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勝
(韶關粵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韶關 512000)
廣東省韶關粵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1#汽輪機由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制造,型號為N660-25/600/600-1(制造廠編號D66OGN1)的超超臨界、中間再熱、沖動式、單軸、三缸四排汽純凝汽式汽輪機;發電機由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型號為QFSN-660-2-22B 的水氫氫冷式發電機,于2015年7月投入商業運行。
本汽輪發電機組軸系采用雙支承方式,各條轉子由2 個支持軸承支承,軸系共有8 個支持軸承:1#、2#軸承為可傾瓦支承在軸承座上,以便在運行期間隨轉子方向自由擺動,以獲取適應每一瓦塊的最佳油楔;3#~8#軸承均為橢圓球面軸承,結構簡單,檢修方便,油膜剛度較好,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圖1)。

圖1 汽輪發電機轉子軸系
2017年5月至9月,公司進行該機組的第一次A 修,期間汽輪機發電機進行了全面解體檢修,并對軸系中心進行調整。2017年10月6日機組啟動后出現發電機7#軸瓦溫偏高現象。負荷460 MW 時7#軸瓦(發電機汽端)瓦溫為97.3 ℃超過報警值,潤滑油油溫39.66 ℃,回油溫度65.17 ℃,瓦振X 方向52 μm、Y 方向64 μm,蓋振55 μm,6#瓦溫度84 ℃,8#軸瓦溫度90 ℃。負荷600 MW 時7#軸瓦緩慢升高約4 ℃,最高達到103 ℃。
汽輪發電機軸瓦瓦溫長期偏高,極易造成鎢金材料碳化,強度降低,縮短軸瓦使用壽命。根據7#軸瓦檢修數據、運行情況以及解體檢查情況,分析瓦溫超標主要有以下2 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考慮軸瓦安裝間隙的影響。根據7#軸瓦檢修數據(表1),經A 級檢修調整,其安裝球面間隙0.09 mm、頂隙0.73 mm屬于正常范圍。軸承側隙左、右均為0.55×0.20 mm,比設計值偏小。軸瓦側隙過小,直接導致軸瓦的潤滑油進油量不足并且排油不順暢,隨著軸瓦負載逐步增加,軸瓦溫度將會異常升高,因此確定軸承側間隙偏小是導致7#軸瓦溫度異常升高的原因。解體復查軸徑與軸承鎢金接觸,發現接觸角偏大,接近60°~90°的上限。也進一步驗證了這一判斷。
其次考慮軸瓦負荷分配過重的影響。根據7#軸瓦中心調整數據,發電機汽端7#軸瓦負荷分配是調整過的,全實缸狀態下低—電靠背輪中心由修前上張口0.06 mm 變為修后下張口0.015 mm,高差由修前發電機轉子低0.81 mm 變成修后發電機轉子低0.29 mm,負荷分配從上張口變為下張口,7#軸瓦負荷分配加重,8#軸瓦負荷分配減輕。7#軸瓦屬于橢圓瓦軸承,若軸瓦負荷分配過重,軸瓦內油膜極易破裂失效,油膜破裂后軸頸局部與軸瓦鎢金干磨擦因此導致軸瓦溫度異常升高。因此,7#軸瓦負荷分配偏重也是軸瓦溫度異常升高的原因。
考慮潤滑油進油量的影響。查設備運行相關曲線,負荷460 MW 時7#軸瓦溫為97.3 ℃,超過報警值95℃;潤滑油油溫39.66 ℃,7#軸瓦回油溫65.17 ℃,回油溫度超標。軸承的正常運行主要依靠潤滑油進行潤滑和冷卻,懷疑7#軸瓦進油量不足。經解體檢查7#軸瓦,下瓦已經輕微磨瓦,而且節流孔板尺寸比設計值偏小,因此確定7#軸瓦進油量不足對瓦溫異常升高也有一定影響。
綜上所述,此次汽輪發電機軸瓦溫度異常升高的主要是由軸瓦安裝側隙偏小、軸瓦負荷分配偏重以及潤滑油進油節流孔板尺寸偏小引起的。
因機組檢修工期緊張,制定了以下處理方案并進行處理。利用機組臨停間斷盤車機會,揭7#軸瓦檢查。檢修人員提前申請發電機倒氫完畢,汽缸內缸溫度達250 ℃以下具備實施條件,立即停盤車運行、頂軸油泵運行、密封油泵運行、潤滑油泵運行。將發電機7#軸瓦、8#軸瓦潤滑油進油管加裝堵板,有效防止大量潤滑油進入發電機的風險。加裝堵板工作結束后恢復潤滑油泵、密封油泵、頂軸油泵運行,投密封油時電氣檢修配合投入壓縮空氣。盤車每2 h、180 ℃間斷投入運行,利用機組臨停機會間斷盤車進行快速處理。
對主油箱回油濾網進行檢查,觀察回油濾網鎢金情況,發現微量鎢金碎末,無法判斷是否因軸瓦磨損而引起的。清洗潤滑油主油箱回油濾網,加強濾油提高潤滑油品質。

表1 汽輪發電機組7#軸承間隙數據 mm
解體檢查測量7#瓦球面間隙、頂隙合格;側隙0.55 mm×0.20 mm 偏小,適當增加到0.70 mm×0.20 mm。檢查下瓦鎢金接觸情況約70%,適當修刮下瓦接觸面,達到75%均勻接觸,接觸角調整到為80°左右。將下瓦進油側油楔尺寸適當修刮增大,增加潤滑油回油油量(圖2)。

圖2 軸瓦修刮
根據中心調整情況以及轉子軸徑揚度數據,綜合考慮后將7#軸瓦底部減0.05 mm 墊片、適當降低7#軸瓦負荷分配,進而達到降低軸瓦溫度的目的。
解體檢查7#軸瓦、8#軸瓦潤滑油進油節流孔板,按照出廠圖紙要求進行改進(圖3):將7#軸承潤滑油進油節流孔板孔徑尺寸由Φ23 mm 調整增大為Φ27.5 mm;8#軸承潤滑油進油節流孔板孔徑尺寸由Φ20 mm 調整增大為Φ23 mm;適當增加7#軸瓦、8#軸瓦進油量,使軸瓦充分冷卻。
機組啟動后多啟動一臺主油箱排煙風機,增強軸承室內的鼓風作用帶走部分熱量,觀察7#軸瓦溫變化情況。嚴格控制汽輪發電機組潤滑油進油溫度在39 ℃以下,其余瓦溫、油溫按規程執行,通過降低潤滑油溫的方法來降低軸瓦溫度。

圖3 潤滑油節流孔板
通過對7#軸瓦檢查調整、軸瓦負荷分配微調、進油節流孔板檢查調整、降低潤滑油溫等處理措施,利用臨停機會間斷盤車進行快速處理,解決了汽輪發電機組軸瓦溫度超標的問題。降低汽輪發電機組軸瓦溫度效果顯著。此種檢修方式適用于工期緊張的搶修,經驗可在同類型機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