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健
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溫水的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居家老人洗澡并不只是單純為了清潔身體,它也是一種享樂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為。老人洗浴要考慮其身體機能、護理能力、住宅環境、適老輔具的利用,提高本人自理的能力,并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因此,充分了解浴室和如何選擇合適的洗浴設施甚為重要。
一、常用設施
1.洗浴椅
洗浴椅的類型可分為高度可調節型、無椅背型、有椅背型、有扶手型、座面旋轉型、扶手可上調型等。選擇洗浴椅,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本人坐在椅子上的平穩度、進出浴室的方法及站立的動作等。購買洗浴椅時需考慮到浴室內的空間大小,因為有護理需求的老人對浴室空間的要求更為嚴格。
2.洗澡專用輪椅
老人洗澡專用輪椅種類很多,有在洗澡專用椅子的腳上安裝輪子的輪椅,有四輪型輪椅,有像看護型輪椅一樣后輪比較大的輪椅,還有坐面呈U型或者 O型的輪椅等。我們在選擇輪椅時必須考慮到輪椅應方便使用者向浴室的移動,保證使用者的姿勢平穩且使其洗澡比較輕松。輪椅整體是軟質地,且椅面很寬,椅背可全放平,也可變為側臥位輪椅。
3.邊近式浴缸
全開放式進出設計,為輕度失能和部分重度失能老人進出提供極大安全與便捷,可以免除抬腿跨入浴缸的困難和危險,若失能老人無法站立,護理者可以用平面移位方式幫助失能老人進入浴缸座。
4.躺式洗浴系統
躺式洗浴系統是由電動升降移動洗浴床和浴缸構成,可實現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完全躺姿態的轉移與入缸。通過升降洗浴床實現與護理床的零高度差的水平對接移位。轉移過程可根據失能老人舒適度進行體位姿態調整。到達浴缸處升高至入缸高度,與浴缸對接后下降至浴缸中,失能老人在浴缸中的躺姿態可以進行一定角度的調整。護理者可站立全方位護理,輕松高效。
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充分掌握老年人洗澡適應癥
(1)飽餐后和饑餓時不宜洗澡。飽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熱水刺激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如果老人在饑餓時洗澡,很容易感到頭暈、惡心,最好保持五六分飽的狀態。須在進食1小時后進行沐浴。洗熱水澡前,補充充足的水分。
(2)酒后不宜洗澡。酒精會抑制肝臟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的恢復。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3)勞動后不宜立即洗澡。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4)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在水溫過高時,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易出現一時性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5)發燒時不宜洗澡。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6)疾病在急性發展期不宜洗澡?;紘乐匦呐K病、高度貧血、尿毒癥、高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7)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產生的熱刺激,會使患者體內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生血管破裂。
(8)癲癇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由于大量的水蒸氣被吸入體內,使得體內含氧量下降,加之機體排出的汗液增多,電解質平衡被打亂,易造成暫時性機能紊亂,誘發癲癇。
2.老年人洗澡需要注意水的溫度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5~40℃,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夏季洗澡水溫過低會使毛孔突然緊閉,血管驟縮,體內的熱量散發不出來。尤其是在炎熱的夜晚,洗冷水澡后常會使人感到四肢無力,肩、膝酸痛和腹痛,甚至可成為關節炎及慢性胃腸疾病的誘發因素。
3.老年人洗澡注意不要過勤、時間過長。洗澡過勤,皮膚就容易變得非常干燥;洗澡時間太長,容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從而引起大腦缺血,發生頭暈現象。一般冬天洗澡一周一次,春秋天一周兩次為宜。夏天天熱出汗多,如果是體質較胖,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汗較多的老年人,洗澡次數可適當增多;但體瘦出汗少的老人則最好控制次數,特別是冬天和春秋天不出汗的時候,可以用擦澡(身)等方式來代替淋浴或泡澡。每次洗澡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
4.在老人入浴前鋪放防滑墊,防止老人滑倒。注意洗澡時不要鎖住衛生間的門,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請求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