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

哮喘是呼吸科臨床上較為多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近些年,由于環境污染等因素,致使哮喘的發病率、致死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命健康。迄今為止,該病還沒有較好的治療辦法,但科學、規范地治療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的控制,而且對患者的學習、工作及日常生活有著積極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哮喘?哪些人易患哮喘呢?哮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哮喘又應如何治療呢?
哮喘的定義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屬于氣道較為多見的一種非特異性慢性疾病,該病與感染無關,因而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兒童、老年人、肥胖、過敏體質和有家族史的人是哮喘的易患人群。哮喘的治病機理較為繁雜,與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異常和過敏反應相關,簡單來說,即使氣道敏感或過敏,繼而產生往復發作的氣促、胸悶、喘息等癥狀,通過治療這些癥狀可迅速緩和或自行緩和。
哮喘的臨床表現
哮喘的典型表現
哮喘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有呼吸困難、氣喘、咳嗽及胸悶等癥,發病前夕常有眼癢、打噴嚏及鼻塞等癥狀,嚴重者可呈現低氧血癥及呼吸困難。而有時咳嗽是其唯一的表現形式。以凌晨或夜間發作且較重是其臨床主要特點。該癥狀能夠在幾分鐘內發病。一部分癥狀能夠自行緩和,而多數需及時治療,以緩解癥狀。發病時患者的兩肺在呼氣時有哮鳴音出現,且呼氣時間較長,患者在呼氣、吸氣相時均有干啰音出現。嚴重者可呈現哮鳴音不見、呼吸音較低,在臨床上稱之為“肺靜止”,這說明該患者病情已進入危重狀態,極有可能呈現呼吸暫停。而在不發病時與常人無異。
哮喘的分期
哮喘可分為臨床緩解期、慢性持續期及急性發作期。臨床緩解期主要是指沒有經過治療或經治療后,患者的體征及表現消失,其肺部功能已恢復至發病前狀態,且已連續超過12周;慢性持續期主要是指患者7天內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胸悶、氣急、喘息等癥狀;急性發作期主要是指患者隨時可能會出現喘息等癥狀。
哮喘的分級
依據病情的輕重程度不同,將其分為急性發作時嚴重程度分級、控制情況分級、病情程度分級。
哮喘的治療
哮喘屬于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病變之一,此類病癥多與個人及家庭過敏史相關,患者常常對寵物毛、花粉及塵螨等過敏,同時易伴有過敏性鼻炎等癥狀。該病現今并無較好的治療方式,以控制為主。該病本身是能夠駕馭的疾病,當前使用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三位一體的方式,即社會宣傳、醫生、家庭及患者本人。
其一,對發病原因予以消除,防止患者接觸可能致使其出現哮喘的各種誘因。
其二,對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應進行有效地控制,及時對患者進行氣道痙攣的緩解。患者需長期、有秩序地吸入一些長效的吸入性激素,與長效的β2受體激動劑進行聯合使用,使其低血氧癥得以糾正。對氣道黏液進行去除,并運用抗哮喘類藥物,同時遵醫囑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以免呼吸道感染;對患者采取吸氧措施,可使其低血氧癥得以有效緩解。此類疾病患者應每隔3個月去醫院進行復診,同時使用峰流速儀對病情進行監測。
其三,排痰處理,對患者采用霧化吸入式化痰劑,必要時可采用輔助排痰(人工)。
其四,重度哮喘患者的治療,針對此類患者,需及時進行搶救,且需住院觀察。
其五,慢性持續期患者的治療,依據長期治療分級措施進行調整治療,保持患者的病情控制程度,可適當選用脫敏方式,以加強患者的體質,同時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選用哮喘類藥物,以實現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