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運集團青島溫馨巴士有限公司 翟文靜

改革開放四十年,交運溫馨巴士公交車從單層到雙層,從使用月票到電子支付,從燃油氣到如今的環保電動車……從事公交崗位四十年的徐新華對交運溫馨巴士公交的發展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曾經擁擠憋悶的公交車輛變成了自帶空調的寬敞大巴;曾經人工的公交服務變成了智能高端信息化的便民措施……在徐新華的眼里,公交的變遷不僅演繹著企業的發展歷史,更折射了時代的發展變化。
在改革開放初期,徐新華開啟了自己的公交職業生涯,“冬天是最苦的,車輛在晚上要放水,在第二天早上投入運行前要加水,車輛使用久了,發動起來還會冒黑煙。而且噪聲大。2015 年新能源車陸續投入營運,新能源車功能好、設施全,綠色環保, “冒黑煙”的現象再也看不見了。
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徐新華開上了大貨車,常常是冬天凍得直打哆嗦,夏天又熱得一身臭汗。“現在大貨車條件也好多了,一般駕駛室里都有空調。”徐新華說。
1990 年,徐新華從開大貨車又轉崗到公交車駕駛,他回憶說:“當時,公交車每逢高峰時段站點人潮涌動,都擠得跟沙丁魚罐頭似的,這可苦壞了乘務員,賣個票要在人堆的縫隙中鉆來鉆去,沒個好身手,還真干不了這活。每到一站,乘務員還要口語報一下,不然有的乘客就會坐過站。”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轉瞬間到了2000 年,公交車也漸漸從有人售票轉到無人售票,公交車售票員也轉到了其他崗位,為了更好服務乘客,交運溫馨巴士在31 路開始安裝使用報站器。隨后,公司加快智能化信息建設步伐。2010 年,溫馨巴士又在新能源車里安裝調試了電子顯示屏。
2015 年交運溫馨巴士公司更新換代純電動公交車,在31 路這條被稱為“溫馨巴士發源地”的公交線上正式啟程。純電動公交車無燃料消耗,綠色環保,乘客乘坐明顯感覺到新能源車噪聲小、起步輕,舒適度大大提升。同時,車輛后門踏步上為殘疾人士設計了自動伸縮的電動板,以便輪椅更加方便地上下車,也省去了以往駕駛員需親自下車幫助其家人將輪椅抬上車的時間。
2016 年,此時的徐新華是一名機務科的修理技術員,他在站點檢查車輛,看見31 路候車的乘客紛紛拿出乘車卡排著隊有序上車。
“現在變化真的很大,就拿支付方式來說,十幾年前市民出行乘車基本上都是付現金,后來逐步被乘車卡替代。”徐新華感慨地說。這時一位青年人拿著手機往車載POS 機上一刷,“嘟”的一聲,顯示成功付費。徐新華說:“這個更先進,不用現金不用卡,直接刷手機!機器還是我安裝的。”
2017 年,公司加強現代化管理模式建設,升級車載POS 程序,交運溫馨巴士31 路公交車實現了“移動支付”,是同時支持銀聯云閃付、支付寶、微信、三星支付、蘋果支付等移動支付的公交線路,為外出不帶現金、不帶卡的乘客們提供便捷。
四十年來,變化斐然,成就令人矚目。今天的交運溫馨巴士致力于為市民出行提供更溫馨服務,公交車廂內便民報袋、零幣兌換盒、愛心雨傘、紙巾盒、環保垃圾桶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備有清涼油、暈車藥、創可貼的應急藥箱也“上崗服役”,此外,車內還增設了特需乘客專座、無障礙伸縮踏板等一系列溫馨服務細節。溫馨巴士的員工將一張便民出行的藍圖繪制到底,更好地服務島城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