深刻的論述。比如,關于群團組織脫離群眾的問題,群團組織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問題,黨與工會關系問題,工會基層基礎及有效覆蓋問題,工會維權陣地問題,工會干部能力與作風問題,等等。
從需求導向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工作,把群眾意愿和呼聲、困難和問題了解掌握起來,把準群眾需求的脈搏,不能以主觀感受代替職工的真實需求,實實在在搞好服務,服務群眾做得怎么樣要讓群眾說了算。
從效果導向看,習近平總書記一向崇尚實干,不尚空談,強調工作的落實落地。比如,強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要解決認識問題,更要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只當口號喊、標簽貼,強調群團組織不能只喊口號而不做有聲有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