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強調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8月8日人民網)
點評: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社會信用體系則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
近年來,我國陸續建立一項項制度,讓守信者和失信者越發涇渭分明。但也應看到,盡管社會信用體系在逐步完善,整體上卻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碎片化狀態。
有信者,行天下。可以說,誠信之花,根植于深厚的社會土壤;誠信建設,仰賴全社會的集體力量。讓“失信受罰”和“守信獲益”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才能切實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