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光
(甘肅第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華隴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50)
目前對于鋼纖維混凝土的增強機理的研究普遍有兩種理論:纖維間距理論和復合力學理論,兩種分析理論角度不同,但是結果基本相同。一種理論認為,要增強混凝土這種本身帶有內部缺陷的脆性材料的抗拉強度,就要做到縮小其體積內的缺陷尺寸;另一種理論是將鋼纖維混凝土看作一個復合的強化體系,鋼纖維的加入能有效跨越裂縫的兩端,有效使鋼纖維與裂縫兩邊混凝土之間的粘結。本試驗采用體積法,綜合考慮骨料粒徑、級配、水膠比、鋼纖維摻量對體積法的影響,對抗壓強度、抗拉強度、抗沖擊強度、抗疲勞強度、延展性、韌性等力學性能隨著相關數據的改變而改變的規律分析。
采用P.O42.5級散裝水泥。其質量符合國家現行標準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的規定和要求。

表1 水泥技術性能指標
采用Ⅱ級粉煤灰。其質量符合GB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規定和要求。

表2 粉煤灰技術性能指標

表3 礦粉技術性能指標
采用WYPCA型聚羧酸高效減水劑。其質量符合國家現行標準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的要求和規定。
采用蘭州青白石5-20mm連續粒級碎石。

表4 碎石技術性能指標
1)根據建設單位設計要求,試驗抗折、抗壓強度,確定鋼纖維體積率。2)按照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強度和坍落度確定水膠比、減水劑摻量和用水量,即水膠比的確定。3)計算不同材料的用量及Dramix的摻量,確定試配的配合比。4)按照試配配合比進行進行各項混凝土性能檢測,調整水膠比和砂率,,確定基準配合比。5)根據相關試驗結果,尤其是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耐磨、韌性、阻裂等試驗結果調整水膠比和鋼纖含率,確定配合比。
對鋼纖維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優化,首先需要關注的是鋼纖維的體積含量,鋼纖維混凝土的抗折、耐磨、阻裂作用。
試驗室經過試配最終確定CF30鋼纖維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見表5。

表5 CF30鋼纖維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確定最優配合比后,從原材料的進場控制、攪拌站上料計量、拌和、出料后坍落度、經時損失、含氣量檢測、試塊留置等嚴格按照工序要求組織,特別是攪拌時間未經確保,為避免到現場后混凝土離析,鋼纖維混凝土到施工現場后,先高速運轉90min,拌和均勻后再卸料。
鋼釬維混凝土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要滿足施工要求,生產、運輸、使用每個環節都要統籌安排,特別是開始泵送時,混凝土泵慢速、勻速并隨時可反泵的狀態,通過有經驗的泵工掌握。正常泵送時,泵送要連續進行,盡量不停頓,遇到運轉不正常的情況,可放慢泵送速度。
由于混凝土運輸到現場后要泵送至操作面,試驗人員必須對混凝土的可泵性評價。結合蘭州地區工程施工實際情況,選取坍落度作為衡量其可泵性主要的控制指標,同時輔以坍落度經時損失值作為參考指標
混凝土的強度試驗是將養護到規定28d齡期的然后用立方體試件進行抗壓強度試驗。阻裂(劈裂抗拉強度)試驗是將地坪澆試驗段養護到規定28d齡期后在板中間部位鉆孔取樣,試件尺寸直徑150mm,厚度與鋪裝面同為10mm,進行劈裂抗拉強度試驗。

表6 抗壓抗拉試驗結果
耐磨試驗是制作混凝土試件尺寸為150mm×150mm×70mm,養護至28d進行試驗,試驗首先將試件提前1d從養護室中取出,自然干燥12h,放入60℃,的烘箱中繼續烘12h;然后將試件放在帶有花輪磨頭的TMS-04型水泥砂耐磨試驗機的水平轉盤上,在200N的負荷下磨削50h,并稱量試驗前后的質量,再計算單位面積的磨耗量。
對鋼纖維混凝土而言,除滿足一般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外,還要滿足抗折、耐磨、阻裂等要求,所以要根據各種材料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試配,驗證滿足要求時才可生產。摻加不同鋼纖維,效果明顯不同,即降低水膠比,加大鋼纖維長度,減小直徑會更能阻裂,降低由于樓板上頻繁的貨車運行,而產生很多裂縫。