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
不少女性在冬季總會有手腳冰涼的問題。
“白天在工作的時候還好,晚上睡覺的時候最難熬,要是不用熱水袋或是暖寶寶的話,睡一個晚上腳都熱不起來。”有的女性出門往往是里三層外三層地裹著,可是身體還是感覺一直有冷風灌進來。
走進各大醫院的中醫診室,類似困擾和疑問的患者還真不少,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有。
還不到30歲的小雯(化名)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生大寶是在5年前,因為那會大學畢業工作不久,沒有很好的條件坐月子,產后便落下了手腳冰涼的毛病,連夏天空調房待久了都會不舒服,更別提冬天了。一直聽老人說女人生產就是一次重生,很多毛病在月子里能去掉,于是這成了她說服自己生二胎最充分的理由,可事實并非如此。
小雯生下二寶是在今年夏天,在杭州不開冷空調自然是受不了,她只能盡可能做到不被冷風吹到。再加上工作了幾年的她走上了單位的重要崗位,雖然產假有人頂替,但不少細節的銜接仍需她出馬完成,因此月子里工作電話不斷,完全沒辦法好好休息,手腳冰涼的問題也越發嚴重。
就診時,浙江省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宋欣偉教授給小雯開了一張針對性的藥方,他認為:“手腳冰涼是一種‘病。產后氣虛,加上情緒焦慮肝氣郁結,癥狀便越加明顯。”
至于為何女性更為突出,宋主任認為:一方面,中醫也認為女人是水做的,體質偏寒;另一方面,女性往往比較敏感,對于冷的體感會更明顯。
宋主任將臨床上所遇到的手腳冰涼問題大致歸為四類,并一一開出了“生活處方”:
第一類:氣虛。多發生在產后,表現為體虛乏力,往往還伴隨內分泌失調。稍微多吃點雞肉、牛肉、羊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會有幫助,比如當歸生姜羊肉湯、辣辣的火鍋等。另外,給冰涼的手腳做做艾灸也能緩解。
第二類:氣郁。表現為心神不定,合并睡眠不好,稍微一動就出汗,然后汗水把體表的熱量帶走就感到更冷。這類人按壓腳底的涌泉穴和頭頂的百會穴,每天堅持20分鐘。
第三類:漏肩風或膝眼風。這類老人需要的是每天做一些增強肌肉的鍛煉,但強度又不宜太大,以起到活血化瘀、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