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南公交客運有限公司 供稿
2015 年9 月6 日,早上7 點15 分,在金地自在城公交站,第一批定制公交乘客迎來了他們自己的“專車”e1-2 線路。這是南京公交首次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通過企業微信公眾號推出“個性定制”服務。
根據公交改革的要求和南京公共交通的整體規劃,站在“全出行”的城市交通系統鏈中看自身發展,以“快速銜接”為課題,不斷探索實踐,相繼推出 “高峰巴士”“定制公交”“微循環巴士” “城際旅游公交”“觀光線” 等多種個性化服務公交。
為了進一步擴大個性定制公交業務,南京公交成立定制公交事業部,專門開發定制公交業務,并提出“大膽創新、積極落實、多學活用、轉型爭先”的定制公交工作方針,開啟了全新的定制公交優點出行“南京模式”。
“主打園區”模式:2019 年6 月初,在分析調研的基礎上,為各大高新園區企業員工開通多條定制公交線路。
“社群拼團”模式:一是利用“KEPLER”地圖分析系統,探尋需求聚合點。二是以社交平臺和各類調查工具為基礎建立社群。三是讓乘客根據自己需求,參與調研、組織拼團、自助完成拼團、開線及上座率達標等一系列過程。四是設立乘客群主,自助維護社群,擴大社群的影響力,快速響應乘客出行需求。
“高校定制”模式:高校節假日學生出行需求量大,距離車站遠,攜帶行李輾轉換乘等諸多不便一直是困擾著高校和學生的問題。南京公交勇擔社會責任,推出“高校定制專線”,“五一”“端午”“暑假”之際在各大高校全面開通高校定制專線,從學校出發直達車站。“高校定制專線”在南京各大高校中反響良好。
“創新商務”模式:在滿足市民個性化出行的同時,商務定制公交在“結算和運營”實現了新突破。
打破傳統結算方式,為企業提供全額支付和托底支付兩種模式。企業托底支付模式設置了購票白名單,僅限企業內部員工享受優惠購票價格,費用不足部分由企業補貼,這種結算新模式由員工和企業共同承擔乘車費用,能降低企業負擔,深受廣大企業青睞。
在“轉思路、求創新、重責任、增效益”的定制公交“南京模式”運營下,南京已成為全國多個城市學習的范本,“打個公交去上班”的理念正逐步在全國發散。通過多形式宣傳,在“我的南京”首頁接入定制公交板塊,在公交車、公交站臺及電子屏投放廣告,使市民更快地了解“優點出行”制定公交,定制線路由幾十條增加到百余條,注冊用戶從5000 人增至近10 萬人,日服務量由800 人次增至近2000 人次,日收入由4000 元增至7000 余元,千公里收入由1000 元增至3500 元以上,上座率由30%上升至80%。定制公交在提高經濟效益時,也為改善公交乘車舒適度,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發揮著積極作用。
(陳 瑩 鄭文友)
7 月下旬,南京又進入了“汗蒸”模式,連續高溫天氣極大地考驗著堅守在一線的員工。為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確保車輛安全有序運營,7 月22 日起,江南公交領導班子成員及各部室管理人員,分五路走訪慰問工作在一線的員工,將防暑物資送到他們手中。“天氣熱,工作的同時要注意防暑,保重身體!”每到一處,領導們都會悉心叮囑員工注意身體健康,謹防中暑,對他們高溫下堅守崗位、辛勤工作表示感謝。
為了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各單位在外勤車隊的站房內、保修車間的休息室內準備了綠豆湯、冬瓜湯等防暑飲品,清涼油、人丹等防暑藥品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切實保障夏季高溫作業的一線員工生產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夏日市民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與優質服務。
(韋 佳)

近日南京氣溫持續走高,江南公交工會牽頭發起“清涼送一程,勞模帶回家”活動,7月30 日,近千把愛心扇投放在3 路、34 路線路上,以方便市民取用。
打開愛心扇,南京公交集團江南公交9 位省市級勞模宣傳畫映入眼簾,南京江南公交工會副主席介紹,“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向廣大市民宣傳勞模事跡、弘揚勞模精神,另一方面在炎炎夏日給市民送上一份清涼,希望小小愛心扇能夠給市民驅走一份暑熱,更希望勞模的精神能夠更多更廣地傳播,讓大家更多了解公交勞模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